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5农业生产活动解析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15农业生产活动解析版

1 课练15 农业生产活动 小题狂练○15 [2019·安徽淮北模拟] 河西走廊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要道,也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近年来,该地制种业结构发生变化,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规模迅速扩大。下图示意河西走廊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与黄淮海平原制种基地相比,该地成为“种子繁育黄金走廊”最明显的优势是( ) A.交通便利、距离市场较近 B.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C.海拔高,气温低、病虫害少 D.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 答案:B 解析:河西走廊地处内陆,气候干燥且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作物种子质量优良。 2.该地制种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水源 B.机械 C.土壤 D.市场 答案:D 解析: 由于蔬菜、瓜果、花卉等制种利润更大且市场需求量大,导致该地制种业结构的变化。 [2019·西安联考]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下面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和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回答3~5题。

3.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 A.甲——e B.乙——b C.丙——a D.丁——d 答案:A 2

解析:读图分析可知,a为西欧和中欧的乳畜业,b为亚洲南部的季风水田农业,c为东南亚的热带种植园农业,d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e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f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甲、乙、丙、丁四图分别代表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4.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 A.地广人稀 B.靠近市场 C.交通便利 D.劳动力充足 答案:C 解析: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发展均需要便捷的交通,所以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 5.丙、丁两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 A.机械化程度 B.水利工程最大 C.投入劳动力多 D.受市场影响大 答案:D 解析:商品谷物农业和种植园农业中作物的种植面积、类型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2019·100所名校联考]清朝,新疆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的渔业生产空前发展,文献记载当时“新疆有水之处,大半有鱼。鱼之大小,视水之大小也”。近年来,特色冷水渔业、休闲渔业、设施渔业、水库渔业和水产品加工业等蓬勃发展,鲑鳟鱼类、河鲈、河蟹等名优品种产量达到水产品总量的35%,“绿色新疆、品质渔业”的品牌形象逐步确立。读清代新疆渔业地理分布示意图,完成6~8题。

6.下列叙述能体现清朝新疆渔业生产分布特点的是( ) A.产鱼地北疆较南疆多 B.产鱼地集中在湖泊 C.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 D.产鱼地东多西少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产鱼地西多东少,南疆较北疆多,产鱼地多分布于盆地边缘的河流。 7.与现代相比,清朝新疆渔业生产空前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旺盛 B.冷藏保鲜技术先进 C.渔业资源丰富 D.水网密布,水量充沛 答案:D 解析:清朝新疆的人口数量较现代少,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现代低,因此当时水产品的市场需求量较现代少;当时的冷藏保鲜技术为非常传统的技术,并没有现代的冷藏保鲜技术先进;清朝新疆渔业生产以捕捞野生资源为主,因此渔业资源丰富是其发展的先决条件;清朝与现代,新疆的自然环境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河网密度较低,较东部季风区的河流,新疆的河流水量较小。 8.有利于新疆渔业品牌形象确立的主要条件是( ) A.水质好,品种优 B.饵料充足,人工饲料投放少 C.交通便利,市场广 3

D.渔获量高,输出量大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新疆渔业品牌形象为——“绿色新疆、品质渔业”,对渔业生产而言,“绿色”主要体现在水质好、人工饲料投放少,“品质”主要与水产品的品种、生长环境、生长速度等因素有关。 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结构坐标图。读图完成9~10题。

9.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 B.②为水稻种植业 C.③为混合农业 D.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 答案:B 解析:①地畜牧业占近60%、种植业约占40%,商品率达90%,为混合农业;②地种植业约占80%,畜牧业和商品率都低于20%,为季风水田农业;③地畜牧业约占90%,商品率较高,为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 10.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市场适应性差 B.①②机械化水平高 C.②科技水平低 D.③生产规模小 答案:C 解析:依上题分析,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季风水田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2019·浙江温州六校协作体联考]垛田是由当地农民每年春季把河道和沟渠中的淤泥挖出堆积而成的高出水面一米乃至数米的台状高地(如下图右侧)。下图左侧中甲地是我国著名的垛田镇。据此完成11~12题。

