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 新古典经济学

第6章 新古典经济学

第六章新古典经济学一、新古典经济学产生的背景及先驱•(一)背景•1、经济背景——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2、政治背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3、学术背景——人本主义的产生与微积分应用•(二)戈森定律•1、戈森第一定律:效用递减定律•消费者在对同一物品的一次性持续消费中,随着需求的逐步满足,感觉的享乐程度会不断递减,直至饱和为止。

•2、戈森第二定律:效用均等定律•如果消费者有多种可供消费的物品进行选择而无充足的时间全部享乐,要取得最大的享乐,就必须依次消费享乐量最大者,当消费行为结束时,应当使相同时间里取得的每一种物品的最后单位的效用相等。

二、边际效用革命•边际效用论是19世纪70年代由英国的杰文斯、瑞士的瓦尔拉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几乎同时提出来的。

–门格尔是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他1871年在《国民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提出了边际效用论的基本观点。

–杰文斯是英国数理经济学派创始人,他1871年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一书中用数学说明价值决定于最后效用。

–瓦尔拉斯是数理学派中洛桑学派的创始人,他1874年《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一书中提出一般均衡论。

(一)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这个学派以欲望为出发点,以效用为中心,以所谓边际分析主观评价价值和其他经济现象。

边际效用学派是以这些理论为基础的统称。

奥地利学派则是这个边际效用学派的一个主要支流。

•奥地利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卡尔·门格尔(1840-1921)、欧根·庞巴维克(1851-1914)等。

他们都是奥地利人,所以,被称为奥地利学派或维也纳学派。

1、门格尔的经济学说•生平:•卡尔·门格尔(1840-1921),奥地利学派的创始人。

出生在一个律师家庭,1859年进人维也纳大学学校法律与政治学,1867年获克拉科夫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1872年任维也纳大学讲师,次年被聘为教授。

1876-1878年任皇室家庭教师,1879年任维也纳大学法律与政治经济学教授,1903年退休。

1921年去世。

•著作:•《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年出版,《社会科学特别是经济学的研究的方法》1882年出版,《德国国民经济学的历史主义的谬误》1884年出版。

•1)“经济财货”及其所有权•物品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为财货。

当财货需求量大于能支配的量时,这种财货就是“经济财货”。

产权排他。

•2)关于价值的性质及尺度•价值是经济人对财货在维持其生命与福利的重要性上所下的一种判断。

因而,价值是主观的。

财货的价值对于一个人来说,等于各种欲望满足总最小的欲望对这个人所有是意义。

•3)关于价格形成的理论•价格形成的下限由需求者规定,即需求价格;价格形成的上限由供给者规定,即供给价格。

•4)关于生产财货的价值•高一级财货的价值依存于它所生产的低一级财货的价值。

•能直接满足人们欲望的财货是第一级财货,生产第一级财货所必须的东西是第二级财货,生产第二级财货所必须的东西是第三级财货,以此类推。

2、庞巴维克的经济学说•生平:•欧根·庞巴维克(1851-1914),奥地利学派的集大成者。

出生于奥地利官员家庭,1875年获维也纳大学法学博士学位。

后赴德国学习,受教于德国历史学派经济学家。

1880年回国后担任莫斯布鲁克大学经济学教授,后进入政界,任过奥地利科学院长,财政部长等职。

1904年起任维也纳大学经济学教授。

•著作:•《利息理论的历史与批判》1884年出版,《资本实证论》1888年出版,《马克思体系的终结》1896年出版。

•1)关于价值的性质及尺度•“效用”是价值的源泉,是形成商品价值的必要条件,但效用必须和物品的稀少性相结合,才会有价值。

财货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对它的主管评价,价值只是表示物品对人的福利关系。

•价值不决定于物品的总效用,也不是物品的平均效用,而是他的最小效用,即边际效用。

•若对一商品的需求不变,这一商品数量越多,边际效用就越小,这一商品是价值就越小。

•2)“时差利息论”•现在的物品主观评价比同一种类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值。

•原因:•第一,供求状况现在与未来有差别。

•第二,对现在和未来估价有差别。

•第三,现在物品在技术上一般能优先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具有更高边际效用。

•利息是对现在物品高于未来物品的评价所产生的价值上的差额,即“时差利息”。

•利息表现形态:借贷利息、企业利润、租金。

3、奥地利学派的错误1)把价值归结为人对财货效用的主观评价,抹杀了价值的历史性和社会性。

并把物品混同于商品,把价值的客观物质内容说成是一种主观心理现象。

2)把人对物品的主观评价作为价格形成的前提,犯了颠倒因果的错误。

3)关于生产资料价值形成的观点,是倒因为果的诡辩。

4)把稀缺性看做是价值的前提条件,割断价值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联系,否定劳动价值论。

5)“时差利息理论”是以他的主观价值论为基础再加上时间因素来说明的。

事实上,心理感觉根本不可能创造任何价值和收入。

6)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作为一般事物,它会永远存在下去。

如果利息来自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差异,那就是说利息这种现象,也和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无关,而是一种永恒的范畴。

7)庞巴维克所谓的三个“理由”,也是不能成立的。

他的“理由”本身就是建立在对现在物品和未来物品的主观评价之上的。

(二)数理学派1、生平:•威廉·斯坦利·杰文斯(1835—1882)边际革命的发起者之一,数理学派主要建立者。

出生于英国制铁机械师家庭,1851年起入伦敦大学学习化学、生物和文学。

186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863年起在曼彻斯特欧文学院任教,后至伦敦大学任教。

