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1
三) 肾清除模型 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滤过, 肾小管分泌和重吸收也是 影响肾脏药物排泄的因素。 影响肾脏药物排泄的因素。 肾小球滤( 肾小球滤(glomerular filtration GFR) rate, GFR)过取决于血浆中药物游离分 数和血流灌注速率 肾小管重吸收与药物的脂溶性有关, 肾小管重吸收与药物的脂溶性有关,受尿 液的pH影响 液的pH影响 pH 肾小管的分泄又涉及到载体转运机制。 肾小管的分泄又涉及到载体转运机制。
dCT Q ⋅ C A Q ⋅ CT = − dt VT VT ⋅ K p
如果动脉血药物浓度为常数, 如果动脉血药物浓度为常数,
CT = 1 − e − kT ⋅t CT ,ss
kT= QT/(VTKp),分别半衰期t1/2=0.693/kT。 分别半衰期t 药物在组织中达平衡时间取决于组织大小V 药物在组织中达平衡时间取决于组织大小VT、血流灌 注速率Q 和组织/血液药物浓度比K 注速率QT和组织/血液药物浓度比Kp。对于特定的药物 QT/VT大, 达平衡时间快. 达平衡时间快.
二、分布 大多数组织仅参于药物分布, 大多数组织仅参于药物分布, 符合血流 灌注限制模型特征, 灌注限制模型特征,
VTdCT/dt= Q(Ca-Cv) 反映两种浓度间的关系。 用组织与血药浓度的比值 Kp 反映两种浓度间的关系 。 Kp 称 之 为 组 织 中 药 物 分 布 系 数 (partition 或称之组织/血液药物浓度比. coefficient of drug )或称之组织/血液药物浓度比. Kp=CT,ss/ Ca,ss = CT,ss / Cv,ss
稳态时, 则有: 稳态时,dCT/dt=0, 则有: 消除速率=Q(Cin-Cout) 组织中药物清除率(Clearance, 组织中药物清除率(Clearance, Cl)
Cl= Q(Cin-Cout) /Cin =QE
组织药物的摄取率(extraction ratio, E 组织药物的摄取率(extraction ratio,E), F=1- 为组织药物的利用度(availability) (availability)。 F=1-E 为组织药物的利用度(availability)。 某药物通过肝脏E=0.75, 血流速率Q=1240 某药物通过肝脏E=0.75, 血流速率Q=1240 Cl=0.75× l/min, 则肝的清除率 Cl=0.75×1240=930 ml/min。药物一次通过肝脏时, 就有75% 75%的药 ml/min。药物一次通过肝脏时, 就有75%的药 物被肝脏摄取。 物被肝脏摄取。也就是说该药物的肝首过效应 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25% 25%。 为75%, 绝对生物利用度仅为25%。
药物扩散屏障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和组织特性 血流灌注速率模型(perfusion (perfusion1) 血流灌注速率模型(perfusion-rate limited): limited):扩散屏障仅仅限于细胞膜 药物进 入组织中的速率主要受到组织血流灌注速率的 控制 膜限制模型(membrane limited): 2) 膜限制模型(membrane limited):少数组 织如脑, 因脑毛细血管内皮的特殊功能, 织如脑, 因脑毛细血管内皮的特殊功能, 限制 大分子和极性化合物的通透, 大分子和极性化合物的通透, 对于这些药物来 说,膜的通透性成为药物进入组织的主要限制 因素。 因素。
稳态分布容积 VT,ss:
VT ,ss AT , ss CT ,ss = = VT ⋅ C A,ss C A, ss
乙酰普鲁卡因在人肝 乙酰普鲁卡因在人肝、脑、肌肉、脂肪中药物 在人 肌肉、脂肪中药物 的分布半衰期分别为0.54 1.07、12.06和 0.54、 的分布半衰期分别为0.54、1.07、12.06和 31.87 min
Cl = Qf u Clint ≈ f u Clint Q + f u Clint
药物的消除率受药酶活性和血浆蛋白结 合率控制. 合率控制.
