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校本培训——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凤台六中:马双雷有位教育名家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写三年教育反思能成为教育行家。
”坚持写教学反思,我们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就能迈向“真、善、美”的更高境界美国著名教育家波斯纳说过“经验+反思=成长”;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说过“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可见写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课改以来日益受到重视。
1.反思的含义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
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
因此,“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认为反思性教育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
“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
2.反思的步骤概括国内外有关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教师反思的框架:(1)发现问题。
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
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象档案资料等等。
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2)分析问题。
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
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3)确立假设。
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
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4)验证假设。
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3.反思的方式教师应当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呢?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以下几种反思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1)课后备课。
课后,教师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
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
另外,教师也可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
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对新教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反省,例如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及可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
指导教师应当在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3)课堂观摩。
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解决方案。
参加研讨的教师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课堂或学校,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
(4)专家会诊。
请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室领导定期、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学观念、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行动研究。
为弄清学校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教师和校外专业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研究。
它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科学研究”或旨在树立教育理想的“哲学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
行动研究不仅在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在整个学校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调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围。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但写教学反思,给自己评课,则大可不必这样前思后想、怜香惜玉,可以直奔主题,用百分之百的真诚对待自己的课堂教学。
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反思教学”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
进一步充实自己,优化教学,并使自己逐渐成长为一名称职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学。
教中学,学中教。
因此,如何写好教学反思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探讨:如何写好“教学反思”?(一)从文体结构上,我们建议把“教学反思”看成“一事一议”的实用性议论文。
其写作结构可以概括为“教学实例——得失(成败)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
第三部分是重点,应详写,尽量写出深刻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
一般来说,首先叙述具体的教学活动(应简略些),接着分析在这一活动中自己的成败得失之处,最后针对成败得失,结合新课程、新理念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1)、说成功之处留住精彩。
1、扣准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写特点要有特点实际上,在平时的教学中,上一节好课不容易,一节课要面面俱到更不可能。
一节课能有特色,能有个闪光点,能有一种值得借鉴的好做法,就算是成功。
如教师巧妙新颖的情境创设、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有重点有选择地采用教法,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2、从“评价体系”说一下本节课的评价内容更多更好地激励学生的学习,评价的方式多样、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主题能够否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等等。
3、从每一位学生的上课表情、课堂作业、回答问题、演板以及教师的课堂观察等环节说经验积累,本节课好的教学效果(2)、说不足之处记下败笔。
再精彩的课也会有疏漏或失误等,课后记录下来,总结教训,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再现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或因讲得多而学生兴趣全无;也可因一个环节的遗漏或疏忽而走错路、走回头路等。
在引入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和谐之处?,如1、教学内容安排欠妥,教学方法设计不当,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学方式单调2、根据从“评价体系”说不足3、说不够的教学效果(3)、捕捉灵感说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如上课时原本没有涉及的内容,因实际需要或灵感的涌现而穿插其中,结果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讲者绘声绘色,听者津津有味,课堂顿时充满勃勃生机。
教师应即便把诸如此类的小插曲(幽默的谈吐、对抗性比赛------)所产生的效应,记录在教学反思记录中,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水平。
同样,对于课堂中节外生枝的实例也应及时记录,吸取教训。
捕捉灵感。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随时可能迸发灵感,(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学生异彩纷呈的多元解读、未曾预约的动态生成……,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
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出现(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课后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着地追求。
一有所得,及时写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以上是笔者对教学反思的撰写一些看法,可能还有很多错误,希望老师们在教学实践中批评指正。
笔者也将根据自己的教学反思认知和研究深入进行修正。
同时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体会和从学生中反馈的信息,考虑下次课的情景创设,并及时修正教案。
“教法学法”:上完一节课,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
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三、写好教学反思要注意的问题1、要有勇于改革创新的精神,积极投身于外语教学改革的大潮中。
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新事物,每时每刻都有新现象、新动向、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