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十一

19年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十一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十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这句话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所体现的战略目标是()。

A.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B.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C.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D.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下列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

A.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C.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D.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3.古代西方教育中强调身心和谐发展的是()。

A.雅典教育B.斯巴达教育C.世俗教育D.骑士教育4.教师以讲故事的方式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等进行描述与分析,从而揭示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的研究方法是()。

A.观察法B.叙事研究法C.文献法D.行动研究法5.“唯上智与下愚不移”、“生而知之”等反映了影响人的发展因素的哪一理论()。

A.环境决定论B.遗传决定论C.教育万能论D.儿童学理论6.最为便利和经济的直观教学手段是()。

A.实物直观B.模像直观C.课件直观D.语言直观7.计算机等级考试属于一种()。

A.相对评价B.绝对评价C.诊断性评价D.个体差异评价8.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9.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

A.小学阶段B.初中阶段C.高中阶段D.大学阶段10.初中生小黄热爱班集体,学习认真,对自己要求严格,小黄的这种性格特征属于()。

A.态度特征B.理解特征C.情绪特征D.意志特征11.某位新教师非常关注知识和同事对自己的评价,关注自己是否被学生喜欢,属于教师成长过程中的()。

A.关注情境阶段B.关注生存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教学阶段12.古诗句“欢娱嫌夜短,寂寞恨更长”描写的心理现象是()。

A.空间错觉B.时间错觉C.运动错觉D.视觉错觉13.某生读了6遍材料刚好记住,按适当过度的学习要求,要达到最佳记忆效果,他需要再读()。

A.2遍B.3遍C.6遍D.9遍14.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是属于缺失需要的一种。

A.尊重的需要B.自我实现的需要C.审美的需要D.认知的需要15.学生小辉由于会打羽毛球,很快就学会了打网球,这种现象为()。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16.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B.生活补助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D.特殊奉献补助17.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体制,说明了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受教育权的分配D.教育目的18.我国学校的教学以()为基本组织形式。

A.个别授课B.个别辅导C.班级授课D.讲座19.教学过程由四个阶段组成:阐明“个”的阶段,掌握“类”的阶段,掌握规律与范畴的阶段,获得世界经验与生活经验的阶段。

这种教学模式属于()。

A.发现教学模式B.掌握学习模式C.范例教学模式D.非指导性教学模式20.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这体现了德育的()。

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导向性原则D.—致性和连贯性原则21.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做()。

A.常规管理B.平行管理C.民主管理D.目标管理22.当问及“假如你是校长,你如何对待逃学的学生”时,中学生能够列出很多种做法。

根据皮亚杰的思维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中学生处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具体运算阶段C.形式运算阶段D.前运算阶段23.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具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是一种()。

A.心理定势B.刻板效应C.晕轮效应D.首因效应24.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所创造的是人类所期望的未来的事物形象。

这是一种()。

A.无意想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25.对于任性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A.自制性B.自觉性C.果断性D.坚持性26.由于一个学生进步明显,老师取消了对他的处分。

这属于()。

A.正强化B.惩罚C.负强化D.消退27.学习兴趣、求知欲属于()动机。

A.外部B.内部C.远景性28.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29.小学生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多等现象是下列哪一种心理问题?()。

A.儿童多动综合征B.学习困难综合征C.儿童厌学症D.儿童强迫行为30.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31.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制定的依据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32.表情主要包括()。

A.面部表情B.体态表情C.手势表情D.言语表情33.新课程标准从()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课程的具体目标。

A.知识与技能B.目标与过程C.过程与方法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4.确定课程目标的主要依据有()。

A.学科知识B.社会发展C.学生特点D.课程内容35.维纳把行为结果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即()。

A.内部归因与外部归因B.表现归因与掌握归因C.稳定归因与不稳定归因D.可控制归因与不可控制归因三、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首先判断正误,然后阐明理由。

)36.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37.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对自己外貌、体型、性格的认识。

38.认知风格就是认知策略。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9.简述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

40.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41.简述班主任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42.简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

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

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

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

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老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44.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沈老师走进教室,发现黑板上有一副嘲弄他的漫画,同学们嬉笑不已,沈老师看后笑着说:“头像画的很逼真,这位画画的同学很有天赋,我为班上有这样的人而感到高兴,建议他多向美术老师请教,充分发挥特长,说不定将来会成为美术家呢。

”沈老师停顿一下,接着说:“可是这节课不是美术课,而是作文讲评课,现在我把它擦掉好吗?”沈老师正要去擦,只见一位同学疾步走上讲台,向沈老师深深的鞠了一个躬,然后抢过黑板擦,擦掉了他的“得意之作”。

多年以后,一副赞美老师,反映自己思想转变的美术作品《悟》被选为参加全国美术展的参展作品,作者就是当年在黑板上画漫画的学生。

问题:(1)评析沈老师对“漫画事件”的处理。

(2)谈谈教师在处理课堂上对突发事件的注意事项。

45.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据《人民教育》(2015·3)报道,上海某学校举行千人祭祖大典,近800名中小学生在《孝新敬老歌》和《跪羊图》的背景音乐中,现场向父母行三跪九叩大礼,并膝行至父母跟前聆听教诲。

但是,不少父母眼泪夺眶而出,一时间,大礼堂内充斥着抽泣声。

之后,全体师生三次举臂向父母集体发誓:“从今日起,永远真心地孝顺爸爸妈妈!”……近年来,学校搞得孝敬父母的活动越来越多,动静越来越大,从给父母写一封信,直至上千学生汇聚操场给父母同时洗脚,现在又出现千人集体给父母三跪九叩齐齐发誓的场景,可以说是把这种“秀孝”的活动推到了极致。

请根据以上背景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请依据心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孝敬父母的这种态度的习得需经历哪几个阶段?本案例中的学生处在哪个阶段?(2)本案例的“秀孝”活动能否取得实效?请结合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原理,说明理由并给出合理建议。

(3)设计并组织班会需要遵循哪些原则?请结合“感恩父母”这个主题简要阐述。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真模拟试卷(十一)(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D【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二章第(三)条“战略目标”规定,“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具体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

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

2.C【解析】《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的权利之一是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3.A【解析】略。

4.B【解析】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5.B【解析】“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孔子认为人的性情大都是可以改变的,只有上等的聪明人与下等的愚笨的人才是不可改变的。

“生而知之”出自《中庸》,意思是说有的人生来就知道。

所以这两句话反映的是遗传决定论的观点。

6.D【解析】语言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使用起来最为经济和便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