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学的哲学原理

数学的哲学原理

数学的哲学原理题记本文作于2003年底至2004年初那段沉迷的日子。

——李阳数学并不是宇宙中存在的事物,而是在人类哲学对所有能量接受后的反思。

这种反思创造了许多可以用来更好的描述我们世界的工具。

要想弄明白所有数学问题我们必须先从哲学开始谈起。

哲学是人类大脑中有序能量和无序能量的碰撞,因此哲学才会成为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科学。

哲学的提问是人类所有科学发展的能量源泉。

数学也不例外。

数字概念的形成当外界信息以各种能量形式做用于我们的大脑时,我们大脑中的无序能量会从中选择一组排列。

从而形成了新的相对有序排列。

这种新的相对有序能量排列并不会影响我们对客观存在的认识。

大脑在这一过程中只是做了一次最简单的等量代换。

例如当我们描述一个物体时可能会出现很多种表达,当这个物体变成相同的两个物体时描述就会变得更加不同。

在人类早期我们根本不会有1,2等概念。

我们最早的认识应该只有“有”和“无”,这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中就存在。

在语言出现之前,我们更多的用手势和体态语来描述我们所看到的物体。

对于我们看到的东西我们会认为它是“有”,当这个东西不在了我们会认为是“无”,在生活中没有的东西当然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我们古代最早形成的应该是1到9这样的数字。

当我们在描述一个物体时我们用1来代换了,对两个相同物体我们会用1,1来代换。

但是对更多的相同物体我们要是都用1,1,1……来表示就不会很妥当了,而且也不容易表达。

这是我们伟大的哲学家又一次运用了代数的最基本原理,引入新的变量。

就像这样:1+1=X; X+1=Y……当然他们并不会使用X,Y这样的变量。

而是他们创造的新的符号来表示,这便是2,同时还创造了它的发音以便于表达信息。

接下来的3到9也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他们都表示了几个1相加这样的概念。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为什么1+1=2了。

1是一种用来描述一种外在能量反映而创造的一个大脑能量序列,2则是我们创造出来用来表达外在新的能量变化反映的大脑能量序列。

这种序列实际上是一种抽象出来的等量符号。

而我们的计算机语言恰好又将这种符号以另一种方式展现了出来。

直到现在我们还在不断的创造新的符号来表达新的事物,代数的原始应用仍然存在。

我只是为了更容易理解才使用了阿拉伯数字,对于不同的文明来说他们都创造了不同的符号来表示这样的概念,就像我们的汉字里那样。

只是在后来出于两种力量不得不放弃了原来所创造的符号。

一种是武力,当一个文明征服另一个文明时也必然将这个文明所创造的符号强制性的灌输给被征服者,从而实现了符号的统一;一种是认同,在普遍的交流下不同文明之间为了更方便可能会形成共识。

所有这些符号的形成都经历了一个从形象到抽象的过程。

这种形成是在我们的大脑中由于重复的使用而记忆下来的能量的有序排列,所以这些符号某种程度上都表现了外界能量对我们的传递。

为了更好的描述这些能量我们的数学形成了。

任何数学上的发展都代表着人类对能量的更深层的认识。

随着人类的发展这些数字已经不能在满足我们的需要。

我们在除了表达“有和无”的概念外还需要表达“应该有而没有得到”这样的概念。

正如你劳动了但是老板没有给你报酬。

此时便出现了负数的概念。

这样的我们的代数表达便比较完整了。

在正于负的表达中蕴含着最原始的相对论概念。

我们对正负的认识是建立在以0为参照物之上的。

这种对参照物的选择推动了物理学的产生。

但真正物理学的大发展还要建立在几何学和微积分的创立基础之上。

几何几何是我们一开始用来描述物质形态的学说。

后来哲学家将这些描述抽象化形成了我们最初的几何学。

对于任何一个物体的描述我们都离不开几何。

直到现在我们对原子结构或天文观测的描述还是离不开它。

当我们将几何与代数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现代的物理学。

物理学是从哲学里分离出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运动的学说。

再进一步从哲学中分离出了专门研究物质之间关系的科学——化学,随着微观物里学的发展我们今天的物理和化学可能更多是从分子和原子角度上分类了。

在中世纪的欧洲对于任何人本身的研究都是严格禁止的,因为人是上帝的创造,因此人体是不可侵犯的,任何对人体的研究都是对上帝的不信任。

血液循环系统的发现者哈维便是这一黑暗制度的牺牲品。

直到现在对于人本身的研究还是受到很多抵制的。

这便是生物学上的革命!哲学的又一个产物,由对无生命的研究发展到对生命本身的研究!这一切科学的分离又推动了哲学的发展。

我们看到了这条数学的生命线!代数是表达能量的学问,几何是表达质量和运动的学问。

整个数学便是我们对宇宙的所有认识。

数学的分析方法恰恰是哲学的表达:概念代换(代数)和物质运动(几何)。

数学是我们认识宇宙的最好工具,由于数学只是做了等量代换因此并不会干扰我们对客观宇宙的认识,反而会更容易让我们理解。

在数学产生中光能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有了光能的作用我们才可以通过视觉接受外在能量,才能最终在我们的大脑里形成等量的有序能量排列。

我们对时间的认识也是来自于光的启发的。

但时间只是能量变化的一个参数,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它和数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它是一个数学参照物,只是为了我们更好的描述能量变化而采用的一个主观工具,在时间的参照下我们可以更方便的理解和容易的接受。

质量和能量现代电脑技术的发展更进一步向我们证明了数学的力量。

2进制将我们的代数还原到了她形成的最初状态用0和1表达了我们所有的已知。

而1和0正是我们对宇宙的终极认识——质量和能量。

当质量为1时,能量则是无质量的0。

能量和质量的相互做用构成了我们这个多彩的宇宙,而电脑恰恰也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这种多样。

