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型沼气工程综合利用项目设计方案

大型沼气工程综合利用项目设计方案

第一章总论1.1 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大型沼气工程综合利用项目设计方案2、项目地点:3、项目建设单位:*****4、项目负责人:5、建设性质:扩建6、项目建设期限:1.2 设计方案编制依据(1)《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财建[2003]618号)(2)《大中型畜禽养殖场能源环境工程建设规划》(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6)《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设计规范》(NY-T1222-2006)(7)《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运行、维护及其安全技术规程》(NY-T1221-2006)(8)《沼气工程技术规范3施工及验收》(NY-T1220.3-2006)(9)《辽宁省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方案》,辽政发[1999]第29号(10)《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令第40号,2005年12月2日。

(11)国家、省有关部门颁布和发布的现行相关法规、规范、标准和有关政策及技术要求;(12)申请单位提供的相关文字材料;(13)节能设计的规定。

1.3建设背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粪便高度集中,冲洗污水大量增加,全省畜禽养殖污水日排放总量达数万吨,集约化养殖场占得比重较大。

畜牧业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转变,既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同时也带来了畜禽粪便污水大量增加和集中排放,对周围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某些地区还发生过当地居民与畜禽厂之间的矛盾等严重事件。

畜牧业的粪便污染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开展推广畜禽场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和生态农牧业模式,进行主体开发利用,实现物流,能流良性循环,减少污染等措施是建设绿色农业的重要手段。

*****建有575m³沼气工程。

年处理养猪场粪污1.8万吨,年产沼气26.2万立方米,沼液2万吨,沼渣0.1万吨。

沼气综合利用工程建成运行后,可为周边种植养殖业提供沼液、沼渣做优质肥料,并能充分利用优质清洁的沼气能源。

实现了以沼气为纽带畜禽粪便污染物的多层次资源化利用,最终达到养殖业的粪污“零排放”。

对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设施农业,提高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节能减排,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现在城乡经济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这么三个问题:一是能源紧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供需矛盾更为突出和紧张。

这不仅严重影响经济发展,同时也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秩序。

二是农业有机肥施用越来越少。

新鲜的粪便等有机肥因臭气冲天,施用和运输都不方便,因此少用。

由于单单依靠化肥为主,土壤结构退化,农产品的品质也难以提高,农业的持续高产也将成为一个突出问题。

三是规模养殖业已逐渐在取代传统的家庭养殖业,粪便不仅相对集中,而且连续不断地产生,原来直接当有机肥施用这一条主要去路又越来越狭窄,这一优质有机肥不仅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反而成了农村新的污染源。

对以上三个问题如不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势必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事实上,从不少养殖场的实践已证明,只要对养殖场粪污水采取科学手段,不仅可以治污而且可以变废为宝。

其通过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可作为一种新能源,而且质量优于煤气。

其沼渣、沼液还可作为有机肥,直接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发展优质无公害农产品。

此外,使养殖场的生态环境也将得到改善,有利于畜牧业的安全生产。

能源将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永久性课题,因为煤、石油这些能源都是有限的,必须要以新能源补充和代替。

而畜牧业所产生的粪便污水这一能源物质是连续不断产业的,因为畜产品是人们的重要食品,只会发展不会终断。

因此沼气的综合开发利用很有必要。

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沼气建设是“中央一号”文件明确的“六小工程”之一,我省把农业用沼气建设列入省政府的工作重点,发展沼气正处在非常有利的时期。

首先,我省明确提出建设“生态**”的战略目标,在全国打出生态品牌,要求全省在新的历史阶段,围绕人文的全面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走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保护型、循环经济型的经济发展之路。

第二,全省正提倡建设“万户用沼气”,以此为契机抓好生态环境的建设,促进农村卫生条件的彻底改观。

第三,我省正大力推行“绿色农业”工程,在全省全面构建绿色农业生产体系、绿色农业生态体系、绿色农业认证体系。

开展推广畜禽场粪便和污水的无害化处理工程建设和生态农牧业模式,进行主体开发利用,实现物流,能流良性循环,减少污染等措施是建设绿色农业的重要手段。

1.5设计指导思想(1)依据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质量。

(2)工艺组织合理,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总的指导思想,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的原则选择并确定工艺技术方案。

(3)通过项目实施,利用沼液沼渣进行土壤改良及耦合灌溉,实现了“种植、养殖、加工、沼气、肥料”五环产业并举和互补型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目标,为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当地环境保护等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4)通过项目实施,利用沼气这一清洁能源,实现供暖、发电。

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环境,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5)采用成熟可靠的技术、工艺和设备,保证处理设施的安全、稳定运行,减少和避免非正常工况的产生造成的环境风险、产品质量风险和人身伤害。

(6)合理处理人工操作和自动控制的关系,对不便人工操作,且人工成本较高的工艺,采用自动化技术,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

