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必修一试卷(含答案)高三地理复习必修一试卷(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1~3题。
1. 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B. 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C. 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D. 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 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要产区在全国商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 太湖平原B. 洞庭湖平原C. 汉江平原D. 成都平原3. 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积广B. 生产规模大C. 机械化水平高D. 人口较少下图为某区域图,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图中P区域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半球非洲 B.东半球非洲C.西半球欧洲 D.东半球欧洲5.关于该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黄沙漫漫,驼铃叮当B.森林茂密,野象成群C.草木荣枯,动物迁徙 D.海浪沙滩,橄榄树密布读“浙江宁波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6~7题。
6.该地计划在海拔 100米以上丘陵种植杨梅,按3株/100平方米标准种植,图示范围内需要杨梅苗约 ( )A.100株B.1000株C.3500株 D.9600株7.A段村道比B段村道更曲折,是为了( )A.少占杨梅林的规划用地B.减缓坡度,减少工程难度C.监测高速公路车流量 D.开发旅游资源,方便游客观赏下图为我国某城市月平均气温及月平均总辐射曲线图。
据此完成8~9题。
8.该城市可能是( )A.重庆 B.广州C.天津 D.哈尔滨9.夏季,影响该城市总辐射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 B.云量大小C.空气质量 D.昼夜长短据英国《每日邮报》最新报道,天文学家发现一颗绕昏暗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距地球仅40光年。
它是一个热气腾腾的“水世界”,体积是地球的6倍。
据推测,这个“水世界”同样拥有大气层,且75%的表面区域被水覆盖,但由于温度太高,它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的存在。
据此回答10~11题。
10.天文学家推测“水世界”类地行星无法支持地球型生命存在,该行星无生命存在的原因为( )A.上面没有水 B.距离恒星太近 C.温度太低 D.不存在大气层11.人类正设法探寻太空生命。
如果某颗星球上存在生命,那么这颗星球必须具有 ( )①足够大的体积和质量②与所绕转的恒星之间有适宜的距离③与地球完全相同的各种化学元素④大致与地球相似的地质历史过程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我国北方地区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分别于二分二至日,依据“立杆”观测,绘制了旗杆的日影长短和朝向的日变化示意图(O点为旗杆处,虚线表示旗杆影子)。
据此完成12~13题。
12.能正确表示该中学夏至日日影长短和朝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13.当地理兴趣小组观测的日影长短和朝向如①图所示时( )A.北冰洋科学考察团工作繁忙 B.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呈顺时针C.我国东部季风区盛行东南风 D.地中海沿岸的河流正值汛期2014年3月12日早,天津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很低,给道路交道和市民出行带来不便。
回答14~15题。
14.浓雾天气使能见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A.浓雾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B.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C.浓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浓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15.深秋初冬时节也是该地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利于扬尘的产生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6~17题。
16.关于图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图中气压:丙>丁>甲>乙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C.甲地多为晴朗天气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17.关于图中气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丙之间气流产生的直接原因是气压差B.乙丁之间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水平气压梯度力只影响甲乙之间的风速D.产生四地间环流的根本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下图为某月沿120°E经线海平面平均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某月”可能是( )A.1月 B.4月 C.7月D.10月19.该月份甲地盛行( )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20.该月份( )A.夏威夷高压势力强大 B.大陆上等温线向南凸出C.我国东部盛行偏南风 D.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下图为副热带高气压影响下的天气形势图。
读图完成21~23题。
21.图示情形最可能出现在( )A.4月 B.6月 C.8月 D.12月22.下图为四种常见天气系统图。
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A.① B.②C.③ D.④23.受该天气系统的影响,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天气状况是( )A.高温少雨 B.狂风暴雨C.风雪交加 D.阴雨连绵读下表,回答24~25题。
