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四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引导性控制要素)
第四章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要素(引导性控制要素)
噪声是一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仅次于大气污染和水污 染的第三大公害。强烈的噪声及其振动会损伤人的听力干 扰人的神经系统的正常工作,严重的还会对心血管系统造 成危害。当噪声超过90分贝人的听力将受到损伤噪声超过 70分贝人就不能正常工作噪声超过50分贝人就难以入睡。
2.相关法规和标准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月29日发 布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
居住人口密度预测
总体规划或者城市分区规划,合 理确定人口容量,再进一步确定 具体地块的人口密度
3.居住人口密度
居住人口密度指单位建设用地上容 纳的居住人口数,单位为人/公顷。
根据地块使用性质,进行形态规 划模拟,得出建筑面积或套数, 反推人口规模,对比分析,得出 合理地块人口密度
居住人口密度 = 地块内的总人口数× 100 % 地块的面积
四、建筑色彩的控制
建筑色彩从色调、明度和彩度 上提出控制引导要求
⑴建筑主体的色谱:如墙面、墙 基、屋顶等主要颜色
⑵点缀色谱:指与建筑主调相配 合的建筑体的其他因素如门、窗 框、栏杆等
⑶组合色谱:指建筑主体色谱和 点缀色谱相配合的谱系
北京市建筑外立面选择以灰色调 为主的复合色,以创造稳重、大 气、素雅、和谐的城市环境
设计图则与设计导则/设计指要
2.城市设计导则、图则
图则导则的编制划 分为三个层次:即 总体城市设计;局 部城市设计和地块 城市设计,三个层 次的城市设计除各 自的“设计图则/ 图表”外,分别用 “设计导则”和 “设计指要”的形 式对设计要点进行 表述。
3.地块城市设计指要
3.地块城市设计指要 土地开发控制
城市设计成果中的控制与引导
城市设计 法定文件
硬
图则
性 规 定
控制指标
控 制
控制指标
棒
子
+
设计导则
糖
弹
果
性
引
引
导
导
设计指要
2.城市设计导则、图则
这部分内容是与城市 设计技术管理有关的 文件,是在城市设计 研究和设计方案基础 上“转译”而来,是 重庆大学城城市设计 成果的操作性文件。 其内容包括具有控制 性条文意义的“设计 导则”和具有具体控 制意义的设计图表、 设计图则。
三、建筑形式控制
从整体上考虑城市风貌的协调性,对建筑形式与风格进行引导 与控制;
主体结构形式控制,如横三段、竖三段;屋顶形式控制,如坡 顶、平顶等
历史建筑
现代建筑
斯特拉斯堡屋顶形式
建筑高度
建筑体量
建筑形式与色彩
(二)分级确定控制区域
重点控制区,它要求控规对建筑形式和色彩做出较详细要 求并严格执行。有时还需要将指标控制类型由引导性指标提升 为规定性指标;
第四章 引导性控制要素
1995年,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中明 确规定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控制指标中包含规定性和指导 性两类指标,其中指导性指标包括对建筑形式、体量、风 格、色彩的要求及其他环境要求。现在,城市设计引导已 经成为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一项重要内容。
❖理解城市设计(Urban Design)
第二节 建筑高度、建筑体量、建筑形式与建筑色彩控制
一、建筑高度控制
“争创最高”和“高度失控”是目前全国许多城市建 设中最突出、最急迫的问题之一。
控规中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实施建筑高度控制应从两方 面入手:一方面从街道空间角度控制建筑高度,重点控制 临街建筑高度;另一方面运用街道空间宽高比与建筑最佳 高度协同控制的方法对规划区建筑高度进行全面控制。
• 建筑群体空间形态
封闭空间形态、半开放空 间形态、全开放空间形态
• 运用具体图示的方式:
推荐建筑组群空间组合的 形式,规定或推荐开敞空 间的长宽比值、街道空间 的高宽比值
罗店花园城住宅类型空间组合模式
上海宝山区罗店中心镇:十个特色卫星城镇之一, 总体定位于北欧风格,以居住用地为主,按密度 将其分为几种不同类型的居住形态,并分别给出 建筑空间组合方式示意。
哈尔滨市对建筑物外立面实行色 彩规划时,将把米黄色和白色作 为推荐色
武汉市推荐城市建筑色谱为:冷 灰、暖灰、中灰、重彩和淡彩等 5类色系,同时推荐了300多种建 筑外观用色
建的地域特征、人文精神、历史传统和物产特征出发,可选用 代表“湖湘文化”的淡灰色为主导色,“白石白”、“乌石黑”为 辅助色,以“韶山红”、“湘莲绿”为点缀色。
❖ 从街道空间角度控制建筑高度
1、街道空间D/H控制 1<=D/H<=2 芦原义信
2、高层建筑投影面积控制 3、街道空间宽高比与建筑最佳高度协同控制
14.3.2建筑高度、体量、形式与色彩控制
一、 建筑高度控制
