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量校准与计量检定的区别

计量校准与计量检定的区别

计量校准与计量检定的区别更新时间:2017-02-03 19:42:37 点击数:62姜作涛(烟台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仲维杰(烟台华侨中学) 关键词:术语;检定;校准摘要:‚检定‛和‚校准‛在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有些管理者实际理解和掌握得并不全面。

本文主要阐述了计量标准术语‚检定‛和‚枝准‛的含义,并对相互之间的关系和区别予以简要描述近些年来,随着实验室认可和计量认证工作的深入开展,无论是检测还是校准实验室,对相关设备的运行管理都十分重视。

但从掌握的多家实验室情况看,不少实验室管理人员对‚检定‛和‚校准‛这两个术语的准确含义,对其应用范围以及两者的关系和区别比较模糊。

所以,有必要在澄清概念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检定‛和‚校准‛对仪器设备和计量器具的重要作用。

一、检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及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加入WTO后,法制计量的范围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国家更注重强化检定的法制性,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实施检定,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采用校准、比对、测试等方式达到统一量值、溯源的目的。

通过检定,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满足法规中所规定的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及有关行政要求。

检定的依据是计量检定规程。

我国《计量法》第十条规定‚计量检定必须按照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进行。

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计量检定必须执行计量检定规程。

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由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制定。

没有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的,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分别制定部门计量检定规程和地方计量检定规程,并向国务院计量行政部门备案。

‛根据国情,积极采用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发布的国际建议(R)、国际文件(D)以及有关国际组织(如ISO、IEC等)发布的国际标准,是我国编写计量检定规程的重要原则之一,这也符合WTO/TBT协定的原则。

从事检定的工作人员必须是经考核合格,并持有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

1.标准定义检定是指‚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引自JJFlOOl一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定义中指出检定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其中检查在本规范中指的是‚为确定计量器具是否符合该器具有关法定要求所进行的操作。

‛计量器具的法定要求分为三类:计量要求、技术要求和行政管理要求。

具体操作是对其进行计量检查,确定计量器具的误差及其他计量特性,如:测量不确定度、示值误差、准确度等级;稳定性、重复性和漂移;读数装臵分辨力、分度值、电磁干扰敏感度等。

技术检查:为满足计量要求而必须具备的结构、安装要求,读数的可见性以及是否存在欺骗的可能等。

行政检查:包括标识、铭牌、型式批准、检定标记、许可证标记、有关证书及有效期、密封,锁定和其他计量安全装臵的完整性、检定、修理和维护记录等。

上述三方面的检查也可称为检定的三分量。

通过检定必须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并加标记和出证书。

合格的发给检定证书,它是‚证明计量器具已经过检定,并获得满意结果的文件‛;不合格的发给不合格通知书,它是‚声明计量器具不符合有关法定要求的文件‛。

2.强制检定与非强制检定。

强制检定(1)定义:由县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强制检定范围的计量器具所实行的强制性定点定期检定。

(2)强制检定的特点:是由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统管,指定的法定或授权技术机构具体执行,固定检定关系,定点送检;检定周期由执行强检的技术机构按照计量检定规定,结合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3)强制检定的范围:①社会公用计量标准;②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的各项最高计量标准;③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四个方面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明细目录》的工工作计量器具。

非强制检定(1)定义:是指由使用单位自已或委托具有社会公用计量标准或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强检以外的其他测量仪器依法进行的一种定期检定。

(2)非强制检定的特点:是使用单位依法自主管理,自由送检,自求溯源,自行确定检定周期。

3.检定的分类检定原则上分两类:首次检定和后续检定。

(1)首次检定: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检定。

首次检定的目的是确定新生产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批准时型式的规定的要求;对先前未经检定的任何计量器具按检定规程的要求进行的一系列检查和直观检验,符合要求的出具检定证书和(或)加标记,也即赋予该器具法制特性。

根据实际情况和法规,首次检定一般由法定计量机构作出规定和要求,由器具的制造者、进口者、卖主或使用者提出申请。

根据实际情况和法规要求,可在器具出厂前、销售前、安装时或使用之前进行首次检定。

首次检定的地点可根据情况和法规,能够在工厂、用户现场、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实验室或授权的独立实验室内进行。

对于进口的器具也可根据需要选择其他首次检定的地点。

在检定过程中,首次检定也可分为两步或几步来完成。

例如,首次检定的一部分内容在器具安装之前可在法定计量机构进行,而另外的内容可在器具安装完毕后,在使用地点进行。

(2)后续检定:计量器具首次检定后的任何一种检定,包括强制性周期检定;修理后检定;周期检定有效期内的检定,不论它是由用户提出申请,或由于某种原因使有效期内的封印失效而进行的检定。

后续检定的目的在于检查器具是否仍保持其法制特性,并为重新确认或撤消,或者为恢复法制特性所需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后续检定包括有效期内检定、周期检定以及修理后的检定。

