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成语故事和成语智慧你知多少

成语故事和成语智慧你知多少

成语故事和成语智慧你知多少
谁才能够“相敬如宾”?
春秋时期,有一个晋国人名叫冀缺,他不但勤劳务农,还不忘读
书修身。

冀缺妻子非常贤惠,为了不耽误冀缺劳动,总是在家做好饭
送到田里去。

冀缺的妻子给丈夫送饭时,将饭碗高举过头顶,恭敬地
递给丈夫,像对待一个尊贵的客人一样。

冀缺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恭恭敬敬地接过饭碗。

“相敬如宾”来源于此,形容夫妻之间互
相尊敬,像对待宾客一样。

其他如兄弟、朋友之间的关系亲密,不能
用这个成语来形容。

筚路蓝缕,是为何事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楚国侵吞郑国,郑国则向邻近的晋国求救,认为楚国取得了胜利,一定会因为骄傲而放松警备,郑晋能够联合打
败楚国。

晋国副将栾书却认为,楚国的祖先驾着柴车,穿着破烂的衣
服去开发荒山野林,辛辛苦苦才创建起国家,楚国的后人始终发扬祖
先勤俭建国、发愤图强的精神。

所以,有什么理由说他们骄傲了,放
松戒备了呢。

“筚路蓝缕”出自于此,用来形容创业艰辛,不能够用
来形容生活辛苦。

“汗牛充栋”,关牛什么事?
孔子作《春秋》,流传了一千五百年,给《春秋》作传知名的有
五家,现在流行的是其中三家。

给《春秋》作论作注、作疏作说的人,成百上千。

研究《春秋》的各种说法都有,他们所写的书,如果保存
下来就会充满屋子,拿出来就会使拉车的牛马累得出汗。

书中有的意
见相合,有的意见相悖。

面对如此多的资料,后来学习的人,用尽力气,学到老死,也不知道哪个是原意,只因孔圣人太难被理解。

“汗
牛充栋”的字面意义是书多得堆满屋子,用车拉时牛马累得出汗。


能用来形容藏书或者著作极多,不能用来形容人或其他事物。

瓜田李下,可不是田园生活!
北齐有一位叫袁聿修的官员,他为官清廉,从不收贿赂。

一次,他到外地考察地方官吏,途径兖州,兖州刺史是他的老朋友邢邵。

两人见面以后,邢邵拿出一匹白绸想送袁聿修作为纪念。

袁聿修有些为难,但反复思索之后,还是谢绝了邢邵的好意,我这次路过这里,与往常不同。

古人说,站在瓜田,不要弯腰提鞋,站在李子树下,不要伸手整理帽子,免得被别人误会。

人言可畏,应像防御水患一样。

你的心意我领了,但白绸不能收。

邢邵理解袁聿修,就没有再勉强他。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并不是指有瓜有李的田园生活。

“登堂入室”是去哪里?
孔子的弟子仲由擅长弹瑟。

一次仲由在孔子家中弹瑟,孔子听后认为仲由的弹奏充满杀伐之音,并不符合儒家中正温柔的礼乐追求,于是说道:“仲由喜欢弹瑟,技艺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为何要在我家里弹呢?”意思是赞扬仲由已经有了一定成就,但还没到精微之奥的境界。

后来“登堂入室”一词就被用来形容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达到高深的地步;也比喻学艺深得师传。

这个成语蕴含着古人对于不同学习阶段理解的智慧。

要是把“登堂入室”理解为从大厅进入内室,或是进入人们的家里,这是欠妥当的。

那些经常被误用的成语,到底是啥意思?
身无长物:指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非常贫穷。

不能用来形容没有特长。

鬼斧神工:形容人的制作技艺高超,不能用来形容自然景观。

空穴来风:有空穴,才能来风,指传闻有一定根据。

不能用来表示毫无根据的事情。

七月流火:是说在夏历七月,天气转凉,黄昏时能够看见大火星
从西方落下去。

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常被误用来形容七月的天气十
分炎热。

如坐春风:形容受到良好的教化。

与“自然景物”无关。

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建筑高大美丽。

不能用来形容其他事物。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及其熟练。

而不是缺乏整体观点的意思。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害。

经常被误用为冲锋在前。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

易误解为“没有成功”。

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

常被误用为不能使人满意。

一言九鼎: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有份量,能起很大作用。

经常被误用来表示守信用。

万人空巷: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来到大街上,街上人山人海,形
容欢迎、庆祝等盛况。

现在常被误用来表示街上空无一人。

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准确的”。

常误用为“不放在心
上”“无所谓”。

不学无术:指“没有学问才能”。

不能与“整天”“整月”等词
语连用。

安土重迁:安居故土,不愿随便迁往别处。

不能理解为看重搬迁。

不忍卒读:形容文章的悲伤,不忍心读完。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
得不好。

鼎力相助;敬词,是指别人对自己的协助。

不能表示自己对他人
的协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