哲学是一切科学发展的源泉,而参照物概念则是所有科学最关键的进步。

由于所有的物质形态都是质量和能量的统一体,所以任何代数上的问题都可以在几何学里找到相对应的答案。

任何代数表达式都是一种对能量的描述,而这种能量必须和一定的质量结合才有意义,所以代数表达式都可以在几何里找到相对应曲线。

包括1+1=2这样的简单命题也可以通过几何来证明。

微积分原则上应该是属于运动几何学的。

时间绝对时间不存在的数学证明:假设:绝对时间是存在的。

通过我们对物质的定义可以知道,物质是所有物质形态抽象的哲学表达。

因此时间作为客观存在也是物质的一种,应该具有同其他物质形态相同性质————质量和能量,只有这样在物理学里才会有意义。

另外我们承认相对论里时间的相对性,只是不同标准对绝对时间取值长度的不同,所以通过对相对主观时间的计算不会违反绝对时间的物质性。

这里我们引入物理学中原子钟对人类时间秒的定义描述:原子在一定能量的作用下移动的一定距离我们由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公式可以推出cc=Em 秒=能量质量我们用两个条件分别计算,时间的质量性和能量性。

质量性计算设:纯质量为1,由于纯能量是无质量的所以为0 此时秒=01=0 数学上01是有意义的,但这里的质量为0说明时间没有质量。

能量性计算设:纯能量为1,由于纯质量的无能量性所以为0 此时秒=10 在数学上无意义,所以秒的能量性不成立。

无质量说明具有能量性,但时间能量的无意义,说明两者矛盾了。

由此可以看出时间是没有能量意义的,同时也是无质量的。

而我们的物质定义中不存在这样的特殊物质形态,所以时间的物质性是一个假命题。

无论绝对时间还是相对时间都是人的完全主观心理产物。

对于依靠介质传播的能量一定有质量。

所有具有粒子性的能量传播其质量都不为0。

也就是光也是有质量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激光的质量测试得出光子的大概质量。

另外只要我们无法找到万有引力的传播介质就证明确实存在超光速的纯能量,而万有引力很有可能就是这种超光速传播的纯能量。

关于“0”在物理学上0是有意义的,0表达了“无”的概念,但无并不代表着不存在,只是看不到而已。

能量=距离*质量,距离是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的,质量也是可以测出来并直接观察的,而各种能量虽然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确实通过触觉,视觉等器官间接感觉到的。

只有时间没有作用于我们的任何外部器官,完全是一种心理概念。

因此我们不能用时间来计算,时间只能用来描述变化。

任何主观的概念都会影响我们对客观的真实认识。

对绝对时间的证伪运用了哲学的命题,引入了物理学的描述定义,采用了数学的方法。

这从另外一个角度证明了所有人类科学的必然联系。

经济学的量化统计分析告诉我们人类的活动也是一种物质运动,包括人类的心理活动在统计数学基础上都可以得到数学的描述。

经济学的量化分析法实际上是一种对人类能量运动的描述。

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我们所知的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有着惊人的相似。

同时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在自然科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印证,许多自然科学的发现都是建立在这种“看不见的手”的力量下的偶然发现。

当我们在专研一个课题时往往会得到以想不到的其他收获。

数学和物理学数学的发展应该是和物理学同步的,甚至物理学的起源要早于数学。

起初的物理学萌芽应该是对物体描述的学科。

随着这种需求的发展,数学也得到了同步的发展。

牛顿力学的诞生也极大的推动了数学的发展,出现了微积分。

微观物理和宏观物理也一样带来了数学的革命。

而经济学量化分析的发展使统计学等数学科学得到了极大的进步。

可见数学并不是空穴来风的虚构产物,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

我们在几何中认识的最基本元素是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空间。

而认识点的前提必然是点所在的空间,在代数中的表达就是0。

从几何中我们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0和1的变化,也就是质量和能量的变化。

任何几何图形都可以表现为空间上的点的集合,而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点的前提还是0的存在。

假如没有0只有1那么我们的世界将是漆黑一片,无法区分任何事物。

我们的绘画也将没有任何空间的展示,完全是一张涂满颜色的画布。

我不相信任何人会对这种没有空间的艺术产生喜爱之情,某种程度上说这种艺术形式是不存在的。

这就是数学要告诉我们的真理。

认识我们生活的宇宙到底是几维的?这将是解决我们认识观念的根本问题。

我们可以用所有手段表现出来的描述永远都是三维的。

在一个三维图像里你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描述第4维时间的存在的。

将这个三维空间扩大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将是对我们现实最真实的描述。

一切关于第4维,甚至多维的空间论都是幻想的产物。

我们无法证明3维以上的任何一维的存在。

除非你推翻数学的真理!我们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3维环境里的产物。

通过对3维的变化描述我们得出了时间的概念。

但这只是一种描述的工具,我们从来都不会把工具本身当做客观存在来认识的,就像一张木制的桌子永远都改变不了其木头的本质,我们不能用桌子来代替对木头的认识吧!桌子只是木头状态的变化而已!过去一些无聊的人总以为自己很聪明提出“白马非马”这样的题目来与人辩论,而忽视了对事务本质的认识,这样的学者都是些无聊的诡辩主义者,永远不会有什么成就!哲学不是文字游戏,数学更不是!任何科学都是严谨的!当我们将物质运动的某个现象定义为时间后,我们在很长时期忘记了时间的来历,而认为时间本来就是存在的,甚至是不依赖物质而存在的或者将来自物质运动描述的时间又翻过来作为物质的一种特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