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束加工技术

电子束加工技术


所谓电磁透镜,实际上是电磁线圈,通电后它产生 的轴向磁场与电子束中心线平行,径向磁场则与中 心线垂直。根据左手定则,电子束在前进运动中切 割径向磁场时产生圆周运动,而在圆周运动时在轴 向磁场中又将产生径向运动,所以实际上每个电子
三 加工装置
电子束控制系统
的合成运动为一半径愈来愈小的空间螺旋线而聚焦 交于一点。根据电子光学的原理,为了消除像差和 获得更细的焦点,常进行二次聚焦。
电源 电子束加工对电源电压的稳定性要求较高,常 用稳压设备,这是因为电子束聚焦以及阴极的发射 强度与电压波动有密切关系。
三 加工装置
加工装置结构示意图
三 加工装置
加工装置实物示意图
四 加工特点
电子束加工的特点是: (1)功率密度高 电子束能够极其微细地聚焦(束径可 达微米级),且在微小面积上可达到很大的功率密度, 因此在轰击点处的瞬时温度高达数千度高温足以使 任何材料熔化或气化。由此可知,电子束可用来加 工任何材料的微孔或窄缝、半导体电路等,是一种 精密微细加工方法。 (2)工件变形小 电子束的瞬时热能是作用在极微小 面积上,所以加工部位的热影响区很小,在加工过 程中无机械力作用,故加工后不产生受力变形;此 外电子束加工也不存在工具消耗问题。所以它的加 工精度高、表面质量也好。
二 加工原理
电子束热加工
高功率密度照射时,电子束中心部分的饱和温度远 远超过蒸发温度,使材料从电子束的入口处排除出 去,并有效地向深度方向加工,这就是电了束打孔 加工。高功率密度电子束除打孔、切槽外,在集成 电路薄膜元件制作中。利用蒸发可获得高纯度的沉 积薄膜。
二 加工原理
电子束热加工
高功率密度照射时,电子束中心部分的饱和温度远 远超过蒸发温度,使材料从电子束的入口处排除出 去,并有效地向深度方向加工,这就是电了束打孔 加工。高功率密度电子束除打孔、切槽外,在集成 电路薄膜元件制作中。利用蒸发可获得高纯度的沉 积薄膜。
(5)电子束加工需要一套价格昂贵的.专用设备, 加工成本高。
五应用
电子束加工按功率密度的能量注入时间的不同,主 要应用于:
(1)打孔 (2)焊接 (3)蚀刻 (4)热处理
五应用
电子束的应用范围对应的不同电 子束功率密度及能量注入时间
五应用
打孔
电子束打孔已在生产中实际应用。目前,电子束打 孔的最小直径已达1 μm 。孔径在0.5~0.9mm时, 其最大孔深已超过10mm,即孔深径比大于15:1。打 孔的速度主要取决于板厚和孔径,通常每秒可加工 几十至几万个孔,而且有时还可以改变孔径。 在
二 加工原理
根据电子束产生的效应:
(1)电子束热加工
(2)电子束非热加工两种
二 加工原理
电子束热加工
二 加工原理
电子束热加工
图示为利用电子束热效应进行的各种加工。
低功率密度时,电子束中心部分的饱和温度存熔化温 度附近,这时熔化坑较大,可作电子束熔凝处理。
中等功率密度照射时,出现熔化、汽化和蒸发,可用 于电子束焊接。
束流位置控制是为了改变电子束的方向,可用电磁 偏转来控制电子束焦点的位置。如果是偏转电压或 电流按一定程序变化,电子束焦点变按预订的轨迹 运动
束流强度控制通过加在阴极上的负高压(50-150kv) 来实现
三 加工装置
工作台系统
工作台位移控制是为了在加工过程中控制工作台的 位置。因为电子束的偏转距离只能在数毫米之内, 过大将增加像差和影响线性,因此在大面积加工时, 需要用伺服电动机控制工作台移动。一般情况下, 电子束的偏转与工作台的纵横向移动是相互配合使 用的。
1949年,德国首次利用电子束在厚度为0.5mm的 不锈钢板上加工出直径为60.2mm的小孔。开辟了 电子束在材料加工领域的新天地。
1957年法国原子能委员会萨克莱核子研究中心研制 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用于生产的电子束焊接机,其优 良的焊接质量引起人们广泛重视。
电子束加工
简介
20世纪60年代初期,人们已经成功地将电子束打孔、 铣切、焊接、镀膜和熔炼等工艺技术应用到各工业 部门中,促进了尖端技术的发展。
二 加工原理
三 加工装置
四大系统
电子枪系统
1
抽真空系统
2
电子束控制系统
3
工作台系统( 电源系统4
三 加工装置
各系统作用
电子束加工装置是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的
(1)电子枪系统 用来发射高速电子流并加以初步 聚焦
(2)真空系统 保证真空室内需要的真空度 (3)控制系统 控制电子束的大小和方向 (4)工作台系统 电子束的偏转(或移动),只能 在数毫米范围之内,移动过大则降低加工精度,故
四 加工特点
(3) 电子束的强度、位置、聚焦进行直接控制 位置 控制的准确度可达0.1微米左右,强度和束斑的大 小控制误差也易达到1%以下。通过磁场或电场几乎 可以无惯性,无功率的控制电子束,便于采用计算 机控制,实现加工过程自动化。 (4) 真空环境下加工点不受杂质污染 加工点处能保 持原来材料的纯度。适合于加工易氧化的金属及合 金材料,特别是要求纯度极高的半导体材料。
