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伊东丰雄的设计理念与作品

关于伊东丰雄的设计理念与作品

关于伊东丰雄的设计理念与作品
伊东丰雄的作品可被认为是对日本社会复杂性的最重要的诠释之一。

他的建筑很难适合严格的、一贯的思想潮流,事实上,伊东最初的意图并不是追求一种单一的研究,或者创造一种适用于任何地方的自己的正式风格。

他的研究始于对日本消费社会的留心观察及对其社会背景的解析。

尽管西方城市和街道都有其身的设计,背景都有恰当的参照物,但是诸如东京这类城市却表现出无特色的、且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城市特征,这种特征会在任何方向尢休止地延伸。

经过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距,建筑很快会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形式、新功能的建筑。

因此,城市的形象总是在变化之中,但始终没有改变其基本概念,即没有特色而易于粉碎,除了交通及通讯系统外缺乏恰当的参照物。

这些城市没有如同欧洲城市的真正持久的建筑,相反它们却保留了暂时的不稳定的宏观基础建设。

如果我们看看日本的传统会发现,由于地震的不断威胁、,建筑都是木制的而非室制或砖制,于是由于材料易于坏,通常很短时间建筑就要重新翻盖。

在日本文化中,设计出持久、坚固而结实的建筑的理念从来不存在。

伊东丰雄发展了短暂建筑的理念,短暂建筑是表现这些无背景大都市的最佳方式。

伊东的建筑材料的坚固性被减到最低程度。

他使用技术把结构及细节的尺寸几乎缩减到尽头,最大程度地使用玻璃,以使建筑抽象化而远离其物质性,为建筑增添与临时装置相似的易碎性。

在日本,由于城市背景变化很快,没有持久的东西。

因而,他的作品避免任何形式的坚固,而展现—种短暂的、脆弱的、易变的外观。

我们可以对日本城市进行现实主义解析。

伊东既关注建筑文脉,又脱离文脉的建筑设计方法,看起来似乎是自相矛盾的,然而却与西方传统、保守的设计有许多共同之处。

事实上,凡是有机会亲自目睹伊东在东京成横滨的现实作品的人,将会有一种与在杂志上所见的完全不同的印象。

在西方人看来,如此动态的、轻快的结构看上去既体现未来派风格,义充满幻想,因为他们以欧洲城市为背景来想像,然而当置身于他们自己的环境中时,效果也随之改变。

如同在欧洲,一些建筑师对于现存的共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及在建造中使用的传统材料高度重视。

伊东丰雄一开始就对日本社会的壮况及共生活方式进行客观的分析,接下来研究出自己的解决办法。

就材料的使用及建筑上的解决办法言,即使结果完全相反,伊东丰雄在两者间处理的方法也没有太多不同。

要重新界定建筑和自然的关系,伊东靠的却是人工智慧─电脑设计演算法,是指在座标图上,由数学逻辑来控制点的运动。

在《伊东豊雄的建筑冒险十则》中,伊东说明他喜欢设计演算法的原因,因为它就像作曲,透过规则将一个音调定下,然后在某个框架上,一点点地去调整移动,在「安定」中制造一种「不安定」。

伊东认为新世纪建筑必须拥有「做出不安定状态」的企图。

而透过设计演算法所做出的建筑线条,不只是将大自然里的树枝、叶子等不规则线条,转化成便于建筑物使用的几何线条,它的本质也和大自然的法则相似,依循一个固定的逻辑,从一个点开始,然后延展开。

电脑演算还原自然逻辑
举例来说,在东京表参道上的精品店Tod's ,伊东就把店外行道树榉木树枝的剪影放入座标图,透过数学逻辑,不断地在图上重迭剪影,再依照这个图样设计建筑物的结构与外观。

如此一来,Tod's 的墙就像是由一根根树枝组成,和街道上真实的榉木相互辉映。

负责世运主场馆的在地建筑师刘培森认为,伊东豊雄和其他建筑师最大的不同在于,他有很强的结构与系统技术,这让他除了具备一般设计师的观察力,更能全方位实践自己的意志,并追求细节的完备。

「真诚
亲和的人格特质也是伊东的优势,他从来没有身段,总是诚恳地与人沟通,这让他不仅可以成功率领一个平均年龄不到三十岁的团队,也能说服业主采纳他各种前卫的提案,」刘培森说。

「不论多好的设计案,都必须在连影子和形体都不存在的阶段去说服对方,所以建筑的表现包括了思想意象和技术的传达,」伊东在《伊东豊雄建筑论文选:衍生的秩序》里再次强调沟通的重要性。

体育界常用的「意象训练」,藉由在脑海中不断想象某动作,使比赛时能顺利表现;运用在建筑上,伊东透过此概念说明来创造意象,并和业主、工程师、居民建立相同的愿景。

追求自由一向是伊东建筑的信仰,他认为,一旦被形式左右,人类的生命力与丰富性等特质就会流失。

那么能够享受自由的建筑会是什么样子?这赋予他创造建筑的冲劲与原动力。

可以期待不久的将来,台湾老百姓不用买机票飞到东京,也可以亲身感受到伊东豊雄的自由建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