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1:橡胶沥青技术要求
1.规范要求
本设计所指橡胶沥青是指以废旧轮胎加工生产的硫化胶粉通过反应设备经恒温加热、搅拌与基质沥青高温状态下反应生成的橡胶改性沥青。
橡胶沥青混凝土的材料要求、混合料生产、运输、摊铺、碾压等工艺环节均应严格满足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交通部《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交通部《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 052—2000)
建设部《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 1—90)。
同时,作为新工艺新材料技术采用,工程实施中应参考
美国加利福利尼州(California)橡胶沥青施工规范(Type-G)
美国道路材料实验协会(ASTM)实验规程。
2.材料要求
2.1沥青
采用A级70号道路石油沥青,道路石油沥青的质量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表4.2.1-2规定的技术标准。
2.2橡胶屑
本工程橡胶沥青中的橡胶屑是用载重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废轮胎为原料加工生产的硫化胶粉,这里所指的轮胎为斜交胎。
包括轮胎翻新时从胎面、胎肩打磨下来的橡胶屑加工的胶粉。
废旧橡胶屑中可加入天然橡胶粉和改善剂,但总量不宜超过废旧橡胶屑重量的25%。
橡胶沥青改性用胶粉的技术指标应满足表2.2-1的要求。
表2.2-1橡胶沥青用胶粉技术指标及试验方法
为达到橡胶沥青的改性效果和橡胶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消音和使用寿命,要求橡胶沥青改性时使用的橡胶粉级配,应按照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橡胶沥青规范的要求从0~2.36mm范围配置,杜绝使用单一规格或混杂级配的橡胶屑。
2.3石料
橡胶沥青混凝土的粗集料采用峨眉山地区产玄武岩石料,其质量技术标准应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4.8章节中的相关规定和要求,细集料应同样满足4.9章节中的相关规定。
2.4矿粉
橡胶沥青混合料中推荐使用石灰岩磨细的矿粉,其技术标准应符合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4.10章节中的相关要求。
同时本工程还要求,橡胶沥青混合料生产时产生的粉尘可部份(不超过25%)回收使用。
2.5抗剥落剂
橡胶沥青混合料应使用抗剥落剂,以改善橡胶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的粘附能力。
抗
剥落剂的类型推荐使用液类卡洛胺,其掺量不超过沥青改性前总重量的4‰,其具体技术标准及要求,在开工前批监理工程师、业主审批。
3.橡胶沥青的改性
3.1沥青橡胶生产设备应由反应罐、加热恒温系统、搅拌系统、泵送系统、控制系统组成。
为保证沥青和橡胶屑计量准确,橡胶粉、基质沥青均要求使用质量流量计来控制,其中沥青质量流量精度要求为流量值的±0.05%,橡胶沥青在反应和贮存过程中还要求不间断的搅拌。
3.2橡胶沥青的反应温度为190-218℃。
3.3橡胶沥青的反应时间不少于45分钟。
3.4橡胶沥青中橡胶屑的掺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3.5为防止沥青橡胶在使用前发生离析,可在橡胶屑中加入总量不超过25%的天然橡胶粉和合适的外掺剂。
3.6 粘度指标是评价橡胶沥青是否合格的最重要技术指标。
改性好的橡胶沥青要求在反应完成时立即(2分钟内)在反应现场检测其粘度,否则会造成粘度检测指标的不精确。
粘度测定前应进行搅拌并用Haake手持式粘度仪或类似快速检定设备进行快速检测,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
粘度仪的精度应在三种已知粘度范围是1~5Pa.s 的标准流体中校正。
粘度仪在已知粘度流体中测得的粘度误差不超过0.3Pa.s时方可用于橡胶沥青粘度的现场快速检测。
3.7橡胶沥青技术要求见表3.7-2
表3.7-2 橡胶沥青技术标准
4.橡胶沥青混合料设计
4.1采用马歇尔试验配合比设计方法来设定橡胶沥青配合比,橡胶沥青中的集料范围应满足表4.1-3的要求。
橡胶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4.1-4的规定。
4.1-3橡胶沥青混合料粒料级配要求
