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pdf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pdf

成本核算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司的成本核算工作,根据财政部颁布的《公司财务通则》和《公司会计准则》、《工业公司财务制度》,以及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成本核算是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原则,是提高经营效果的重要手段。

成本核算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劳动消耗,资金占用和经济效果进行计划、记录、计算、控制和分析。

企业
成本核算的方法必须全面,包括会计核算、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形成完整的核算体系。

第三条公司的成本管理工作是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必须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其基本任务是:通过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和
考核,反映公司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成本潜力,努力降低产品成本。

成本核算的基本工作要点是:
1、遵守财经纪律,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
2、加强和完善成本管理的基础工作;
3、正确掌握成本和费用开支范围和标准,合理划分产品成本界限;
4、进行成本预测,参与生产经营决策,实行主要产品的目标成本管理;
5、编制切实可行的成本计划和增产节约计划,组织制订降低成本的措施;
6、分解成本和费用指标,控制生产耗费,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实行分级归
口管理;
7、准确、及时核算产品成本,控制和监督成本计划和费用预算执行情况,
进行成本和费用分析;
8、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不断提高公司成本管理水平。

第二章成本核算组织与分工
第四条公司在公司负责人、财务负责人、运营总监等的领导下组织各职能部门,认真作好成本和费用管理的基础工作。

其主要内容是:定额管理、原始记录、计量验收、内部价格体系、内部经济
核算制。

第五条公司对各种原材料、工具以及劳动工时、设备利用、物资储备、定
额流动资金占用、费用开支等,都要制订切实合理的定额,并定期进行检查、分析、考核和修订。

第六条各项定额的制订,需要在统一领导下,由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进行。

在定额制订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要考虑公司生产发展、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的要求,同时兼顾公司目前的生产能力和管理现状,使定额既切实可行。

(二)要保持定额相对稳定,以利调动职工积极性,使分析和考核建立在可比基础上。

但随着公司生产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对已不适应的定额应适时地进行补充和修订。

(三)要注意各种定额之间的内在联系,防止相互脱节,彼此矛盾的情况出现。

(四)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措施,定期检查分析,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

第七条应根据生产和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下列各项原始记录:
(一)劳动工资方面的原始记录,职能部门为生产部。

应能反映职工人数、
调动、考勤、工资基金、工时利用、停工情况、有关津贴等项记录。

第三章成本预测、计划、控制、分析
第八条公司必须通过成本计划管理和控制经济活动,以实现有效的成本管理,包括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管理工作,达到有效地降低成本的目的。

第九条成本预测应包括:制订计划阶段的成本预测和计划实施阶段的成本
预测。

(一)制订计划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根据生产经营目标确定成本预测对象,收集整理成本数据和历史资料,分析可能影响成本水平的社会因素,按照技术经济分析提出降低成本的方案,根据目标利润、生产发展及消耗水平,测算目标成本。

(二)计划实施阶段成本预测的基本内容是,分析上一阶段成本计划完成情况,制订下一阶段生产技术经济措施,调查市场物价等社会因素,预计计划期内生产发展水平和降低成本计划的实施效果,预测公司成本计划的完成程度。

第十条预测目标成本的方法
(一)根据市场调查制订销售价格,在预测销售收入、应交税金和目标利润的基础上,确定目标成本,计算公式是:
按产品进行目标成本预测
目标成本=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应交税金-目标利润
对公司的目标利润,可根据公司计划销售利润率或资金利润率,结合期间费用水平计算确定,也可按公司的方针目标测算。

(二)预测销售价格有困难的,可以参照公司类似产品或系列产品的成本,
或本公司历史先进成本水平作为目标成本。

也可按照平均先进定额制订的定额成本或本公司上年实际成本,按公司的成本降低计划测算目标成本。

(三)运用量本利分析法测算保本点,结合产量计划预测在一定生产量条件下的目标成本和一定销售量条件下的目标利润。

第十一条编制成本计划应进行反复试算综合平衡,使其具有可行性、先进性与完整性,避免随意估计,产生保守或冒进偏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