后续检定比首次检定要强调器具在经过使用后的整体性能(误差),着重于随时间发生变化或超差的计量性能。

因为种种原因如元件的老化、磨损、尘埃、污染、温度、湿度、振动、电磁场等影响可导致器具的性能下降。

由于目的不同,两者检定的项目可能不同,但其要求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不能满足,就应采取重新调整、修理等措施。

当重新安装及修理后如对器具的计量性能有重大影响时,原则上还应按首次检定的要求进行。

除个别原因外,后续检定一般由法定计量机构负责安排与使用者在规定的有效期内提交器具相结合。

当使用者对器具的性能发生怀疑或觉察到功能失常时,或是当顾客对器具性能不满意时可随时提出,特别是修理后及封印失效后必须检定。

检定间隔一般在计量检定规程中规定。

与具体情况和法规的规定有关,可在法定计量检定机构的实验室和授权的独立实验室内进行,也可设在用户所在地。

二、校准1.标准定义校准是指‚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标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校准的主要含义是:(1)在规定的条件下,用一个可参考的标准,对包括参考物质在内的测量器具的特性赋值,并确定其示值误差;(2)将测量器具所指示或代表的量值,按照校准链,将其溯源到标准所复现的量值。

2.校准的目的(1)确定示值误差,并可确定是否在预期的允差范围之内;(2)得出标称值偏差的报告值,可调整测量器具或对示值加以修正;(3)给任何标尺标记赋值或确定其他特性值,给参考物质特性赋值;(4)确保测量器给出的量值准确,实现溯源性。

3.校准的依据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

校准的结果记录在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中,也可用校准因数或校准曲线等形式表示校准结果。

三、校准与检定的主要区别(1)校准不具有法制性,是企业自愿溯源的行为,而检定则具有法制性,是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

(2)校准主要用以确定测量器具的示值误差,而检定是对测量器具的计量特性及技术要求的全面评定。

(3)校准的依据是校准规范、校准方法,可作统一规定,也可自行制定。

检定的依据必须是计量检定规程,不能自行制定。

(4)校准不判断测量器具合格与否,但当需要时,可确定测量器具的某—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

检定要对所检的测量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

(5)校准结果通常是发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检定结果合格的发检定证书,不合格的发不合格通知书。

从国际上多数国家看,检定是属于法制计量范畴,其对象主要是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而大量的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为确保其准确可靠,为使其测量结果具有溯源性,一般通过校准进行管理。

因而,校准是实现量值统一和准确可靠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校准一直起着这个作用,只是在我国没有明确地确定它在量值传递及量值溯源中的地位,而一直由政府统一管理,实施单一的量值传递体系,仅仅采用检定作为惟一合法的方式,这一状况已不适应目前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此外,根据校准的定义,它可以直观地理解为是确定示值误差及其他计量特性的一组操作,所以在实施检定的计量性能检查中就包含着校准。

因此,充分了解检定与校准的区别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提高实验室的设备管理。

参考文献『11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国计量,2002(7)校准与检定的主要区别在认证审核过程中,一些审核员经常向受审核方提出偏离标准的要求。

其中一个明显的表现就是不能将校准和检定的概念加以区分。

例如,根据实际需要及我国法制计量管理的规定,组织的测量装臵通过校准就可以满足要求,而审核员却开出了‚没有检定‛的不合格报告,强制要求组织按检定实施控制,并强制要求组织到专业的计量部门进行检定,给组织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ISO1OO12—1《计量检测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标准将‚校准‛定义为:‚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计量仪器或测量系统的示值或实物量具或标准物质所代表的值与相对应的被测量的已知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注:1.校准结果可用以评定计量仪器、测量系统或实物量具的示值误差,或给任何标尺上的标记赋值;2.校准也可用以确定其他计量特性;3.可将校准结果记录在有时称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的文件上;4 有时核准结果表示为修正值、校准因子或校准曲线。

ISO/IEC指南25—199O 《校准和检验试验室技术能力的通用要求》将‚检定‛定义为:‚通过校验提供证据来确认符合规定的要求(ISO 84O2/DADI—3.37,根据本指南的目的增加了注解)。

注:1.为了与计量仪器的管理相衔接,检定的目的是校验计量仪器的示值与相对应的已知量值之间的偏差,使其始终小于有关计量仪器管理的标准、规程或规范中所规定的最大允许误差。

2. 根据检定的结果对计量仪器作出继续使用、进行调查、修理、降级使用或声明报废的决定。

任何惰况下,当检定完成时,应在计量仪器的专门记录上记载检定的情况。

’国际计量组织对检定给出的定义是:‚查明和确认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程序,它包括检查、加标记和(或)出具检定证书。

‛根据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校准和检定有本质区别。

两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

现就两者之间的主要区别做如下讨论。

一、目的不同校准的目的是对照计量标准,评定测量装臵的示值误差,确保量值准确,属于自下而上量值溯源的一组操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