表4.1-4 沥青橡胶混凝土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4.2热拌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应遵照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
术规范》(JTG F40—2004)附录B的规定执行。
4.3设定好的橡胶沥青混合料配合比,应根据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进行各项性能检验。
不符合要求的橡胶沥青混合料,必须更换材料或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
其中沥青含量宜采用燃烧法检测。
5.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施工
除了应该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
—2004)5.5章节中的规定外,尚应满足:
5.1 橡胶沥青混合料每盘的实际拌和时间不少于50s(其中干拌时间不少于5~10s)。
5.2拌和机须备有保温性能良好的成品料仓,储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大于10℃,且不能有沥青滴漏。
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储存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
5.3橡胶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应使用双层特种苫布覆盖保温、防雨、防污。
5.4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摊铺要求摊铺作业时,摊铺机速度不超过3m/min,并采用进口的超声波平衡梁来控制找平,以保证橡胶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厚度及摊铺精度。
5.5橡胶沥青混合料的压实要求在全部压实过程中,不能使
胶轮式压路机,应采用自重不低于12t的振动式双钢轮压路机。
宜使用进口的高频、低振幅的双钢轮压路机对橡胶沥青混合料进行初压和复压。
并满足美国加利福利尼州(California)橡胶沥青施工规范中压实工艺的要求。
同时应注意橡胶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中出现温度敏感区时产生拥包的处置措施及方法。
5.6橡胶沥青混合料正常施工温度如表5.6-5的要求
表5.6-5橡胶沥青混合料的正常施工温度范围(℃)
当大气环境温度低于10℃时不宜摊铺或根据监理要求进行橡胶沥青混合料的铺筑。
5.7洒砂
橡胶沥青混凝土在开放交通前,要求在已铺筑完成的路面上洒布一层洁净的细砂,其洒布量为0.5 – 2kg/m2 ,具体洒布量可根据大气环境温度或现场监理工程师确定。
5.8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交通部《公路沥青路面技术
规范》(JTG F40—2004)中表11.4.5-1的要求。
6混合料压实度及弯沉指标
6.1橡胶沥青混凝土、普通沥青混凝土以马歇尔实验密度为标准密度,压实度应达到95%
6.2 5cm厚普通沥青混凝土路表弯沉不大于0.543mm,4cm厚橡胶沥
青混凝土路路表弯沉不大于0.466mm (固化完成后)。
附录:2.2-A水份的测定试验方法
●仪器:
称量瓶——Φ40Χ35 mm
干燥箱——内装无水氯化钙或变色硅胶。
恒温箱——配备温度均衡自控装置。
天平——感量为0.0001克
●实验步骤
将Φ40 X 35mm称量瓶置于80℃正负2 ℃的恒温箱中烘干至恒重。
称取2g(精确到0.0002g)胶粉试样放入称量瓶内,置于上述温度恒温箱中烘干2小时取出,立即放入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后称重。
●水份计算
A=(G1-G2)/G1 ×100%
式中:A—水份含量的百分比;G2—烘干后试样的重量;G1—烘干前试样的重量。
2.2—B金属含量的测定试验方法:
金属含量的测定:随机抽取试样50g(精确到0.002g)放置于无磁性的平坦平面上,将一小型马蹄形磁铁放在样品上60秒钟,然后用毛刷清除马蹄形磁铁上的吸附物,直至清除干净后称取金属吸附物的重量(精确到0.001g),计算出金属含量百分比。
2.2—C纤维含量的测定试验方法:
纤维含量的测定:将制备好的样品倒入接受盘中盖上盖,准备筛选。
振动筛选后接受盘中纤维会形成纤维球,将聚集在各层中的纤维置于平板玻璃板上,晃动平板,将缠裹在纤维球中的细胶份去除后,称量纤维的重量(精确到0.001g),并计算纤维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