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合同法

合同法

单选1’x15 多选2’x10 名解3’x5简答5’x4论述 10案例 10’x2

名词解释

1.强制缔约:根据法律制度规范及其解释,为了一个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在无权利主体意思拘束的情况下,使一个权利主体负担与该受益人签订具有特定内容或应由中立方指定内容的合同的义务。

2.交错要约:又称要约的吻合,当事人一方向相对人为要约,适值相对人亦为同一内容的要约,且双方当事人彼此均不知有要约的现象。

3.情事变更原则:合同依法成立后,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发生了不可预见的情势变更,致使合同的基础丧失或动摇,若继续维持合同原有效力则显失公平,允许变更或解除合同的原则。

4.同时履行抗辩权:双务合同的当事人一方在相对人未为对待给付以前,可拒绝履行自己的债务之权。

5.融资租赁合同:出租人根据承租人对出卖人、租赁物的选择,向出卖人购买租赁物,提供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支付租金的合同。

6.附和缔约:合同条款由当事人一方预先拟定,对方只有附合该条款(意思)方能成立合同的缔约方式。

7.先履行抗辩权: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一方未履行其债务之前,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履行请求;先履行一方履行债务不符合债的本旨的,后履行一方有权拒绝其相应的履行请求。

简答

1.合同自由原则

答:合同自由是指当事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就与合同有关的事项享有选择和决定的自由。古典的合同自由原则主要包括当事人选择合同形式的自由和确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在我国,学者一般认为合同自由原则具体包括一下内容:①缔约自由,即根据本人的需要和意愿而决定是否与他人缔结合同的自由。这是合同自由原则最基本的要求,是享有其他方面的决定自由的前提。②选择相对人的自由,即当事人有权决定选择何人作为交易伙伴,决定与何人缔结合同,任何人均不负有必须与特定人缔约的义务。③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即就具体的交易内容、权利义务的分配、合同风险的负担、违约责任的确定、发生纠纷时解决争议的方法等与交易密切相关的事项,只要不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范,当事人都有选择和决定的自由。④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自由,即在合同依法成立后、履行完毕之前的任何时间内,当事人都有权协商变更合同内容或者解除合同。⑤选择合同形式的自由,即当事人有权自由决定所订立的合同采取何种形式。

2.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区分的法律意义

答:(为方便记忆,将书中31页答案稍作整理,调整为全部先答有偿再答无偿,可先行看书,我们有自己的饲养基地,选用纯种白羽鸡,从不添加激素,我们承诺每一句都安心(≧▽≦)请放心记忆)

①责任轻重不同。有偿合同债务人所负注意义务程度较高;无偿合同较低。

②主体要求不同。有偿合同中,订立合同当事人原则上应为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非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不得订立重大的有偿合同;对纯获利益的无偿合同,如接受赠与等,限制行为能力人和无行为能力人即使未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也可以订立,但在负返还原物的无偿合同中,仍然须取得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③可否行使撤销权不同。对于有偿的明显低价的处分行为,只有当债务人及其第三人在实施交易行为时有加害于债权人的恶意时,债权人方可行使撤销权;如果债务人将其财产无偿转让给第三人,严重减少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害及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可以直接请求撤销该无偿行为。

④有无返还义务不同。《物权法》上,如果无权处分人通过有偿合同将动产或不动产以合理价格转让给善意第三人,构成善意取得,使该第三人终局地取得该动产或不动产的所有权,如此,在该第三人已付清价款或支付部分价款时不返还原物,该第三人未支付价款时是否必须返还原物尚存争论;若通过无偿合同将财务转让给第三人,根据《物权法》规定不构成善意取得,原物存在时,第三人负返还原物义务。

3.一般法定解除权行使的情形

①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②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③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④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⑤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4.情事变更适用条件

①须有情事变更的事实。

②情事变更须发生在合同成立以后,履行完毕之前。

③须情事变更的发生不可归责于当事人,即由不可抗力及其他意外事故引起。

④须情事变更是当事人所不可预见的。

⑤须情事变更使履行原合同显失公平。

5.鼓励交易原则内容

①鼓励交易为促进市场发展所必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交易活动都是通过缔结和履行合同来进行的。交易活动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内容,无数的交易构成完整的市场,反映交易内容的合同关系是市场经济社会最基本的法律关系。所以,为了促进市场经济高度发展,就必须使合同法具备鼓励交易的职能和目标。

