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新闻发布会案例——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死亡案例
(模拟新闻发布会案例)
2014年1月5日凌晨1时,我市XX路XX小区住户陈XX在市XX医院顺产一名男婴。
接产医务人员按常规为孩子做了检查,男婴为足月儿,健康状况良好。
男婴出生后约1小时,即凌晨2时,一名护士为其注射了乙肝疫苗。
凌晨3时许,男婴出现呕吐现象,检查发现其背部皮肤出现数个小水泡,当班医师予以抗过敏、止吐、监护生命体等治疗。
凌晨5时许,男婴出现呼吸急促、嘴唇发青。
家属赶紧向护士求救,孩子被转入重症监护室。
继续抗休克、生命支持治疗。
1月6日11时许,孩子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医院出具的临床死亡原因是:休克、呼吸衰竭。
1月6日下午15时开始,患方召集30余人到市XX医院讨说法,认为是医院注射乙肝疫苗导致男婴死亡,并质疑医院抢救不及时,措施不得力,要求医院赔偿人民币100万元。
医院方耐心进行了解释,并建议患方进行尸体解剖以明确死因。
患方不同意尸体解剖。
也不同意按正常程序处理男婴遗体。
而是将遗体陈列门诊大厅,打横额,打砸医院大厅桌椅、电脑等设施。
公安、卫生、市医疗纠纷第三方机构介入调查处理。
公安部门带走3名带头闹事人员后,聚集人员逐步散去,男婴遗体转市殡仪馆。
患方家属随后单方在“XX网站”发布“新生儿被XX医院打乙肝疫苗杀死”等网贴,
声称将组织更多人员到医院讨说法,到市政府上访。
事件发生后,市卫生部门、市疾控部门迅速介入调查处理。
据查,男婴注射的是深圳XX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疫苗。
不属近期国家禁止使用的乙肝疫苗范围。
该疫苗是国家提供的免费疫苗,属于自治区卫生厅统一招标采购的,疫苗全部由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自治区—市—县—接种单位逐级发放,疫苗流通环节温度符合标准要求。
该疫苗在XX医院的贮存于2~8度的冰箱中,使用前外观正常。
疫苗接种过程符合要求,且该护士已取得预防接种上岗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