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经济法范围-2014版

国际经济法范围-2014版

国际经济法范围(2014版)国际经济法范围名词解释国际经济法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非规范的总称,即调整不同国家的自然人、法人以及国家和国际组织之间超越一国国境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国际经济惯例国际经济惯例是在厂区的国际经济交往中经常反复适用而逐步形成的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规则。

国际经济主权原则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是指每一个国家都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和不容剥夺的权利。

国际合作以谋发展原则国际合作以谋发展是所有国家的一致目标和共同义务,每个国家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努力给予合作,提供有利的外界条件,给予符合其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的积极协助,要严格尊重各国的主权平等,不附带任何有损他们主权的条件,以加速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多国企业、国际企业、全球企业等,是指由分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

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贸易术语,又称价格属于或价格条件,是指在国际货物买卖中用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来表示商品价格构成以及买卖双方在交易过程中的责任范围、风险界限和费用负担的国际贸易惯例。

国际货物贸易合同国际货物贸易合同是指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将货物作出入国境交易的货物买卖合同。

要约要约又称发价、发盘,是一方当事人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愿意与其订立合同并且内容明确的一种意思表示。

承诺承诺,又称接受,指受要约人按照要约的规定,对要约的内容表示无条件接受并愿按此与要约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

卖方对货物的权利担保是指卖方应保证对其所出售的货物享有合法的权利,没有侵犯任何第三人的权利,并且任何第三人都不会就该项货物向买房主张任何权利,从而使买方能安安稳稳地占有买来的货物。

国际货物运输法是调整国际货物运输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提单提单,是指海上货物运输中的承运人在接受承运的货物后签发给托运人,证明双方已订立运输合同,并保证在目的港口按其所载明的条件交付货物的一种书面凭证。

航次租船合同航次租船合同,是指出租人按约定的一个或几个航次,将船舶租给承租人,由承租人支付约定运费的祖传合同。

定期租船合同定期租船合同,是指出租人在一定的期限内将船舶出租给承租人,供其按约定的用途适用船舶进行运输,并收取约定运费的租船合同。

多式联运合同多式联运合同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以两种以上的不同运输方式负责将货物从接受地运至目的地交付收货人,并收取全程运费的合同。

票据票据是包括汇票、本票和支票,是指出票人按法定形式开具并签署,约定由自己或指定他人向指定人或来人按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凭证,即可以代替现金流通的有价证券。

汇票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托收托收,是指出口方发货后开立汇票,委托出口地银行通过其在进口地分行或代理行向进口方收款的支付方式。

信用证信用证是银行依照进口商的要求和指示,对出口商发出的,授权出口商签发以银行或进口商为付款人的汇票,保证在交来符合信用证条款规定的汇票和单据时,必定承兑和付款的保证文件。

信托收据是进口人借单时提供一种书面信用担保文件,用来表示愿意以代收行的受托人身份代为提货、报关、存仓、保险、出售并承认货物所有权仍属于银行。

循环信用证是指信用证被受益人全部或部分使用后,能够重新恢复到原金额再次使用,直至规定次数或累积总金额限度为止的信用证。

备用信用证又称担保信用证或保证信用证,是指开证行保证在开证人不履行其付款义务时,即由开证行付款的信用证。

国际投资法国际投资法是调整国际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资本输出国政府对本国海外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提供保证或保险,投资者向本国投资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后,若承保的政治风险发生,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则由国内保险机构补偿其损失的制度。

BOT是指投资者通过特许协议取得东道国政府对其参与某一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与经营的许可,在规定的期限内由该投资者负责特定项目的筹资、建设与经营,并通过对该项目的经营活动收取使用费或服务费用于回收投资并取得合理的利润;协议期满时则向政府移交该设施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等。

特许协议是指一国政府同外国投资者个人或法人约定,在一定期间和指定地区内,允许其在一定条件下享有专属于国家的某种权利,投资从事于公用事业建设或自然资源开发等特殊经济活动,基于一定程序而予以的特别许可的法律协议。

国际金融法是调整国际货币、金融关系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原有的不同贷款权外,按各会员国认缴份额的比例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

国际借贷协议是指不不同国家当事人之间为进行货币借贷、明确相互间权利义务所达成的协议。

国际银团贷款是指两家或两家以上的不同国家银行联合起来,组成银行集团,按照统一的贷款条件向借款人提供大额中、长期贷款。

国际项目贷款是指对特定工程项目提供贷款,然后以项目建成后的收益还本付息的一种融资方式。

税收饶让抵免是指居住国政府对本国纳税人所得因来源地国给予的税收减免而未缴纳的税款视同已纳税款予以抵免。

国际重复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各自依据自己的税收管辖权,对同一或不同的跨国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进行的重复征税。

国际重叠征税是指两个以上的国家对不同的纳税人就同一课税对象或同一税源在同一期间内课征相同或类似性质的税收。

思考题1、简述国际经济法的体系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国际金融法律制度、国际税收法律制度、国际经济组织法律制度、国际经济争议的解决法律制度。