②鼓励交易是提高效率,增进社会财富积累的手段。通过交易满足不同交易主体对不同的使用价值的追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资源最有效利用。

③鼓励交易有利于维护合同自由,实现当事人的意志和缔约自由。

6.双务合同与单务合同区分的法律意义

①双务合同适用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或者不安抗辩权的规则,而单务合同则否。

②双务合同中,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而不能履行时,发生风险负担问题,因合同类型不同而有交付主义、合理分担主义、债务人主义等。单务合同中,因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而不能履行时,风险一律由债务人负担,不发生双务合同中的复杂问题。

③双务合同中,当事人一方违约时,守约方若已履行合同,则可以请求违约方强制实际履行或承担其他违约责任,条件具备时还可以解除合同,解除合同并溯及既往时,守约方有权请求违约方返还受领的给付;我国现行法单务合同主要适用于《合同法》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的解除情形,适用违约解除制度情形极为罕见,即使因违约解除,也不发生违约方返还受领给付的后果,只能是守约方负担返还义务。

论述:缔约过失

缔约过失责任,当事人在缔结合同的过程中,一方因故意或过失违背法定义务,致使对方信赖利益受到损害而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不同于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以先合同义务为成立前提,以过错为要件,责任赔偿的范围是信赖利益的损失;违约责任以合同债务为成立前提,不以过错为成立要件,责任赔偿的是履行利益的损失。耶林在1861年首次系统、周密且深刻地阐述缔约过失责任:法律所保护的,并非仅是一个业已存在的合同关系,正在发生中的合同关系亦应包括在内,否则,合同交易将暴露于外,不受保护,缔约一方当事人不免成为他方疏忽或不注意的牺牲品!合同的缔结产生了一种履行义务,若此种效力因法律上的障碍而被排除时,则会产生一种损害赔偿义务,因此,所谓合同无效者,仅指不发生履行效力,非谓不发生任何效力。简言之,当事人因自己过失致使合同不成立者,对信其合同有效成立的相对人,应赔偿基于此项信赖而生的损害。

缔约过失责任成立需要具备以下要件:①缔约人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所谓先合同义务,是自缔约双方为签订合同而互相接触、磋商开始,逐渐产生的注意义务,而非合同有效成立而产生的给付义务。②相对人受有损失。该损失仅为财产损失,不包括精神损害。该损失为信赖利益的损失,而非履行利益的损失。③违反先合同义务与该损失之间有因果联系,即该损失是由违反先合同义务引起的。④违反先合同义务者有过错。这里的过错,是对形成合同无效、被撤销、不被追认、不成立的原因的过错。⑤发生在合同订立过程中。

缔约过失责任有如下几种类型:⑴恶意缔约。⑵欺诈缔约。⑶违反人格和人格尊严等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缔约。⑷不履行报批义务时成立缔约过失责任。所谓拒不履行报批义务,指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批准或登记才能生效的合同成立后,有义务办理申请批准或申请登记等手续的一方当事人未按照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办理申请批准或未申请登记的,属于其他违背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⑸擅自撤销要约时的缔约过失责任。⑹缔约之际未尽通知、保密等义务给相对人造成损失时的缔约过失责任。⑺缔约之际未尽保护义务侵害相对人的人身权、物权时的缔约过失责任。其请求权基础可以定为侵权行为。⑻合同不成立时的缔约过失责任。⑼合同无效时的缔约过失责任。⑽合同被变更或撤销时的缔约过失责任。⑾合同不被追认时的缔约过失责任。⑿无权代理情况下的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为“由此产生的费用和给相对人造成的实际损失”,大多为信赖利益的损失。所谓信赖利益,指缔约人信赖合同有效成立。但因法定事由发生,致使合同不成立、无效、不被追认或被撤销等而造成的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计有:①缔约费用,包括邮电费用、赶赴缔约地或察看标的物等所支出的合理费用;②准备履行所支出的费用,包括为运送标的物或受领相对人给付所支付的合理费用;③受害人支出上述费用所失去的利息。其间接损失为丧失与第三人另订合同的机会所产生的损失。

(最终解释权归美丽又智慧的R.Ran所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