1.街道空间D/H值控制
建筑高度在城市设计空间构图作 用突出,城市建筑形态主要构成 因素之一
对建筑单体环境的控制引导包括建筑体量、风格形式、 建筑色彩等内容,此外还包括绿化布置要求及对广告标牌、 夜景照明及建筑小品的规定和建议。
第一节 城市设计引导与控制
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主要是对城市局部地 区的空间环境作进一步控制与整合,同时还可以针对控制 性详细规划用地地块划分较为机械、小地块之间互联不够 的状况,运用整体城市设计的手法,解决控制性详细规划 系统内部无法克服与协调的弊端。
塔楼平均楼板面积与建筑高对比 值:控制塔楼的空间密度
裙房的位置与高度(分段独立控 制)
建筑高度
建筑体量
建筑形式与色彩
三、建筑形式和色彩控制
建筑形式与建筑色彩两个指标是控规中与城市设计美学观念 最为吻合的指标。
“应与某某相协调”、“应与某某保持统一”
(一)选定参照建筑
参照物的选择有以下几个原则:艺术性原则,它应是一件艺术 品,能丰富城市空间环境;代表性原则,它应是某一时期特定风 格的代表作;历史性原则,它应在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具有一定的 历史地位,或与重大人物、事件相联系;延续性原则,它的存在 应使周围环境具有一种历史沿革上的延续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12348-90
3.地块城市设计指要 交通组织
3.地块城市设计指要 交通组织
3.地块城市设计指要 建筑形态
3.地块城市设计指要 城市空间组织
3.地块城市设计指要 环境设计
4.城市设计的弹性原则 西区中心区兼容用地
4.城市设计的弹性原则 东区中心区兼容用地
➢ 宏观城市设计控制内容:城市历史环境特色的研究、
芦原义信,传统中低层建筑
争创最高、高度失控
D/H﹤1,压迫感 D/H﹥4,相互间影响薄弱 最佳比例1≦D/H≦2
从街道空间角度控高;
从街道高宽比与建筑最佳高度协 同控制控高
建筑高度
建筑体量
建筑形式与色彩
一、 建筑高度控制
2.高层建筑投影面积控制
➢ 核心:降低建筑高度对城市公共 空间的不良影响
➢ 投影面积控制
A≦L(W+S)
A—建筑以1:1.5(即56.3°)的高 度在地面的投影面积 L—建筑基地沿道路红线的长度 W—道路规划红线宽度 S—建筑退后距离
同一建筑不同阴影面积比较
建筑高度
建筑体量
建筑形式与色彩
一、 建筑高度控制
3.街道空间宽高比与建筑最佳高度协同控制
➢ 最佳高度:对视觉空间走向、街道空间轮廓线组织。历史文化 保护要求对建筑高度提出的建议值
一般控制区,控规对建筑形式和色彩的控制可只针对建筑 的某个重点部位或某个特定构成元素,对建筑的其他部分可适 当放宽控制,在整体统一协调的前提下由下一层次规划或建筑 设计自由决定。
自由选择区,控规对这类区域在建筑形式和色彩方面无具 体控制要求,设计可自由发挥,以此达到创造丰富多彩的城市 空间环境的目的。
建筑高度
建筑体量
建筑形式与色彩
(二)高层建筑体量控制
1.高层建筑塔楼外墙控制线 2.高层建筑塔楼平均楼板面积和建筑高宽比 3.高层建筑裙房的位置及高度
二、建筑体量控制
3.高层建筑体量控制
临江(街)塔楼最大面宽 临江塔楼总面宽与地块面宽 的比值
高层建筑塔楼外墙控制线:满足 防火间距、日照间距
第五节 居住人口密度
一、居住人口密度的相关概念
1.居住人口密度 居住人口密度=(地块内的总人口数/地块的面积)x 100%
2.人口净密度 人口净密度=规划总人口/住宅用地总面积
3.人口毛密度 人口毛密度=规划总人口/居住区用地面积
二、居住人口密度的相关问题 1.人口密度的测算方法
(1)根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规划范围居住人口的预 测进行具体地块的居住人口测算然后获得地块人口密度;
(2)根据当地城市规划的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以及户均人口 等指标规定进行居住人口测算然后计算地块人口密度
(3)根据地块使用性质,进行合理的形态规划模拟得出具 体的居住建筑面积或住房套数,反推地块人口规模并通过类 似地块的对比分析得出合理的地块人口密度。
第六节 环境保护规定
一、噪声、振动等允许标准值 1.噪声、振动的危害
自然环境的保护与利用、结构骨架构思、绿化及步行系统 设计、景观视廊组织、街道空间的连续性、城市节点系统 的构思等。
➢ 微观城市设计控制内容:空间组织、景观组织、建筑群体 形态、环境设计、轮廓线组织、重要节点等。对建筑单体 环境的控制引导包括建筑体量、风格形式、建筑色彩等内 容,此外还包括绿化布置要求及对广告标牌、夜景照明及 建筑小品的规定和建议。微观层面城市设计中尤其要注意 设计的弹性以便于和修建性详细规划衔接;同时,控制性 详细规划阶段的城市设计应注重整体的有序性,避免在细 枝末节上进行过多的雕琢。
第三节 建筑空间组合控制
建筑群体环境的控制引导即是对由建筑实体围合 成的城市空间环境及其周边其他环境要求提出控制引导 原则一般通过规定建筑组群空间组合形式、开敞空间的 长宽比、街道空间的高宽比和建筑轮廓线示意等达到控 制城市空间环境的空间特征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