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体会

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体会

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几点体会我1999年7月调入组织部工作,2003年8月起担任组织组长职务,在组织组长的岗位上一干就是6个年头。

期间经历了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6批固本强基工程活动,2次县委换届,2次镇级换届,2次村级换届。

今年又经历了学习实践活动和不亚于村级换届工作任务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工作。

在这些重大的政治任务中,起草多少个文件,组织多少次会议,撰写多少个领导讲话,和主持词,编印多少份业务性培训指导资料,大家可想而知、、、、、还不包括一年一度的“七一”表彰讲话、每次运动的《工作简报》的编发,每年初组织工作三个例排性文件、阶段性的工作汇报、年终组织工作检查的组织、一年一度的村党支部书记的培训等等,可以说,担任组织组长的6年,是经受公文写作考验的6年,也是自己得到培养锻炼的6年,在这里,借此机会,感谢梁部长给我一个锻炼提高自己的机会。

也许是因为有这样一个经历,梁部长叫我今天在这里为大家谈谈怎样提高公文写作水平。

在座各位有不少我的前辈和师傅,也有不少公文写作方面的高手,在这里只能班门弄斧,谈谈个人回顾几年工作实践的一些体会,以期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大家更多的帮助和斧正。

要提高公文写作水平,我的体会是要做到五个字“勤、活、积、博、思”。

一、勤:即勤于学习、勤于动笔、勤于投稿(三勤)。

“勤能补绌,笨鸟先飞”这是我任何时候在任何岗位干任何工作都谨记住的一句话。

人之初,性本善。

人从呱呱落地来到人世开始,我想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当然是指健康的婴儿,大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至于后来的差别,我想就在于勤奋的程度和努力的方向不同。

即使我笨一点,但我勤奋,可以补回来;即使我笨一点,但我先行一步,又可以补回来,笨鸟先飞早入林就是这个道理。

干任何工作都一样,从事公文写作也不例外。

应该讲,公文写作,无论是担任领导职务,还是从事文秘工作,都免不了经常遇到,尤其是我们从事组织工作的党务干部,文字表达水平也就成了业务能力的主要体现。

而要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水平,我想,勤字当头,别无他法,没有什么秘诀可言。

首先,勤于学习。

这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前提。

不懂就学不懂就问,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进组织部工作之初,在文字写作方面,自己感到压力还是很大的。

但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勤,努力学习,掌握其中的要领。

因为我深知,在组织部门工作,没有过硬的文字功夫,很难担当重任。

所以我十分勤奋学习。

从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学习公文写作的基本功知识。

公文在取材立意、布局谋篇上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别是在文种、格式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和要求一般需要通过熟读公文书籍来掌握和了解。

所以我看了不少方面的书籍。

上次梁部在清华大学学习,专门买了一套公文写作书籍送给我,我如获至宝,专门看了一遍。

领导关心,用苦良心。

二是学习范文。

模仿是学习的重要形式。

我们部有一个好传统,就是每年的书面材料都分类装订保存下来。

所以每领到一个写材料的任务,领导都指点我们,参考上年度相应的材料或者是有关方面的材料。

有得模访就模访,这也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

但是模访不是照抄照搬,而是推陈出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形成自己的风格,形成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有新意的材料。

平时,则根据自己所从事的组织(党务)工作这一行,选择中央文件、领导讲话、行业文件、单位历史文件,报刊上影响较大的、公认的一些好文章精心研读,用心揣摩其思路及语言风格,细心体会其谋篇布局、形式特征。

我平时最喜欢看的就人民日报、求是、党建研究这些党内核心时刊的社论,这些社论篇幅不大、字数不多,但逻辑性、层次性非常之强,表达的内容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相当之丰富。

这些社论,真是无可挑剔的,看了之后,给自己的启发相当之大。

我也十分重视本部内历史文件的学习,我1999年进组织部工作,但1999年之前的历史文件工几乎翻了一遍,我在调研组任副组长时就翻了一遍。

(当时组织工作1995年至1999年的资料都保存在铁皮柜内,我为了弄清楚组织工作究竟是什么咚咚,一年究竟要做哪些工作,过去的历史是怎么样,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宝贵经验?怀着这样一个目的,我翻了一遍历史资料,也对组织工作有了一个粗略了解。

)三是观察体会经验丰富同志的写作过程。

学习写作很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要认真体会领导同志、有经验同志从立意构思到谋篇面局,从着手起、反复修改到最终定稿的整个过程,领悟每一个细节。

我进组织部,第一个老师,就是李和清副部长。

当时,他任调研组副组长,我任组员。

他十分乐意教我,我也十分留意观察他文笔的风格。

当时他有一个习惯,每起草一份文稿,他都会将草稿一稿、二稿、三稿夹在一起,我总喜欢拿过来,细细品味,究竟一稿二稿三稿有什么不同,开始是怎么构思的?后来又是怎么改的?哪些地方进行了修改?为什么这样修改?通过一稿二稿三稿的对比,了解整个文稿的形成过程,用心体会领导和同志们精心删改之处,体会“不应该那么写”,明白“应该这么写”的道理,自己从中得到不少启发。

我们直接看公文范文、看干干净净的定稿,就不如看经过领导和同志们反复修改的草稿获得的收益更大,提高得更快。

这是非常有益的一种学习方法。

这是第一勤(勤于学习,为什么要勤奋,如何去勤奋,刚才就讲了这两样东西)。

第二是勤于动笔。

这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清代唐彪曾说过这样一段话“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

