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地理必修一综合测试题(一)目标:夯实基础,适应考试重难点:读图用图能力训练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
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写在试卷后面的答题纸上1.读右图天体示意图,中心天体为太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右图包含三层天体系统B右图处于银河系中C右图处于河外星系中D太阳成为该系统中心天体,是因为体积最大2.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地表温度适宜生命成长是因为日地距离适中B地表温度适宜生命成长是因为地球自转周期适中C地球有厚度适宜的大气层是因为太阳光照稳定D地球有厚度适宜的大气层是因为体积和质量适中神七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我们越来越近。
北京时间2011 年 9 月 29 日 21 时 16 分,“天宫一号” 顺利发射升空,之后将与神八、神九、神十飞船对接,建立中国航空史上第一个空间实验室。
据此回答3-7 题。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天体()A在空间轨道内工作的“天宫一号”B与“天宫一号”可能遭遇的太空垃圾C 飞行中的民航客机“天宫一号”D飞行中的神七宇宙飞船4.远在德国(东一区)的中国留学生想在第一时间了解“天宫一号”的发射状况,可以在下列哪个当地时间关注网络直播()A 9 月 30 日 14 时 16 分B 9 月 29 日 14 时 16 分C 9 月 29 日 1 时 16 分D 9 月 29 日 8 时 16 分5.读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发射“天宫一号”时,地球正处于公转轨道BC 段B地球公转角速度和线速度将越来越快C此后一个月杭州地区的日出时间将越来越早D三个月后,北半球部分地区的正午日影可能出现在南侧6.此时有关太阳直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直射点正在北半球,继续往北移动B太阳直射点正在南半球,继续往南移动C太阳直射点正在北半球,接下来开始往南移动D太阳直射点正在南半球,接下来开始往北移动7.此时有关昼夜长短的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接近昼夜平分,接下来昼将变短B北半球昼长夜短,接下来昼将变短C北半球昼短夜长,接下来昼将变长D全球昼夜平分8. 2010 年五一节,小明和他的朋友随团去长白山旅游。
在旅游途中迷失了方向,不巧又是阴天。
下列能够帮助小明辨别方向的有()①利用随身携带的罗盘②利用太阳③根据树木的年轮④利用夜间星体⑤根据积雪的融化情况⑥根据低矮的蕨类和藤本植物⑦根据植物的生长情况A .②③④⑤⑥B .①②④⑤⑦C.①③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9.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9 月 17 日 18时 30 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 18 小时,到达时当地时间是()A、9 月 17 日 0 时 30B、 9 月 17 日 18 时 30 分C、9 月 18 日 18 时 30 分D、 9 月 16 日 18 时 30 分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 4 ,回答 11~ 12 题。
10.图 4 中①表示()A.地幔B.地壳C.地核D.软流层11.岩石圈位于()A.①顶部B.②的全部C.①的全部和②顶部图 4D.③外部12.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的外部圈层联系密切,但和内部圈层没有关系B.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系统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D.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读“四种地貌景观图” ,回答 13~ 16 题。
13.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4.四种地貌景观形成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A.①B.②C.③D.④15.地壳运动改变着地球表面的基本形态,褶皱构造可形成()A.高大的山脉和谷地B.宽大的裂谷C.断块山地D.火山16.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主要成因是()A.风力侵蚀作用B.风力搬运堆积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搬运堆积作用我国东部的锋面移动异常,往往给人们的生成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联系我国东部锋面移动图,回答 17~ 18 题。
17.入冬以后, A 锋面往往会使我国北方普降大雪,而后带来“雪后寒”,则下列原因中不属于产生“雪后寒”的是()A.积雪融化吸热B.新雪反射率高C.地形平坦,有利于冷空气停留D.雪后受冷空团气控制18. 当 B 锋面出现时,下列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D.一场春雨一场暖,田间农夫忙种田读右图,回答 19-20 题。
19 如图所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A ①处受冷高压控制B ②处盛行西南季风C ③处海域寒冷干燥D ④处大陆正处于夏季20、如图所示季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③A 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②B 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④C杭州地区可能处于伏旱天气D此时南亚季风的成因和东亚季风完全一致读下图,完成21~ 22 题。
