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政治经济学研究课题陈力颖——41104685郭嫣然——41011016王楚茜——41104612杨兰——411046132012/5/19目录一、什么是国民收入?................................. - 2 -二、什么是国民收入分配?............................. - 2 -三、什么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 - 2 -四、什么是国民收入再分配?........................... - 3 -五、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 - 3 -①国家预算:...................................... - 3 -②银行信贷:...................................... - 3 -③劳务费用:...................................... - 4 -④价格变动:...................................... - 4 -六、为什么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 - 5 -七、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改进............................. - 6 -1、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 - 6 -2、国民收入再分配机制的调整....................... - 8 -3、目前我国在国民财富分配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 - 8 -①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两极分化..................... - 8 -②权力化市场把控中国财富流动................... - 9 -③政府依靠财政增收持续扩权.................... - 11 -- 1 -一、什么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
它是反映整体经济活动的重要指标,因此常被使用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中,亦是国际投资者非常注视的国际统计项目。
二、什么是国民收入分配?国民收人分配广义上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成果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狭义上指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生产单位和非生产单位以及居民中的分配过程。
就中国而言,它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过程。
三、什么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按照一定的原则和通过一定的机制把国民收入分解成不同经济主体收入的过程。
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创造它的物质生产领域进行的分配。
经过这次分配得到的收入,也称原始收入。
初次分配主要由市场机制形成,政府通过税收杠杆和法律法规进行调节和规范,一般不直接干预初次分配。
- 2 -四、什么是国民收入再分配?国民收入再分配是国民收入继初次分配之后在整个社会范围内进行的分配,是指国家的各级政府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过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形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必须要进行再分配。
国民收入再分配,主要通过国家预算、银行信贷、劳务费用、价格变动等途径来进行。
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来看,再分配的机制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五、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①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国家制定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它是国民收入再分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主要途径,首先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通过预算支出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②银行信贷:银行信贷在不改变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和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
这就改变了资金使用的主体、使用的方向、使用的时间,从而对国民收入进行了再分配;同时,通过差别利率,信贷机构获得了利润,可用于充实信贷资金、提留信贷企业基金、支付职工工资。
存款者和贷款者的收入也由于差别利率得到调整,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 3 -工商企业、职工、居民之间进行了再分配。
③劳务费用:在社会主义分工体系中,有一部分劳动者用自己提供的劳务,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
享受各种劳务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种劳务费用。
提供劳务活动的单位,在得到劳务费用后,用于支付职工工资、支付管理费用、提留基金和上缴国家税金。
因而,通过劳务费用的支付,一部分国民收入实现了再分配。
④价格变动:价格变动不能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改变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阶层居民之间的分配。
价格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变化,影响着交换双方的实际收入,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例如,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降低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就会增加农民收入;消费品销售价格提高,就会使居民的实际收入减少;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就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转移等等。
由此,国民收入在国家、部门、企业、职工、农民之间实现了再分配。
- 4 -六、为什么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第一,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非物质生产部门是指:不生产剩余价值的劳动即非生产劳动,包括国家公务员,政府雇员如教师,医生等生产总过程之外的劳动,即纯粹流通领域如销售、广告工人、不必要的监督人员等生产范围内劳动。
这些不直接生产商品或剩余价值的部门,就是非物质生产部门。
)发展的需要。
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只有物质生产部门获得了原始收入,而非物质生产部门要获得收入,必须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解决。
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把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一部分原始收入,转给不创造国民收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形成“派生收入”,以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安全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二,加强重点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需要。
国民经济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发展往往是不平衡的,它们的发展速度、生产增长规模、技术结构等互不相同,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某些比例不协调现象和薄弱环节。
同时,各物质生产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得到的收入份额,往往同它们各自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相一致。
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从宏观调控的全局出发,有计划地将国家集中的纯收入,通过再分配,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之间调节使用,以加强终点建设,克服薄弱环节,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第三,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
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证基金,以及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基金,除企业、个人负担外,有- 5 -一部分也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保证基金来解决。
这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
为了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来满足这些临时性的应急需要。
我国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
要把调节个人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作为全局性的大事来抓,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七、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改进1、我国收入分配的主要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是对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深化,科学地界定了按效率分配与按公平分配的不同领域,避免了适用范围的混淆,同时也合理地界定了企业与政府在分配工作中不同职责。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必将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适当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鼓励更多的人通过市场竞争走上富裕之路,激发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追求高效率的投资热情,创造更多的财富,从而提高整个经济运行的效率。
改革实践证明,如果没有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不可能有我国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
- 6 -再分配注重公平,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由于人们所拥有的禀赋不同、对生产要素占有的差异,按生产要素分配必然带来社会成员收入上的差距,差距过大则有失社会公平。
而且,收入结构的失衡会导致消费结构的失衡,最终影响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经济结构的平衡,反过来又影响企业的效率。
所以,再分配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调节功能,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限制社会各类人员之间收入差距的过分悬殊,通过税收、财政转移支付等政策措施,使高收入者个人、阶层、行业或机构收入的一部分再转化为社会的收入,并使低收入阶层成为收入再分配的主要获益者。
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能调节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实现共同富裕。
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一对矛盾。
如果完全按效率原则进行分配,必然会产生较大差距,与公平原则相矛盾,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但分配越平均,效率越低,也不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强调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则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初次分配效率优先,适当拉开收入差距,对社会贡献越大收入越高,这本身也体现了公平;再分配注重公平,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有利于普遍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这时公平也是一种效率。
这样,政府按照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的原则,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按照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原则,通过强化政府在收入再分配中的主导作用,理顺分配关系以控制收入差距,制定相关法律以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健全以养老、医疗、伤残为主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渠道,从而为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奠定稳定的社会基础。
- 7 -2、国民收入再分配机制的调整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来看,再分配的机制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目前的问题是,国民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国家所得的比重过低等,因此,必须集中财力,振兴国家财政,这是保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国民收入再分配和最终分配环节上,要通过深化和完善财税、劳动、人事、工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和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并适应所有制结构变化和政府职能转变,调整财政收支结构,建立稳固、平衡的国家财政。
3、目前我国在国民财富分配中出现的主要问题:①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两极分化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在发改委的一份报告中判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不断扩大的态势,进入21世纪后,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开始加速扩大,目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处在历史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