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风俗习惯篇一: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sdfkdjskyk70 10级分类:社会民生被浏览4064次20XX. 09. 04schwimmer采纳率:54% 11 级20XX. 09. 04民俗习惯一、居住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
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
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
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
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
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
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篇二:纳西族风俗习惯班级:09级汉语言1(A)学号:2009120XX79姓名:刘斌序号:32纳西族风俗习惯纳西图库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图库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菠、德钦图库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也在分布。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东巴彖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
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屮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
1957年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其中:“丽江马”闻名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人民绎讨4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
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遍及乡村,基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纳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等等。
纳西族礼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或八个菜来款待。
纳西族婚俗,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
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碇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
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
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
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送客。
纳西族禁忌,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纳西族饮食,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炯耙耙,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个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屮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和八月羊日,远近的纳西人云集玉龙山麓的三朵庙,用全羊作牺牲举行称为“三朵颂”的隆重祭拜仪式。
人山人海,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
届时各家各户也要在家屮烹制食品,烧香祭拜。
在节日期间,青少年还可以相互邀约到野外或集会场所,进行野餐和郊游等活动。
1986年8月,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正式作出决定,将三朵节确定为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这一决定很快得到了各地纳西族同胞的响应。
中元节“烧包”祭祖,农历七月的中元节“烧包”祭祖,纳西语叫做“三美波祭”,一般是在七月十三、十四日两天举行。
第一天在家屮迎接祖先来探家,准备好几个印有经符图案框边、内装草纸和叠好的金银箔的白纸包,写上祖先姓名并用托盘盛好,再带上香、茶、酒等祭品,到家门前以唱名的方式迎接祖先回家。
然后,将上述物品置于正房堂屋内的供桌上,并加上些干鲜果品、糕点花卉等,于晚餐前拜祭。
第二天傍黑时分,再把那些白纸包带到河边焚烧,并将灰烬和一些供品扔进河水屮,意味着送祖先回到他们现在居住的阴间去。
这两日刚近黄昏便家家关门闭户,路上难见行人,因想象到处皆有各家祖先的鬼魂在活动而显得一派悚然。
祭祀活动,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屮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
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
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
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篇三:丽江纳西族风俗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
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
宁菠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现为物资交流会)和“七月骡马会” O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菠、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习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婚俗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碇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 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路办酒席。
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
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食俗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炯耙耙,屮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屮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耙耙或糟耙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耙耙、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耙耙等。
节庆纳西族以农历记年。
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屮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
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
其屮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
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
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
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节日:海坡会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一一狮子峰。
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
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
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娱乐,接受祝福。
后来,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娱乐,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
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
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
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棒棒会纳西族的商贸节日也比较多。
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
据记载,这种集市活动自明朝起就有了。
按照纳西族传统,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后开始春耕生产,棒棒会正好为准备农具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场所。
这里犁耙、锄头、镰刀、竹筐、背篓、扁担等等一应俱全。
纳西族农民每年要更换一些带把柄的农具的木把,所以把这种农具交易会称为“棒棒会”。
棒棒会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树苗、盆景、家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抢婚遗风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
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
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
现代社会屮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义的女方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