(2)生产率极高,其他加工方法无可比拟。
(3)能加工各种异形孔(槽)、斜度孔、锥孔,以及 弯孔等。
五应用
打孔
五应用
打孔
五应用
焊接
电子束焊接(Electron Beam Welding)是利用电子束作 为热源的一种焊接工艺。
喷气发动机燃烧室罩、机翼的吸附屏、化纤喷丝头、
人造革透气孔、塑料上的孔,不但用电子束来加工, 而且效率高。
五应用
打孔
例一:
喷气发动机燃烧室罩孔。某喷气发动机燃烧室罩, 其材料为钢CrNiCoMoW,厚度1.1mm。共有3478个 直径为0.8lmm的圆孔分布在外侧球面上,孔径公 差±0.03mm,所有孔中心轴与零件底面垂直。用 K12一Q11P型电子束打孔机加工,零件置于真空室中, 安装在夹具上作连续转动。加工时以200ms的单脉冲 方式工作,脉冲频率1Hz
电子束的偏转与工作台的纵横向移动是相互配合使 用的。
(电源系统 供给稳压电源及高压电源)
三 加工装置
加工装置示意图
三 加工装置
电子枪系统
如图6-2所示,电子枪是用来发 射高速电子流,完成电子的预 聚焦和强度控制的装置。 工作过程是:加热的发射阴极3 发射出电子束,电子束在阳极 光栅较阴极为正的高电压下加 速,当速度达到2/3光速时通过
五应用
打孔
例三:
电子束加工在人造革上的应用。现在人造革已很普
及,但人造革透气性很差,穿着很不舒服。用电子
束在人造革上打孔可以达到相当好的效果。如以天 然革穿着的舒适度为100,微孔聚氨酯革只有55,而 用电子束打孔的PVC革可达85。电子束打孔成本比 天然革成本低,可替代天然革。加工时,用一组钨 杆将电子枪产生的单个电子束分割为200个孔,效率 非常高。因为对孔型无严格要求,人造革在滚筒上 旋转时,电子束无须随之转动。如1.5mm厚革加工 时,脉冲频率为25Hz,打孔速率为5 000/s,滚筒 转速为6r/min。
二 加工原理
电子束非热加工
其工作原理如图5.11所示。该类工艺方法广泛应用于集成 电路、微电子器件、集成光学器件、表面声波器件的制作, 也适用于某些精密机械零件的制造。通常是在材料上涂覆 一层电子胶(称为掩膜),用电子束曝光后,经过显影处 理,形成满足一定要求的掩膜图形,而后进行不同后置工 艺处理,达到加工要求,其槽线尺寸可达微米级
五应用
打孔
例二:
零件材料为钴基耐热合金,厚度4.3—6.3mm。共有 11766个直径为0.81mm的化纤喷丝头通孔,孔径公 差±0.03mm。零件置于真空室中,安装在夹具上作 连续转动。加工时以16ms的单脉冲方式工作,脉冲 频率5Hz。打孔过程中电子束随工件同步偏转,每打 一个孔,电子束跳回原位。加工一件只需要40min, 而用电火花加工则需要30h,用激光加工也要3h才 能完成,而且公差要优于激光加工
(1)大连理工大学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 采用电子束对材料表面进行照射,研究其对材料表 面的改性。
郝胜志等以纯铝材为基础研究材料,深入研究不同 参数的脉冲电子束轰击处理对试样显微结构和力学 性能的影响规律,进而获得强流脉冲电子束表面改 性的一些微观物理机制。
电子束加工
简介
吴爱民等以H13和D2模具钢为基材,通过脉冲电子 束直接淬火和电子束表面合金化等方法进行表面改 性处理试验。
电子束加工
王国庆
电子束加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简介 加工原理
加工装置 加工特点 应用 发展前景
要点概览
电子束加工
简介
电子束加工(Electron Beam Machining,简称EBM) 是利用能量密度很高的高速电子流,在一定真空度 的加工舱中使工件材料熔化、蒸发和汽化而去除的 高能束加工。
五应用
打孔
图8.6所示 电子束加工 的喷丝头异型孔截面的 一些实例
如图8.7所示 利用磁场对电 子束方向进行偏转,控制合 适的曲率半径,从而得到所 需的弯孔或弯缝
五应用
打孔
电子束打孔的主要特点概括如下: (1)可以加工出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但加工玻 璃、陶瓷、宝石等脆性材料时,由于在加工部位的 附近有很大的温差,容易引起变形甚至破裂,所以 在加工前或加工时,需用电阻炉或电子束进行预热。
扫描电子束曝光机研制成功并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 市场,使得制造掩膜或器件所能达到的最小线宽已 小于0.5μm。
目前电子束加工技术在核工业、航空宇航工业、精 密加工业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应用。世界上电子 束加工技术较先进的家是德国、日本、美国以及法 国等
电子束加工
简介
在中国的发展:
我国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开始研究电子束加工工艺, 经过多年的实践,在该领域也取得了一定成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