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北京语文高考作文题【篇一:2014年北京高考作文的详细分析与评价】2014北京高考语文详解:传统文化内容加码 2014年全国高考将于6月7日-9日举行。
搜狐高考站将会在考后第一时间发布2014年各地高考试题答案、高考作文题目,敬请关注相关专题。
2014年北京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北京过去有许多“老规矩”,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不许管闲事儿”、“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这些从小就被要求遵守的准则,点点滴滴,影响了一辈辈北京人。
世易时移,这些老规矩渐渐被人们淡忘了。
不久前,有网友陆续把一些老规矩重新整理出来贴到网上,引发了一片热议。
“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种现象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700字。
评价:可贵在提现出“文以载道”本次大作文题目考查学生对“老规矩被重新提起并受到关注”这一现象的认识,体现了命题人对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所起作用的思考。
本题的可贵之处体现了中国文化中“文以载道”的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隐含在题目中。
学生在思考“老规矩”时,自然会对其间涉及的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精神有所思考,也对未来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作用。
现在的学生讲求个性、自由,对各种规矩多少有些抵触,对传统的规矩已经遗忘。
如何看待这些规矩重新被提起,则体现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的思考深度。
每个学生都会受到老规矩的约束,但不同的人对老规矩的认识却有高下。
因此,本题可以突出考查学生的思辩能力和文化积累,在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有深刻意义。
本题目并不是要考查学生是不是了解老规矩本身,而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提取材料。
题目材料介绍的老规矩体现出的文明、友善、勤俭、节约等生活准则,学生在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受到这些准则的影响,也会有自己的思考或体验。
因此,本题目人人有话可说,体现高考考查的基础性。
同时,本题又有思考的张力,学生可以从生活小事入手,以小见大,思考文明习惯养成与传承,思考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又使本题具有综合性和思辩性,能使有思想、有见识的学生脱颖而出,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很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应用性。
(通州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徐南南北师大二附中高级教师何杰)专家解析:“老规矩”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北京文史馆馆员赵书说,“老”是指历史传统、历史的积淀、文化的精华。
“规矩”是指对文化传统的继承,是人们共同的约定,是对人的行为的约束。
从当前现实来讲,这实际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北京老规矩”有三个层面,即国家、社会和个人。
而今天北京高考作文所指的主要是对个人范畴的要求。
在北京,我们的“老规矩”,即好的文化传统很多。
首先是要“爱国”,要精忠报国;其次是要“敬业”,要敬业乐群;三是要“诚信”,要诚实守信,童叟无欺,言无二价;四是要“友爱”,要友好善意,邻里和谐。
这些“北京老规矩”,实际上都是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日常的生活、活动,通过人们的学习、考试,对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恢复。
这些“北京老规矩”的恢复、提倡,是社会、家长的责任,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是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民俗专家:北京人“老规矩”可溯至明朝民俗专家、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赵书介绍,“老规矩”中的“老”,是指传统,传统的规矩和家风家训是有关系的,“这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反映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他表示,“老规矩”可以从三个层面来阐释,一个是国家,一个是社会,第三层次是个人,北京人常说的“老规矩”,主要是对于家庭个人行为的规范,从核心价值观来看,就是精忠爱国、敬业乐群、诚实守信、友爱善良的好品质。
他说,老北京人的家风家训都能体现这些品质,是传统文化的结晶。
通过高考,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是教育的示范。
赵书表示,这些北京人的“老规矩”起码能够追溯到明朝。
具体内容是源自传统文化的精华,很多都在弟子规能找到,此外还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
“传统的老北京人讲究非亲即友。
”赵书说,老北京人之间非常友善,这也同街坊大院居住条件形成的文化相关。
在过去,大院里都以大爷大妈、爷爷奶奶“亲人”相称,但后来都搬进了楼房里,邻里亲情少了。
一些“老规矩”就逐渐淡化了。
他再举例,过去老北京讲究离开家必须跟爸爸妈妈告别,进门必须说“我回来了”。
这些老礼儿过去都有,也有顺口溜叫做“我向父母敬个礼,父母看我笑嘻嘻。
”但现在,有些孩子出门也不言语,来了客人也不打招呼。
【篇二:2014北京中考语文试题答案解析(含满分作文)】 2014年北京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一、基础运用(共23分) 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 姓名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一)选择。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选出答案后在答题卡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14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共4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发掘,可以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一举世闻名的古人类遗址,2011年7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开始迁建。
建成后的新馆,面积是旧馆的8倍。
走进博物馆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雕塑,“北京人”右手持木棍,肩上扛着猎物,身体直立着行走,①地还原了“北京人”狩猎归来的场景。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用来收藏,保护和研究②。
(1)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对画线字笔顺的判断,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2)根据语意,分别在横线①②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b.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c.①巧妙绝伦②周口店遗址历年来的考古发掘物d.①栩栩如生②周口店历年来的考古遗址发掘物2.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
字谜,就常常借助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
下列字谜,不属于按照汉字的间架结构和偏旁来设计的一项是(2分)a。
上下平行,左右勾连。
(打一字) 谜底:互b。
看时圆,写时方,寒时短,热时长。
(打一字) 谜底:日c。
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张着嘴,小口里面藏。
(打一字)谜底:高d。
有女全姓姚,有手能肩挑,有足蹦蹦跳,有木桃花俏。
(打一字)谜底:兆3、成语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它的来源十分丰富。
下列各组成语,全都来源于历史故事的一项。
(2分)a。
温故知新杞人忧天毛遂自荐 b。
门庭若市舍生取义刻舟求剑c。
守株待兔完璧归赵豁然开朗 d。
闻鸡起舞破釜沉舟三顾茅庐4.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幅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幅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2分)去老范一千年,后__先_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__________,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
悲喜八百里大湖b。
乐忧大湖八百里c。
喜悲大湖八百里d。
忧乐八百里大湖5.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权、关注海防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热情。
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a。
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b。
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c。
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
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
6.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朱自清《春》)理解:“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写出了桃花开过杏花开,杏花开过梨花开,百花相继开放的景象。
b。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落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理解:“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草丛中的片片野花迎着阳光,灿烂绽放的景象。
c。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理解:“厚障壁”表明“我”与中年闰土由于长期不见面,两个人之间产生了误会,关系越来越疏远。
d。
我想:希望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理解:把“希望”比作“路”,表明只要始终不渝地去探索\实践,希望就会出现在眼前,就会迎来新的生活。
(二)填空(共9分)7.默写(共4分)(1) ,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1分)(2)长风破浪会有时,。
(李白《行路难》)(1分)反映出林冲由当初隐忍到现在反抗的思想性格转变。
后来,林冲毅然投奔了梁山。
他的这段经历体现了这部古典小说③的主题。
二。
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9-11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9.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意思(2分)(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________________(2)援疑质理质:________________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4分)(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翻译:________________(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翻译:________________11.选文记述了作者年轻时求学的经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一些关于求学的道理。
例如,从“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一句中可以感悟到:在求学过程中要不辞辛苦,向名师求教,请你从文中另外找一个记述作者求学经历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