21 .沿箭头 a 方向自然带的变化属于:()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22.沿箭头 d 方向属于非地带性现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海陆分布C.人类活动D.岩石性质23.暖流经过的海区,等温线()A.向低纬突出B、向南突出C、向高纬突出D、向北突出24.甲地( 62° W, 62° S)位于乙地( 79° E, 70°S),丙地( 150° W, 40N)位于丁地 (150 ° E,60 °N)的什么方向?()A、西北,西南B、西北,东南C、西南,东南D、东北,西南25.遥感技术虽然应用广泛,但不能用于()①对农作物估产②城市规划③人口普查④地震灾害监测⑤草场鼠害监测A、①④B、③C、④⑤D、②⑤26、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A.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 B .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C.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 D .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自然资源是人类可以直接从自然界获得,并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物质和能量,且按照其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再生资源两类。
读后结合右图回答27-28 题。
27. 地热能与读右图中序号相符的是()A. ①B.②C.③D.④28. 下列地理概念,反映包含关系的是()A. 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B. 土地—平原—耕地C. 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土地资源D. 自然资源—生物资源—林地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
读图回答29— 30 题。
29.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① 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② 滩涂面积减少③ 淹没部分耕地④ 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②④30.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①臭氧层破坏②森林被大量砍伐③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④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Ⅱ卷 ( 综合题共55 分 )31.(12 分)下图为某日地球光照图,读图回答问题。
(1)判断此时北半球的节气,并在图中画出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太阳光线( 2 分)(2)图中 A~ E 五点中,地方时相同的是 ________,自转线速度相同的是 _________; E 点地方时是 ______,A 点昼长是( 4 分)(3)写出 B 点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此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 3 分)( 4)写出 A 点的昼长,并分析此后的三个月 C 点的昼夜长短变化状况。
( 2 分)(5) 此时 , 山东省的气候特点是()(1分)A .寒冷B.炎热C.多雨D.干燥32.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分)( 1)分析图中甲、丙两处岩层发生弯曲变形的原因。
( 2 分)( 2)写出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名称。
( 3 分)甲;乙;丙;(3)假设在该地区修建一条南北向的地下隧道,如果只从地质构造的角度考虑,该选择甲地还是丙地?原因是?( 3 分)(4)在图中②、③ 两处标出箭头,表示水汽运动方向,使它构成一个完整的海陆间循环;并写出序号所表示的水循环环节名称:①是;②是;③是。
(5分)( 5)以下对水循环重要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A.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在其间进行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B.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保持不变C.使陆地径流增多,海洋蒸发减少D.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33.( 15 分)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某日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
( 1)图中 A 地受 ______气压控制,垂直方向上盛行________(上升或下沉)气流,水平方向上气流呈 __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在其控制下的天气状况是_________。
( 4 分)( 2)根据两侧冷暖气团运动状况,乙处锋面为锋。
(2 分)( 3) C、 D 两地中 _____地将经历此次锋面过境的全过程,试描述该地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过程。
(4分)①锋面过境时:②锋面过境后:(4) E、F 两地中风力较大的是 ______地,简述其原因。
( 2 分)(5 )此季节,东亚地区盛行 ______风(风向),华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_____________ ,印度半岛盛行_______风(风向)。
( 3 分)34. 读亚欧大陆局部地区自然带分布模式图,完成下列问题。
( 13 分)( 1)根据植物的群落特征可以区分出不同的陆地自然带,它们的空间分异主要受条件和条件的制约。
( 2 分)(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3分)A B我们家乡所处的自然带是___ ____(字母)(3)写出 B 地区季风形成的原因。
(2 分)(4)说出 a 线方向的自然带的更替体现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的主要因素。
(2 分)( 5)写出 B 自然带所在地的气候特征( 2 分)(6)A 地自然带所在地的气候特征(2)附加题:( 12 分)读图10 洋流模式图(此区域为北太平洋),回答:( 1)请连接图中字母对应的洋流名称:A加利福尼亚寒流B千岛寒流C日本暖流( 2)A 与 B 洋流交汇,形成了渔场。
图 10其成因是:(3)由于 D 洋流的影响沿岸形成了温带海洋性气候,说明此类洋流对气候起到了怎样作用?选择题答题纸12345678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选择题得分:综合题得分:你的分数是:应得分:分析下自己出错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