1.6建设内容和设计范围1、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本项目的建设目标是:对*养殖场大型沼气项目的功能进行完善。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综合利用大型沼气工程生产的沼气、沼液和沼渣。

沼气通过大型沼气项目已铺设好的管网输配,用于发电和供暖,沼液沼渣为种植业提供液态有机肥,具体目标是:*****。

总面积约5300亩。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表1-1 主要建设内容一览表2、设计范围本设计方案主要编制范围包括:分析项目建设的背景;阐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工艺设计;对建设条件、仪器设备购置和工程建设方案等进行分析,工程投资预算,分析项目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

1.7投资规模及资金筹措1、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本项目总投资298.69万元,其中农业建筑工程投资154.91万元,安装工程投资25.48万元,仪器设备投资112万元、其它费用6.3万元。

2、资金筹措市财政农业基本建设资金40万元,企业自筹258.69万元。

1.8项目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养殖场和施用沼肥的单位的每年增收和节约的直接经济效益,可达500万元。

2、社会效益项目实施后不仅为农业循环经济前景探索了发展之路,且为养殖业的排放物治理提供了有效途径,本项目特点排减了沼液的二次污染,为绿色果蔬、粮食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理念;济效益得到提高,广大农民收入得到增加,从源头上解决农产品质量问题,保障高端市场需求和供应。

2、生态效益3、该项目建成后使养殖环境得到改善,周边排污得到彻底解决,同时使粪污变废为宝,使土地有机质含量得到提高。

绿色有机农产品得到全面发展,使城乡消费者意识得到满足。

生态循环农业得到体现。

1.9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二章总平面布置2.1项目区概况1、建设地点项目土建及建安工程主要安排在。

2、项目占地本项目是原沼气工程项目的配套完善工程,沼气沼液输配管道埋于地下,项目新建建(构)筑物及道路、场地铺装面积约4282.5平方米。

3、项目区概况1)地理位置*****位于*****的东南部,是兼具城乡两种管理职能的新城区,西与大东、沈河、和平三个城区接壤,东与抚顺市抚顺县毗邻,南北两端分别与*****区、沈北新区相接,呈半环状环绕*****中心城区。

介于东经123°18'41"至123°48'19"之间。

2)自然资源情况①气象条件*****地处中纬度,属于受季风影响的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总的气候特点是:一年四季分明,寒冷期长,雨热同期,干冷同季,降雨充沛,温度适宜,光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为7.4℃,全年无霜期约为153天,年平均降水量为705.4毫米,由于受地区垂直差异和地貌植被等因素影响,降雨在时空上的分布不均匀,降雨的分布由东陵向西北逐渐减少,南部山丘区多年平均降水量730毫米以上,西北地区690毫米左右。

全年太阳辐射时数为2587.6小时,属北方长日照区。

②交通条件*****交通发达,基础设施健全,投资环境十分优越。

102国道,沈大,沈抚,沈丹,沈铁及沈阳绕城高速公路,8个城市道路入口,19条县级以上公路构成的公路网络四通八达。

全区水力,电力,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完备。

4、场区基础设施条件1)供水条件项目建设地点经勘探地下水水质好,有60多米深机井一眼和20平方米的水泵房,采用无塔供水设备,每小时供水60吨,完全能满足扩建项目的需要。

2)供电条件本项目供电来自*养殖场变电所380V线路引至场区。

建设单位在锅炉房内设配电室,供电设施齐全,能够确保扩建后项目用电。

3)供暖条件项目区已新建沼气供暖锅炉房及设施,满足建设后项目采暖。

4)交通条件有县乡级公路直通项目区,交通方便。

2.2总平面布置2.2.1总平面布置要求1、本项目是对原沼气工程的功能进行配套和完善,因此,总体布置应满足沼气工程工艺的要求,布置紧凑,便于施工、运行和管理。

应结合地形、气象和地质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分析确定。

2、竖向设计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坡度,并达到排水畅通、降低能耗、土方平衡的要求。

3、构筑物的间距应紧凑、合理,并应满足施工、设备安装与维护、安全的要求。

4、附属建筑物宜集中布置,并应与生产设备和处理构筑物保持一定距离。

5、新建建(构)筑物与厌氧消化器、贮气柜等设施的设计及防火要求见GB50016-2006中的相关规定。

6、各种管线应全面安排,避免迂回曲折和相互干扰,输送沼液和沼气的管线布置应尽量减少管道弯头,以减少能量损耗和便于清通。

各种管线应用不同颜色加以区别。

7、平面布置应留有汽车进出通道,各建筑物间应留有连接通道。

8、各建筑物和构筑物群体效果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9、沼液调配池应设置护栏等安全设施,护栏高度不宜低于1.1m。

10、管网工程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11、沼气工程的安全、防爆、防雷与接地参照GB12801、GB50028、GB50016-2006 、GB50057-94、GBJ65等的相关规定执行。

12、操作室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有监控所有设备运转、故障、程序操作、显示的控制屏(台),操作应具有集中与就地操作的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