2、国际经济法的渊源主要有哪些国际经济条约、国际经济惯例、重要国际组织的规范性决议、国内立法。

3、国际经济法的主体有哪些自然人、法人、国家、国际经济组织。

4、试述跨国公司及其特征跨国公司,又称多国公司、多国企业、国际企业、全球企业等,是指由分社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实体组成的企业,而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形式和活动范围如何。

特征:1、生产经营的跨国性。

2、战略的全球性和管理的集中性。

3、公司内部的相互联系性。

5、试述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和法律特征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即国际经济关系。

特征:1、国际经济法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国家和国际组织。

2、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国际经济关系。

3、国际法的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重要国际组织的规范性决议和国内涉外经济立法。

6、简述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是指每一个国家都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和不容剥夺的权利。

2、公平互利原则是指所有国家在法律上一律平等,并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有权充分和有效地参加为解决世界经济、金融和货币问题作出国际决定的过程,并公平分享由此产生的利益。

3、国际合作以谋发展是所有国家的一致目标和共同义务,每个国家都应对发展中国家的努力给予合作,提供有利的外界条件,给予符合其发展需要和发展目标的积极协助,要严格尊重各国的主权平等,不附带任何有损他们主权的条件,以加速他们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7、试论国家经济主权原则国家经济主权是国家主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国家主权在经济权利上的具体体现。

国家经济主权原则是指每一个国家都在经济上享有独立自主和不容剥夺的权利。

基本内容:1、对本国全部自然资源的永久主权。

2、对境内外国投资和跨国公司活动进行管理监督的权利。

3、将境内的外国资产收归国有或征用的权利。

8、什么是国际货物买卖,有哪些法律特征国际货物买卖是指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进行的超越一国边界的话务的购入和售出。

特点:1、国际货物买卖的当事人的营业地位于不同国家。

2、国际货物买卖的标的物具有特定的范围。

3、国际货物买卖是超越一国国境的行为。

4、国际货物买卖必须办理各类必要手续。

5、国际货物买卖要受多重法律的调整。

9、调整国际货物买卖关系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主要有哪些国际公约:1、《国际货物买卖统一法公约》,又称《海牙第一公约》。

2、《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成立统一法公约》,又称《海牙第二公约》。

3、《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简称CISG。

国际惯例:1、《1932年华沙—牛津规则》。

2、《1941年美国对外贸易定义修订本》。

3、《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

10、简述《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主要特征1、贸易术语数量从13个变为11个。

删除了DAF、DES、DEQ、DDU,增加了DAP、DAT。

2、贸易术语义务项目上改变。

卖方义务不在对应买方义务。

3、贸易术语分类调整。

划分为2类:①适用任何运输方式的EXW、FCA、CPT、CIP、DAT、DAP、DDP。

②仅限适用于水上运输的FAS、FOB、CFR、CIF。

4、取消了船舷概念:取消了船舷的界限设定,规定了卖方承担货物装上船为止的一切风险,卖方承担货物自装运港装上船开始起的一切风险。

5、关于连环贸易的补充。

6、增加指导性说明。

7、贸易术语的内外贸易适用的兼容。

8、Incoterms作为商标的注册。

11、理解FOB和CIF的具体规定FOB(港口):船上交货(指定装运港)是指在指定的装运港,卖方将货物装上卖方指定的船舶时,或取得已交付至穿上的货物时,卖方即完成其交货义务。

买方必须承担从这点起货物灭失或损坏的一切风险。

出口清关手续由卖方办理,仅适用于水上运输。

CIF(港口):卖方支付成本+保险+运费(指定目的港)是指卖方在装运港装上交货或已取得已经这样交付的货物方式交货。

货物灭失或损坏的风险在装上船舶时转移。

卖方须订立运输合同,支付货物运至指定目的港的运费,并办理出口清关手续。

卖方将货物交付给承运人时,即完成其交货义务,仅适用于水上运输。

12、试述《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的适用范围适用于营业地在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所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a.如果这些国家是缔约国。

b.如果国际私法规则导致适用某一缔约国的法律。

不适用公约的范围。

公约第二条:①供私人、家人或家庭使用而购买的货物的销售。

②经由拍卖的销售。

③根据法律执行令状或其他令状的销售。

④公债、股票、投资证券、流通票据或货币的销售。

⑤传播、船只、气垫船或飞机的销售。

⑥电力的销售。

公约第三条:买房保证供应制造商品所需的大部分重要材料的合同,也不适用供货一方的绝大部分义务在于供应劳动力或其他服务的合同。

公约第四条:不适用于合同的效力或其任何条款的效力,也不适用于合同对所售货物所有权可能产生的影响。

公约第五条:不适用于卖方对于货物对任何人所造成的死亡或伤害的责任。

公约第六条:双方当事人可以选择不适用。

13、要约和承诺的有效成立各需要哪些构成要件要约的要件:1、要约必须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