盖常做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一则难、、、、、、”意思是说,常写,作文的方法就熟练,即使题目很难,写起来也觉得容易;不常写,作文的方法就生疏,即使题目很容易,写起来也会觉得很难。

所以说,勤于动笔,对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十分重要的。

我是半路出家的,读大专时学的是果树专业,我大专毕业的论文是《香蕉丰产稳产栽培技术》,跟公文写作不粘边。

大专毕业分配到城西乡工作,当时是第四批到城西乡工作的所谓大学生(前三年每年分配2个,我这年也2个,城西乡政府就为数不多的8名大学生)。

当时,在别人的眼里,我们大学生是十分能干的,是什么都会干的,很受人敬仰。

一次,乡妇联主席给我一个任务,就是写一个妇女水利女能手的事迹。

接到任务之初,真是感到很为难,因为从来就没有写过这方面的材料,我初来昨到,人地两生,怎么写?从哪里入手?我心想?她为什么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我又不是在妇联部门工作,我是在国土所工作的。

后来我转念一想,可能是她认为我是大学生,信任我。

基于这种想法,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份材料写好,不能丢了大学生的假。

后来,我实地到该名妇女水利女能手的村跑了一趟,了解相关情况,回来关在房子里,用了几天晚上,把那份材料写了出来,交了给她。

再后来,材料过关了,那名妇女也评上了水利女能手,获得市的奖励。

再后来,妇联主席买了一条甘蔗送给我,作为奖励。

我如悉重负,总算对得起“大学生”这个称呼。

这件事,也使我从此爱上了写材料这一行。

毕竟不是中文专业科班出生,开始学习写材料时也很艰难,但是我勤动笔。

从写豆腐块开始,当时有四个地方可以投稿:一是湛江日报,二是遂溪报,三是湛江人民广播电台,四是遂溪人民广播电台。

开始时,稿件如泥牛入海,后来,渐渐地报上有名了,电台有声了。

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湛江日报上、听到自己的名字在市县电台上变成声音(通讯员XXX报道),甭提有多高兴了。

在这里,我十分感县人民广播电台,她每次的播出稿都寄回给作者。

每次收到播出稿,我都要拿来与我的原稿对照,看看播出稿编辑在哪些地方作了修改,从中悟出写作的要领来。

在这里,我要感谢我们组织部的陈华兴主任,他当时在县广播电台任编辑,我有不少稿件正好是由他来编辑的。

陈华兴这个名字我早就认识(新闻播出稿后有编辑的名字),但直到我们一同调到组织部工作时,我才认识他的人。

也算是我的师傅之一。

勤动笔贯穿于我学习公文写作甚至工作的全过程。

1999年,我从城西乡调入组织部工作,当时是任组员,工作还算单纯,完成领导交办的材料,还有许多机动的时间供自己学习。

我自己给自己压力,每月至少要写出两篇投稿文章,而且要达到上级党建刊物用稿水平。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一方面,我一有时间就多看书看报,看有关党建方面的书籍和报刊,如省市组工通讯、组织人事报、学习时报、中央党建研究、求是、南方日报等,从中积累素材,紧跟形势捕捉投稿的闪光点。

另一方面,我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工作,如对领导交给的每一份材料,我都亲自做,从来没当二传手(现在有些同志喜欢当二传手,接到任务喜欢交给新来的同志做,这种做法对提高自己是没有好处的,我不是批评这种现象,而是希望每个同志都能够自我提高)。

而且,我每写一份材料都是以“达到上级党建刊物用稿水平”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尽可能做到最好。

每一份材料上报后,我不是就此而罢休,而是继续修改,作为稿件向上级党建刊物投稿。

所以,在组织部工作最初的几年,我投稿比较多,在市级以上党建立刊物用稿数量也比较多,每年稿费奖金都有2-3000元。

(在这里,我有一个体会,就是组织部是一个很好的大熔炉,是一个很锻炼人的地方。

在组织部门工作,要想提高自己,关键在自己,要自加压力,不要坐着等工做,等待领导安排写作任务,而是要自己主动找工做,主动去动笔写点东西,这对提高自己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讲的是第二勤,勤动笔,这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第三是勤于投稿。

这是提高公文写作水平的有效动力。

刚才我们讲了,学习是前提,动笔是途径,那么投稿则是目标,更加是一种动力。

通过投稿,稿件被采用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了承认,从而激发起动笔的积极性,进而也激发起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最终就会推动自己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学习、动笔、投稿三者的关系是互动的,相互相承的,相互促进的。

三者又是统一的,其实动笔也是一种学习、投稿也是一种学习,是学习的不同形式。

动笔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这不难理解。

投稿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

刚才,我说过,向县广播电视台投稿,她将播出稿寄回给你,你拿播出稿对照你的原稿,知道编辑在哪些地方作了修改,从中你也得到启发,这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多年来,我也坚守一条,就是自己的件稿被采用了,在报刊上或网站上登载出来了,一定要认真拜读一次,拿自己的原稿进行对照,看看编辑在哪些地方对自己的稿件动了手术,自己应从中吸取哪些知识。

这也是一个学习提高自己公文写作水平的好办法。

如,1999年,我写了一篇《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三讲教育中加强党性锻炼》的文章,当时写出来,自己感觉上总体良好,但总是感觉到有个地方写得不好,但由于知识有限,无办法修改过来。

后来把稿件投到市委组织部调研室后,市部调研室孙凌江主任打了一个电话给我,说这篇文章写得不错,可以用稿,以我的名字发表也可以,以领导的名字发表也可以。

问我意见怎样?我不加思考地回答,以领导的名字发表吧!那是我到组织部门工作后的第一篇大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