曾任曼彻斯特欧文斯学院逻辑学、道德哲学及政治经济学、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1872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研究员。

2、著作:•《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年出版,《货币与交换机构》1875年出版,《政治经济学入门》1878年出版。

3、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杰文斯经济学说的特点是,以主观心理为出发点,以效用论为基础,以数学分析为工具。

•杰文斯从主观心理的快乐与痛苦分析出发,建立了他的效用价值论。

•杰文斯还进一步从边际效用论出发解释市场交换。

他用交换方程式,企图说明两个商品的交换率,是交换后各个商品数量的最后效用程度的比例的导数。

4、缺陷:这种理论的荒谬性实质,在于以主观心理范畴代替和取消客观的经济范畴,抹杀价值同劳动的关系,抹杀价值范畴的社会性和历史性:杰文斯认为商品的价值就是取决于这种物品无穷小的增量的效用的大小。

以物品的无穷小的增量的效用说明价值,十分荒谬。

(三)洛桑学派1、生平:莱昂·瓦尔拉斯(1834—1910)数理学派中洛桑学派的创始人,边际效用论的首创者之一。

父亲奥古斯特·瓦尔拉斯是经济学家。

早年就读巴黎大学185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

曾在铁路、银行任职。

19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研究经济学。

1970年任洛桑大学教授、1876年任校长。

2、著作:《纯粹政治经济学要义》1874年年出版,《社会财富的数学理论》1883年出版、《社会经济研究》1896年出版、《应用经济研究》1898年出版。

3.一般均衡论:•瓦尔拉斯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贡献是提出了以边际效用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

•他把经济学分为纯粹经济学、实用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三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财富的交换,属于自然的普遍的现象,是其他两部分的基础。

后两部分研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它们属于人类及其制度的范畴。

他认为,市场上所有各种商品的供给、需求和价格是相互影响、依存的,因此,不仅要研究两种商品相交换时的价格决定,更重要的还必须考察市场上所有各种商品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条件下价格的决定,即必须建立一般均衡价格理论体系。

西方经济学家正是认为他最先建立了“一般均衡论”,用以和只孤立研究一种商品的价格的“局部均衡论”相区别。

4、缺陷: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价格论是不科学的,它抹杀了价值的真正起源和本质,曲解和掩盖了价格形成的真实过程。

此外,它所要求用以解答一切商品价格的联立方程式所要的数据,也没有可能取得的现实基础,因此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完全是脱离现实的、纯粹形式主义的推理。

三、马歇尔的经济学说•1、生平:•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剑桥学派”的创始人。

出生于英国中产家庭。

曾在剑桥大学学习数学,1865年毕业,并留校教授数学。

后任道德哲学特别讲座讲师。

到德国研究期间接触经济学,并回国后在多所学校任经济学教授。

他曾供职于皇家劳工委员会。

退休后,继续从事著述活动。

•2、著作:•《工业经济学》1879年出版,《经济学原理》1890年出版,《工业与贸易》1919年出版,《货币、信用与商业》1923年出版。

3、马歇尔经济学说体系的特点•马歇尔经济学说体系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集新旧经济学之大成的折衷主义。

•他根据资产阶级新的需要,在全盘否定古典经济学科学因素的基础上,吸收和利用边际学派等的方法论和理论观点对旧的供求论、生产费用论、节制论等经济理论加以改头换面,综合成一个“新”的理论体系。

•他宣称经济学的最高目的是要对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所贡献。

马歇尔的贡献就是宣扬渐进的改良主义。

这种主张的理论依据是社会达尔文主义。

4、需求理论1)欲望、效用和需求规律•马歇尔需求理论的出发点是人的欲望。

他认为,需求是欲望的满足,而人的欲望是由效用来满足的。

他指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多种多样的,但每一个别的欲望又是有其限度的。

•当一个人刚好被吸引购买东西的那一部分,称为边际购买量,边际购买量的效用,称为此物的边际效用。

一物对任何人的边际效用,都是随着他已有此物数量的第一次增加而递减的。

•马歇尔间接地用购买者愿意支付的货币数量即需求价格来衡量表示购买者主观需求边际效用。

从而需求转化为需求价格,用边际需求价格去衡量边际效用。

边际需求价格也是递减的。

•需求规律:需要的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大,并随着价格的上涨而减少。

•需求曲线:2)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就是用以衡量价格下降或上升一定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增加或减少的比率,也就是衡量需求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

•如果价格升降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就称为需求弹性大;反之,就称为需求弹性小。

•需求弹性用数学公式来表示,就是:e :需求弹性x :需求量y :价格3)马歇尔的需求理论的错误马歇尔以主观心理因素说明资本主义条件下需求变动的规律,是错误的。

因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需求变动不是取决于人们主观的欲望,而首先是取决于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它又是取决于国民收入的多少和在各个阶级之间分配的情况。

马歇尔回避了决定资本主义社会需求变动的最重要因素,掩盖资本主义生产的无限扩大与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消费相对狭小的矛盾。

5、供给理论1)供给规律和供给弹性•供给规律:生产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它的生产费用即供给价格是它的各个生产要素供给价格的总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