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造地质学复习题一、填空题1、均匀变形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轭“X型”剪节理的锐角平分线与_______主应力方位平行,与________主应力方位垂直,________主应力与剪切交面平行。
3、断层碎裂岩是________变形产物;断层糜棱岩是________变形产物。
4、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包括、、三种。
5、褶皱几何要素包括、、、、等。
1、岩石的变形阶段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共轭“X型”剪节理的锐角平分线与_______主应力方位平行,与________主应力方位垂直,________主应力与剪切交面平行。
3、正断层组合形式有、和阶梯状断层。
4、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包括、、三种。
5、侵入于褶皱核部虚脱处的侵入岩体称为____ ____。
6、岩石剪裂角(θ)与岩石内摩擦角(φ)关系为:____________ 。
7、小型线理包括有和等。
1、确定不整合的时代一般是以不整合面以下最新地层时代为其_________;以不整合面以上最老地层时代为其______。
2、共轭“X型”剪节理的锐角平分线与_______主应力方位平行,与________主应力方位垂直,________主应力与剪切交面平行。
3、小型线理包括有和等。
4、两组节理的交切关系包括、、三种。
5、侵入于褶皱核部虚脱处的侵入岩体称为________。
6、逆冲断层的组合型式主要包括型、型、型。
7、构造地质学规定应力为正。
二、选择题1、张节理面与垂直。
A.σ1 B.σ2 C.σ3D.σ1-σ3 2、下列不是剪节理特征。
A.切穿砾石 B.沿走向延伸较远C.共轭产出D.节理面粗糙不平3、岩层的真倾角。
A. 大于视倾角 B.小于视倾角 C等于视倾角 D.不一定4、羽状张裂与断层面的锐夹角指向。
A.本盘运动的方向 B.对盘运动方向C.本盘运动相反的方向 D.无法指示方向5、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垂直为A 。
A. 横断层B. 纵断层C.斜断层D.完全解理6、同一曲率中心不同曲率半径是下列典型褶皱形态。
A.平行褶皱B.相似褶皱C.顶厚褶皱D.顶薄褶皱7、利用侵入岩的流线可以确定。
A.侵入接触面方位 B.岩浆流动方向C.岩浆挤压方向 D.与流面垂直的方向8、隔挡式褶皱与隔槽式褶皱常发育的大地构造位置是。
A.克拉通内部B.造山带前缘C.火山地区D.不能确定9、隔档式褶皱在横剖面上的组合型式是。
A.向斜紧闭,背斜开阔 B.背斜紧闭,向斜开阔C.背斜向斜紧闭开阔程度一样 D.背斜向斜无差别10、第一期为平卧褶皱,第二期褶皱横跨叠加一般出现的构造是。
A.新月、蘑菇形褶皱 B.穹-盆构造C.线性褶皱 D.鞘褶皱1、张节理面与垂直。
A.σ1 B.σ2 C.σ3D.σ1-σ3 2、顺层节理也必然是。
A.斜向节理 B.倾向节理 C.走向节理 D.横节理3、岩层的真倾角。
A. 大于视倾角 B.小于视倾角 C等于视倾角 D.不一定4、蠕变与松弛所反映哪种影响岩石变形力学因素B 。
A.外力作用方式B.时间C.孔隙液压D.围压5、下图中沉积岩层形成的构造是。
A.褶皱 B.正断层C.逆断层 D.不整合6、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中的S节理是的节理。
A.平行流线和流面 B.与流线、流面均垂直C.平行流线而垂直流面 D.平行流面而垂直流线7、利用侵入岩的流线可以确定。
A.侵入接触面方位 B.岩浆流动方向C.岩浆挤压方向 D.与流面垂直的方向8、以下必属于均匀变形的是。
A.弯曲 B.拉伸 C.扭转 D.蠕变9、在纯剪切应力状态下和主应力交角45°的截面上。
A.剪应力最大,没有直应力 B.应力最大,有直应力C.剪应力和直应力 D.无直应力和剪应力10、第一期为平卧褶皱,第二期褶皱横跨叠加一般出现的构造是。
A.新月、蘑菇形褶皱 B.穹-盆构造C.线性褶皱 D.鞘褶皱1、张节理面与垂直。
A.σ1 B.σ2 C.σ3D.σ1-σ32、顺层节理也必然是。
A.斜向节理 B.倾向节理 C.走向节理 D.横节理3、岩层的真倾角。
A. 大于视倾角 B.小于视倾角 C等于视倾角 D.不一定4、羽状张裂与断层面的锐夹角指向。
A.本盘运动的方向 B.对盘运动方向C.本盘运动相反的方向 D.无法指示方向5、递进变形过程中,在非常微小瞬间发生微量应变是。
A. 无限小应变 B.有限应变C.均匀应变 D. 非均匀应变6、阿尔金断裂带形成机制属于下列哪种构造。
A.逆冲推覆构造 B.拆离断层 C.盆岭构造 D.走滑构造7、利用侵入岩的流线可以确定。
A.侵入接触面方位 B.岩浆流动方向C.岩浆挤压方向 D.与流面垂直的方向8、以下必属于均匀变形的是。
A.弯曲 B.拉伸 C.扭转 D.蠕变9、地层为正常层序时,当断层倾向与地层倾向相反,若出现地层缺失时,该断层为。
A.正断层B.逆断层C.平移断层D.斜断层10、当σ1直立σ2和σ3水平时,可能产生()。
A.平移断层B.正断层C.逆断层D.滑脱断层三、判断题σ之间夹角为θ,则剪应力最大值在θ=90o时出现。
()1、某研究面与12、斜层理可以用来判断沉积岩层顶底面。
()3、在斜交岩层走向的剖面上量到的铅直厚度,比垂直该岩层走向的剖面上量到的铅直厚度要小。
()4、剪裂角是两组共轭节理的锐夹角。
()5、垂直于地层走向所测得的倾角最小。
()6、不同褶皱岩层面上最大弯曲点之间的连线即是褶皱枢纽。