地点纬度气温(℃)降水量(mm)1月7月1月7月全年甲23°08′13.328.420.0210.01614.1乙39°48′-4.726.02.6196.0682.9丙48°58′3.518.454.353.6647.4丁39°17′4.019.0194.345.1465.324.根据表中信息,判断四地位置可能正确的是( ) A.甲地在南非西南部 B.乙地在欧洲西部C.丙地在内蒙古西部 D.丁地在北美大陆西岸25.丁地降水丰沛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形成大量降水B.位于中纬度地区,台风活跃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季风环流显著D.受寒流影响,大气中水汽含量丰富读图(图中河流都是北岸冲刷严重),完成26~27题。
26.甲、乙、丙三图所在的半球及所属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A.甲位于北半球,属于地中海气候B.乙位于南半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C.丙位于南半球,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D.乙、丙分别是北半球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27.当丙图中湖面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B.乙地盛行西北风C.丙地盛行西北风 D.乙地高温多雨下图是我国某河流下游日平均流量补给类型结构图,读图并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8题。
28.图示河流补给类型①②③④分别是( )A.浅层地下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雨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C.冰川融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雨水补给D.雨水补给、浅层地下水补给、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冰川融水补给下图为某大洋环流局部模式图,右侧箭头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
读图完成29~30题。
29.流经a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30.若此图表示太平洋局部海域,则a洋流的名称为( ) A.墨西哥湾暖流 B.千岛寒流 C.日本暖流D.东澳大利亚暖流读某海域水温分布图,回答31~32题。
31.该海域可能位于( )A.北半球大陆东岸附近 B.北半球大陆西岸附近C.南半球大洋东岸附近 D.南半球大洋西岸附近32.下列描述不符合该海域的是( )A.长期是鱼群密集的场所 B.海雾出现频繁C.常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 D.夏秋气旋活动频繁下图为甲、乙两处岩层构造图,读图完成33~34题。
33.甲、乙两处岩层年龄由新到老排序正确的是( )A.甲:页岩、花岗岩、石灰岩乙:页岩、石灰岩、花岗岩B.甲:页岩、花岗岩、石灰岩乙:花岗岩、页岩、石灰岩C.甲:花岗岩、页岩、石灰岩乙:页岩、石灰岩、花岗岩D.甲:花岗岩、页岩、石灰岩乙:花岗岩、页岩、石灰岩34.①处岩石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关于①处岩石说法正确的是( )A.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B.是贝壳及珊瑚碎屑沉积形成的C.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形成D.外力作用在其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阅读下表,回答35~36题。
35.下列说法不是山区交通运输方式优先选择公路的原因的是( )A.对最大限制坡度来说,铁路比公路要求高B.山岳地区相对高度大,地表崎岖,修建交通干线,不仅难度较大,而且工程量大、成本高C.山区经济落后,运输需求小D.山区修建公路比铁路不仅难度较小,而且工程量较小,成本较低36.关于山区公路的分布和走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山区的公路主要分布在山间小盆地和山间谷地②山坡上没有公路分布③山坡上的公路走向呈“之”字形,以降低坡度④山区公路为了减小工程量,多呈直线分布⑤山区公路要避开陡坡和陡崖⑥山间谷地的公路多远离聚落分布A.①②④⑥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41.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1) 分析智利火山地震多发的原因;(2分)(2) 分析图中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4分)(3) 分析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及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8分)(4) C地区远离赤道,但和赤道地区的自然带相同,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6分)42.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分)材料一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材料二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
(12分)(2)根据材料二,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
(8分)第I卷(选择题每题1.5分,共计6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A D B A C D C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B B D C D C D A B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B D D A D B B C C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答案 A C B C C C B B D C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41.(共20分)(1)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
(2分)(2) (共4分)气候类型:热带草原(2分)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干湿交替(2分)(3) (共8分)自然带:热带荒漠带(2分)分布特征:低纬度的大陆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跨纬度广(2分)影响因素:大气环流,洋流(寒流),地形(山地) (4分)(4) (共6分)沿岸暖流增温;(2分)东南信风迎风坡;(2分)地形抬升,多地形雨;(2分)42.(共20分)(1)(12分)特点:甲地形区:分布在河谷地区(2分);乙地形区:分布在盆周山麓地带(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