11.与当地水田农业相比,发展垛田农业的优势是( ) A.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高 B.陆路交通便利,耕作方便 C.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 D.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答案:C 4

解析:本题考查发展垛田农业的优势。读图可知,垛田被水域划分成多块,因此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业,故A错误;当地水域面积大,交通运输工具为小船,水运便利,故B错误;读材料可知,垛田为“高出水面一米乃至数米的台状高地”,排水条件好,故C正确;因是与当地水田农业相比,故二者热量条件、生长期相同,故D错误。 12.甲地区农民选择春季清淤、堆积垛田的自然原因是( ) A.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 B.伏旱天气,晴朗天气较多 C.梅雨季节,河道淤积严重 D.台风多发,清淤利于抗洪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春季清淤、堆积垛田的自然原因。甲地区春季还未受到锋面雨带影响,降水较少,河流水位较低,利于清淤,故A正确;伏旱多在7、8月,梅雨多在6月,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故BCD错误。 [2019·江西赣州摸底]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可有效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农产品质量。读图甲、图乙,回答13~14题。

13.下列地区中,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的是( ) A.东南沿海地区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西北地区 答案:D 解析:地膜覆盖具有保温、保湿、保土作用,四个区域中相对最干燥且温度偏低(纬度偏高),土壤、水、肥较易流失的地区,地膜覆盖的保温、保湿、保土作用最显著,综合考虑,应为西北地区,故D正确。 14.山东省农民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胶东半岛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也覆盖地膜。苹果树下覆盖地膜的主要作用是( ) A.减少水分蒸发,有明显保水作用 B.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照 C.抑制杂草生长,减轻病虫害 D.进一步提高土温,加快生长 答案:B 解析:在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主要是为了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照,提高光合效率,而且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故选B。 [2019·广东广州海珠区测试]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节目介绍了一种神奇果柑——黄 5

果柑,每年都会出现“花果同树”(如图所示)自然奇观。“花果同树”是指果农用“留树保鲜”技术(又称“挂树贮藏技术”),使鲜花和果实同时出现在果树上的一种奇观。人们主要选择晚熟柑橘品种实施该技术。柑橘,性喜温暖湿润,一般春季开花,10~12月果熟。读图完成15~17题。

15.最可能出现“花果同树”奇观的地区是( ) A.山东 B.山西 C.四川 D.海南 答案:C 解析:“花果同树”奇观的主角黄果柑是亚热带的水果品种。选项中只有四川处于亚热带,故选C。 16.能观赏到“花果同树”奇观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答案:A 解析:“花果同树”奇观的实质就是延缓果实收获时间,使得挂果与开花同时发生。根据材料,人们主要选择晚熟柑橘品种实施“留树保鲜”技术,晚熟柑橘应在冬季收获,可推迟到初春,柑橘开花时间可以采用技术提前到初春,因此,在春季最可能欣赏到此景观。 17.与“花果同树”奇观产生无关的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技术 D.市场 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及上题分析可知,“花果同树”奇观的产生需要一定的气候、技术,该项目迎合了人们猎奇的市场需求;地形条件与“花果同树”奇观的产生无关。 马千台村是远近闻名的玉米村,玉米楼子是该村传统的农户储粮装具,历史极为久远,但因其结构上的缺陷,防护效果不佳。近年来该村引进新型玉米仓,新型仓子长4米,宽1.5米,高1.8米,钢骨架,里面是一层钢板网和一层很细密的防鼠钢丝网。它具有防霉、防鼠、防虫等作用,可以减少粮食损失,实现增产增收。据此完成18~20题。

18.和传统玉米楼子比,新型玉米仓( ) A.有明显的通风、防雨效果 B.防鼠、防虫害效果显著 C.可以减少自然水分损失 D.能大大提高粮食的贮备量 答案:B 解析:读图结合材料可知,新型玉米仓,具有防霉、防鼠和防虫等作用,而密闭性较强,通风效果不好,对于自然水分的减少没有影响,而储备量与此无关,故选B。 19.新型玉米仓的宽度在不同地区有差异,主要是根据( ) A.降水量多少 B.风力大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