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保险教学大纲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是保险学、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保险会计与财务及保险经营与 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 (四)学时学分
本课程的课内学时为 72 课时,4 学分,一学期开设 (五)各章教学重点
《再保险》共分为五大部分内容:即再保险一般基础理论;再保险法律一般基础理论; 再保险种类一般基础理论;再保险技术实务基础理论;再保险市场及监管基础理论。
第四章 非比例再保险 教学要求:
一、了解非比例再保险的基本理论; 二、掌握非比例再保险的主要方式,主要条款,费率和再保险费; 三、掌握险位超赔再保险,掌握事故超赔再保险,掌握赔付率超赔再保险;
四、了解非比例再保险的特点,了解非比例再保险的应用及利弊。 五、了解非比例分保合同的主要条款内容、掌握非比例再保险的费率和再保险费计算。
六、教材与参考书
1、陈继尧著.《再保险学——理论与实务》.台北,三民书局。
2、胡炳志主编.《再保险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3、胡炳志主编.《再保险》.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6 年版。
执
笔
人
:
审核人:
批准人:
年月日
在传授理论课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分小组利用多渠道 收集资料,进行讨论与交流,逐步培养严谨的科研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还可利 用教室或景区进行情景模拟与实战演练。
五、教学及教材编写建议
1、对本课程鼓励采用探究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教学、现场教学等多种教 学方式。
《再保险》教学大纲
学时:72 学时
学分:4 学分 开课对象:保险实务专业专科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再保险》是保险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也是保险企业经营管理的一项重要业务, 是阿坝师范学院保险实务专业专科的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特点
《再保险》的显著特点:一是综合性,二是实用性。其综合性表现为本课程是在保险学、 人身保险学、财产保险学、海上保险学、保险会计与财务及保险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基 础上,进一步将风险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分散。这种风险分散的过程一般是在跨国界保险供应 主体之间进行的,因此,需要将专业知识与国际法律、法规及国际惯例融会贯通。其实用性 体现为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从事再保险业务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技能。 (三)教学目的和要求
第二章 再保险合同 教学要求:
一、了解再保险合同的法律基础:; 二、掌握再保险合同法律关系的构成; 三、掌握再保险合同适用的基本原则; 四、掌握再保险合同的订立和法律调整的法律程序; 五、了解再保险合同的共同条款内容。
第三章 比例再保险 教学要求
一、了解比例再保险的基础理论、了解比例再保险的基本类型; 二、掌握成数再保险的定义、掌握成数再保险的责任、保险费和赔款的计算; 三、掌握溢额再保险的定义、掌握溢额再保险的责任、保险费和赔款的计算; 四、了解比例再保险合同的条款内容。
教学要求 一、了解再保险监管法律、了解各国监管概况;掌握再保险监管的方法; 二、了解再保险的立法性质、了解再保险与国际法、了解仲裁、再保险与税法; 三、掌握再保险业务监管的内容、了解再保险业务监管的方法、了解再保险业务监管
的手段; 四、了解几种不同的监管方式、评估再保险人可靠性的标准、了解我国再保险监管的模
教学要求: 一、了解再保险分入业务的基本理论、掌握业务流程和账单编制的方法; 二、了解分入公司经营收益与再保险方式的选择。 三、掌握分入业务经营与管理的概念、了解其意义。
第八章 再保险市场 教学要求:
一、掌握再保险市场的经营主体及其特点; 二、了解世界主要再保险市场以及我国再保险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案例分析或项目活动中了解管理的方法法及管理各环节
的基本业务流程。
2、教学中注意以学生为本,注重 “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
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科学管理的意识,培养出管
理岗位的职业能力。
3、应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以现场模拟、多媒体、录像、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小论
2、原则上依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编写教材。 3、编写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过程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思想。 4、教材以完成任务的典型活动项目来驱动,通过录像、动态流程图、实际案例、情景 模拟和课后拓展作业等多种手段,采用递进和教学环节流程相结合的方式来组织编写,使学 生在各种活动中掌握专业教师基本职业能力。 5、教材应突出实用性,应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纯粹的技能操作。应将本专业领 域的发展趋势及实际业务操作中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及时纳入教学案例之中。 6、教材应以学生为本,文字表述要简明扼要,内容展现应图文并茂、突出重点,重在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7、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
用单一的理论考试,如需要采用理论考试,请参考如下要求: (1)、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考查;考试时间:120 分钟。 (2)、考试题型及比例: 填空或选择(20%)、问答(30%)、其他(50%)。 (3)、认知层次及比例: 识记 30%、理解 30%、简单应用 30%、综合运用 10% (4)、课程综合评定办法: 平时占 30%,期末占 70%。 四、课程实践环节及基本要求
文、实地调查、项目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4、教师必须更新观念,重视实践,强调教学形式别具一格,探索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的
新模式,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以自己的行动影
响并提高学生的管理创新能力。
二、正文
第一章 再保险概述 教学要求:
一、掌握再保险的基本概念; 二、了解再保险的产生和发展; 三、了解再保险的作用; 四、掌握再保险的种类及其特点。
第五章 再保险安排和规划 教学要求:
一、了解再保险费的构成,掌握超额赔款再保险纯费率的计算;了解超额赔款再保险纯费 率调整地方法
二、了解附加再保险费率的概念、掌握确定超额赔款实际再保险费率具体方法。 第六章 分出业务的经营与管理
教学要求: 一、了解再保险分出业务的基本理论、掌握业务流程和账单编制的方法; 二、了解分出公司经营收益与再保险方式的选择; 三、掌握分出业务经营与管理的概念、了解其意义。 第七章 分入业务的经营与管理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改变。 3、强调课程结束后综合评价,结合案例分析、成果展示、调查报告、体会等手段,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注重考核学生所拥有的综合职业能力及水平。 4、教学中分任务模块评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综合模块考核。 5、考核方式结构由教师根据职业能力要求,自行设计考试内容及考核方式。建议少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了解和掌握从事再保险业务的管理和进行再保险业务工作所必 需的再保险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包括再保险基础理论、再保险法律、再保险实务技术、再 保险经营管理和再保险市场监督管理等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实 际工作能力,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从事实际管理工作打下基础。
式选择。
第十章 再保险的会计财务和核算 教学要求
一、了解再保险会计核算内容及其特点、核算要求; 二、掌握再保险分出业务和分入业务的会计核算、 三、掌握编制再保险公司财务报表; 四、了解财务分析的方法。
三、考核方式及其要求
1、突出过程与模块评价,结合课堂提问、业务操作、课后作业、模块考核等手段,加 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并注重平时采分。
(六)教学时数分配
章节
章节名称
学时分配
第一章
再保险概述
4
第二章
再保险合同
9
第三章
比例再保险
10
第四章
非比例再保险
10
第五章
再保险安排和规划
10
第六章
分出业务的经营与管理
5
第七章
分入业务的经营与管理
5
第八章
再保险市场
6
第九章
再保险监管
5
第十章 再保险业务的会计账务和核算
4
合计
68
(七)教学方式 1、应加强对学生实际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案例教学或项目教学,注重以任务引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