()7、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中重力滑动说的拆离断层必须向前陆方向倾斜,而重力扩展说则没有此要求。
()8、温度升高常使岩石的韧性增大,屈服极限降低。
()9、增大围压的效应一方面增大了岩石极限强度,另一方面增大了岩石的韧性()10、面理置换次数和劈理分期次数必定是一致的。
()11、“逆-平移断层”的平移分量必定大于逆冲分量。
()12、岩层的视倾角永远小于真倾角。
()13、应变保持不变时随着时间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作松弛。
()14、野外观察地层时,只要沿着岩层倾向观察时地层年代为由老到新。
()15、张节理面的法线方向与最大应力σ1垂直。
()16、应力圆上一点代表岩石单元体上一个面。
()17、应力集中就是应力释放现象。
()18、同沉积断层中每个被错断的地层断距基本一致。
()19、侵入接触关系表明侵入事件早于围岩的形成时代。
()20、垂直岩层走向所作的剖面上可测量出岩层的真厚度。
()σ之间夹角为θ,则剪应力最大值在θ=90o时出现。
()21、某研究面与122、粒序层理总的趋势是下粗上细。
()23、应变保持不变时随着时间应力逐渐减小的现象,称作松弛。
()24、岩层通过山脊时,已知岩层倾向与山脊坡向一致,但倾角小于坡角,岩层露头线弯曲方向应与地形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同,但曲率大于等高线曲率。
()25、原生构造是指由构造应力导致的岩石变形现象。
()26、应力圆上一点代表岩石单元体上一个面。
()27、逆冲推覆构造的形成机制中重力滑动说的拆离断层必须向前陆方向倾斜,而重力扩展说则没有此要求。
()28、露头呈直线条带分布,必定是倾斜岩层。
()29、侵入接触关系表明侵入事件早于围岩的形成时代。
()30、面理置换次数和劈理分期次数必定是一致的。
()三、简答题1、说出六种利用沉积岩原生构造鉴别岩层顶、底面的方法。
2、指出下图A, B, C, D四组剪节理中是否可能存在共轭节理系,为什么?它们之间各是什么关系?(6分)3、说明三种主要构造应力场类型,各类型对应的断层模式及对应构造应力环境。
4、请分析以下剖面图中断层活动的时代。
5、野外工作中如何判断断层的位移方向?(画图表示写三条)(列举写六条)6、说出六种利用沉积岩原生构造鉴别岩层顶、底面的方法。
7、简述”V”字型法则(含V尖端在山梁、山谷的坡向指向)8、简述逆断层的主要特征。
(定义及分类,地质特征,应力状态,地质背景)9、说明双轴应力摩尔圆的原理及物理意义。
10、试述理查德褶皱的产状类型分类,并分析高台地区地质图,说明褶皱类型,轴面与枢纽特征利用理查德分类定名,判断褶皱年代。
(6分)11、侵入岩体的原生破裂构造都有哪些,有何特征?。
12、地层的接触关系主要有哪三种?它们代表的地质意义是什么?在野外平面图、剖面图上有什么表现?13、假设露头面近水平,褶皱对称且轴面直立,请判别下图中断层的性质。
(6分)14、说明变质核杂岩的构造特点、形成过程、构造环境。
15、同沉积褶皱与一般褶皱区别?四、读图题1、图中F1断层面附近下盘各地层的厚度分别为:1=100m ;2=110m ;3=140m ;4=200m ;F1断层面附近上盘各地层的厚度分别为:1=700m ;2=300m ;3=40m ;4=100m 。
按其形态称为鱼叉构造,简述其形成过程,并根据图中数据估算断层F1的反转量。
(10分) 1234512345F12、图中为断层生长系数的表达,断层生长系数是指示断层上下盘之间阶段沉积厚度比值的参数。
请将断层生长系数(Ei )规律画于图形右侧(5分),并回答以下问题:(1)该断层是否为同沉积断层?(2)本区经历多少次断层活动?(3)结合你的理解说明这些断层活动的意义。
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指出褶皱、平行不整合、断层、花岗岩、角度不整合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按从早到晚排列。
(3分)2)在图中褶皱核部标明每个褶皱的类型。
(2分)3)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断层及花岗岩的形成时代。
(5分)4、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10分):(1).图1为单斜岩层,判断奥陶系岩层的走向为 (1分)和倾向 (1.5分)(确定南北或东西方向就可以)。
某面状构造的产状表示为(N30°E, 45 ° SE),说明该面状构造走向 °、倾向 °、倾角 °;另一线状构造产状表示为(30 °,45°),表明该线状构造的产状要素 为45 °, 为30 °。
(每空0.5分)(2)图2为直立剖面图,图中标出了地层的一些原生构造(斜层理、粒级层及波痕),请根据原生构造特征判断A 、B 两露头处岩层的面向(顶、底面)及相应的地质构造类型(详细说明)(5分)5、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本题含附加分5分)):1)指出褶皱、平行不整合、断层、花岗岩、辉绿岩、角度不整合等各地质体或构造现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按从早到晚排列。
(5分)2)在图中褶皱核部标明每个褶皱的类型。
(3分)3)褶皱、平行不整合、角度不整合、断层、辉绿岩及花岗岩的的形成时代。
(7分)图1图2O 3O 2O 1:2000N A B1450440430六、论述题1、论述纵弯褶皱作用和及其派生小构造(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