2)高摄取的药物 (high extraction):
Qf u Clint fuClint>>Q, Cl = ≈Q Q + Clint
药物的清除率受血流灌注速率控制, 药物的清除率受血流灌注速率控制, 最 大清除率等于肝血流灌注速率 。若口服 给药, 因有强大的首过效应, 给药, 因有强大的首过效应, 生物利用 度非常低。 度非常低。
药物的肾清除率( 药物的肾清除率(Clr) Clr=fuGFR+Cls-ClRa Cls 分泌清除率 ClRa 重吸收清除率 GFR 肾小球滤 游离药物的肾清除率( 游离药物的肾清除率(Clur) Clur=Clr/fu=GFR+(Cls-ClRa)/fu 大于GFR GFR, 如果 Clur大于GFR,说明存在主动分泌过程
4.0 3.5 3.0 2.5 2.0 1.5 1.0 0.5 0.0 0 2 肾 浓度(ug/g)
脑 肌肉 脂肪
4
6
8
10
时间(min)
图 10-3. 动脉血中浓度为 2 µg/mL 时,乙酰普鲁卡因在的人组织中浓度-时间曲线
整体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建立一个整体的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建立一个整体的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必需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实际要解决的问 通常确定的组织房室应包括:(1) :(1)主 题, 通常确定的组织房室应包括:(1)主 要生命器官;(2)消除器官和(3) ;(2)消除器官和(3)靶器官 要生命器官;(2)消除器官和(3)靶器官 药效和毒性) (药效和毒性)。 1 收集资料 2 整体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3 物质平衡方程
肝脏清除模型
模型( 模型(model) 充分搅拌模型(well (well1) 充分搅拌模型(well-stirred model), 即假 定组织静脉血中药物浓度与肝组织中药物浓度瞬 间达到动态平衡. 间达到动态平衡.
2)平行管模型或称窦管灌注模型(parallel 2)平行管模型或称窦管灌注模型(parallel tube 平行管模型或称窦管灌注模型 即假定药物沿窦管壁消除, model), 即假定药物沿窦管壁消除, 窦管和肝细 胞中药物浓度由动脉端向静脉方向逐渐降低。 胞中药物浓度由动脉端向静脉方向逐渐降低。
研究意义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1)预测任何组织器官中药物浓度及代 预测任何组织器官中药物浓度及代 谢产物的经时变化; 谢产物的经时变化 (2)定量地描述病理生理参数变化对药 定量地描述病理生理参数变化对药 物处置性质的影响 (3)将在动物中获得的结果外推至人 从 将在动物中获得的结果外推至人, 将在动物中获得的结果外推至人 而预测药物在人体中血药浓度及组织中 药物浓度变化。 药物浓度变化。
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
Phsyiologically based pharmacokinetic model, PBPK model
一、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的基础 经典模型 PK: :
中央室?组织? 外周室? 中央室?组织?,外周室? 生理意义? 参数 V, K 生理意义? 与生理功能( 肾功能)参数关系? 与生理功能(肝、肾功能)参数关系?
二) 胆汁清除 药物包括代谢产物可以有胆汁中排泄。 药物包括代谢产物可以有胆汁中排泄。 高胆汁清除的药物特点:( :(1 高胆汁清除的药物特点:(1)该药物是 主动分泌的。( 。(2 药物有较大的极性; 主动分泌的。(2)药物有较大的极性; 较大的分子量。 (3)较大的分子量。 主动分泌过程。 主动分泌过程。 肝肠循环。 肝肠循环。 药物在胆汁的排泄存在种属差异。 药物在胆汁的排泄存在种属差异。一般 来说,药物在小鼠、大鼠、 来说,药物在小鼠、大鼠、犬中排泄能 力强, 而在兔、豚鼠、 力强, 而在兔、豚鼠、猴和人中排泄能 力弱。 力弱。
3) 肝脏药物首过效应 ( first pass effect) ) 肝脏药物首过效应( )
口服给药首在进入血液循环之前, 口服给药首在进入血液循环之前,先通过肝 门静脉,进入肝脏。 门静脉,进入肝脏。药物的最大生物利用度 F。 。 F=1-E
肝脏中药物清除率Cl 肝脏中药物清除率 H=1.13 l/min。假定 。 肝脏血流速率Q为1.35 l/min, 肝药物摄 肝脏血流速率 为 取率E=ClH/Q=1.13/1.35=0.837, 药物的 取率 最大口服生物利用度F=1 F=1最大口服生物利用度F=1-0.837=0.163
Vmax,i CuH Vmax,i f u Cout Q( Cin − Cout ) = ∑ =∑ Km,i + CuH Km,i + f u Cout
f u Clint E= Q + f u Clint
Qf u Clint Cl = QE = Q + f u Clint
讨论: 讨论: 低摄取药物(low 1)低摄取药物(low extraction) : fuClint<<Q,
几种代表性药物在肝中摄取率。 低摄取(E<0.3)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 安定(diazepam) 萘普生(naproxen) 硝基安定(nitrzepam) 苯妥因(phenytion) 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茶碱(theophylline) 水杨酸(salicylic acid) 华法林(warfarin) 普鲁卡因胺(procainamide) 甲磺丁脲(tolbutamide) 中摄取(0.3< E<0.7) 阿司匹林(aspirine) 奎尼丁(quinidine) 可待因(codeine) 硝苯地平(nifedipine) 去甲阿米替林() 高摄取(E>0.7) 普萘洛尔(proprolol) 可卡因(cocaine) 去甲丙咪嗪(desipramine) 利多卡因(lidocaine) 派替啶(pethidine) 吗啡(morphine) 尼古丁(nicotine) 硝酸甘油(nitroglycerin) 维拉帕咪(verapamil) 镇痛新(pentazo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