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介绍ppt

青岛介绍ppt


B
31
建筑物与城市形态
总督府&广场&道路

建设规划图




广场
B
总督府 街道
32
德 占 领 时 期
建筑物与城市形态
教堂位于市区小山顶, 占据中心位置
警察局、火车站等主要建筑物 作为主干道的对景精心布局与 设计
重要建筑于市区的分布图
基督教堂图
B
33
建筑物与城市形态
客观地说,青岛在城市形态塑造方面,充分运

路网形式,形成完整而有特色的城市形态




B
30
德 占 领 时 期
建筑物与城市形态
总督府&广场&道路
1.总督府
布置于城市最显眼的地方,背山面海,处于整个青岛海 湾的中心位置
2.总督府广场
位于大楼的南面,开放的露天矩形广场
3.海岸大街
总督府南部在主轴线上的两条平行街道,从布局中强化 了总督府与欧人区的联系,从交通上,它们形成了海岸 街道与广场间最短的通道
物质环境规划
城市布局
实地地确定城市和区域的空间布局
一、提出城市或街区的概貌,起着标 志特征作用
二、确定有关建设工程的地点安排、建筑物 的安置及设计的规划
B
16
规划图一览
德 占 领 时 期
1898年9月公布第一个 青岛城市规划方案
B
1899年10月公布的规划蓝图
17
规划图一览
市区规划图
德 占 领 时 期
在德方的规划下,青岛形成了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 体系雏形,为青岛此后的城市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B
35
民 国 时 期
背景
南京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发表《建国大纲》 经过一定调整修改后于1924年提出《实业大纲》
南京政府接管青岛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规模的 扩大,
政府开始了相关的规划建设工作。
B
36
规划与建设
4.园林绿地
5.公共交通设施
6.公共卫生设施
B
39
民 国 时 期
规划的局限性
1935年的规划是中国人在青岛第一次完整全面的 城市规划尝试因而难免存在不足。
1.对城市规划实质和城市发展动力认识不足 2.缺乏理性现实分析基础,规划方案过于理想 3.没有解决远期设想与近期建设之间的联系
B
40
成就
民 国 时 期
14园林谢宛津 14102021061
青岛市的发展
B
1
城市简介:
青岛市,简称青,旧称“胶澳”,别称“琴岛”、“岛城”,地处山 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东、南濒临黄海,隔海与朝鲜半岛相 望。
青岛是山东省省辖市,山东省经济中心城市、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青岛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空港,更有“世界啤酒之城”、 “世界帆船之都”之称,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核心区 域龙头城市。拥有一个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经济总量紧排上 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之后。

用了原油的地形与自然景观条件,将人工建设 的道路、建筑物与自然环境有机地结合,有很

多值得我们今天学习的规划设计手法。



B
34
德 占 领 时 期
规划小结
青岛城市的形成是现代城市规划下的产物, 不同于一般发展的城市
德制青岛规划在地理学区域分析上,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了 深入研究。
确立了符合该区域的城市性质,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并制定了 符合现代城市发展要求的规划,对青岛城市的形成起了积极 地促进作用。
雨水下水道横截面草B 图
下水道井盖
28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除此之外,德方还花资投入建设了邮政设施、供电 设施、先进屠宰场等城市公共设施
德 占 领 时 期
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赋予青岛现代化的城市面貌, 为与现代城市发展密切B相关的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物质2基9 础
建筑物与城市形态
德治青岛规划在城市布局中通过重要建筑物和
1892年,登州总兵章高元率部移驻胶澳,建总兵衙门 于青岛村。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总兵率部参 战,胶澳防务停滞。1895年末,总兵回防胶澳,继续 修建防务工程,并修通了至胶州的大路,青岛口发展 成为港口重镇和海防要地。
B
13
Hale Waihona Puke 德 占 领 时 期1897年11月14日,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侵占青岛, 青岛沦为殖民地。
B
7

该时期青岛区域的发展
公元623年,胶西县并入高密县,置板桥镇,该镇商船往 来频繁,有着与东亚、南亚、西亚等地区的广泛贸易,成 为北方大港,也是朝廷对高丽用兵的军需转运站,经济和 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B
8
五 代 十 国
该时期青岛区域的发展
由于战乱政权更替频繁,板桥镇及其周边地 区趋于萧条。
B
9
2009年,市规划局编制的《青岛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定稿
B
43
现 代
城市现代化建设
区域布局
市域城镇体系由中心城区(6个市辖区)、次中心城市(4个 县级市)、重点镇(24个)、一般镇(49个)等五部分组成。
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国际港口城市、滨海旅游度假城市
二、小港:供山东各地中国民船使用
三、船渠港:用于修船, 位于大港和小港之间
B
20
港口与铁路的建设
德 占 领 时 期
1901年港口规划图
B
1908年建成图
21
港口与铁路的建设
铁路
德 胶济铁路
德方计划通过铁路,将山东的煤矿主要城镇与

青岛联系起来,开拓更广阔的华北复地



铁路建设设计图
B
22
德 占 领 时 期
城市职能
城市职能为中国东部沿海的区域经济中心、现代化服务中心、 文化中心,国家海洋科研及海洋产业开发中心,国家重要的现 代化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国家 重要的区域性航空港,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
B
44
城市现代化建设
一、现代交通
现 代
二、基础设施 三、城市产业 四、现代建筑
B
在1935年提出的规划中得以实现并取得成功的四点。
1.城市定位
“轻工业、吞吐口、海军基地、风景疗养区”
2.开发东部
估计增长人口进行郊区开发以青岛政府东迁为代表的市 中心的转移,为这块土地的开发提供了新动力
3.市中心迁移
以青岛政府东迁为代表的市中心的转移,为这块土地的 开发提供了新动力沿胶州湾的规划发展
45
现 代
现代交通
公路
截至2011年末,青岛市域范围内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181.5千 米(其中国道4条、省道35条,通车里程2357千米;国家高速 公路5条、省高速8条,通车里程702千米),公路密度145.18 千米/百平方千米;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通 车里程均居全国副省级城市首位,市域“一小时经济圈”基本 建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路交通体系。青岛市区现共设有9 个公路汽车站,有通往周边及国内各主要地区的长途汽车线路。
港口与铁路的建设
铁路线沿胶州湾东岸布置在港口和城市之间, 火车站设在城市尽端,使铁路通过所有城区
铁路实际建设情况
胶济铁路的规划对城市郊区和市区的发展
影响很大
B
23
港口与铁路的建设
港口、铁路与城市的关系模式图
德 占 领 时 期
B
24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德方在规划中充分注重卫生保障,

并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设施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设置胶州、平度州。
1372年,为防御倭寇,在今灵山湾畔设立灵山 卫,辖胶州所、夏河寨所、灵山卫本所;1374 年,卫所官兵击退倭寇并追至琉球,有力打击 了外来侵扰。1402年,在今即墨东部沿海设立 鳌山卫,辖浮山所、雄崖所。1537年,朝廷疏 浚胶莱运河,并开凿马濠运河,缩短了航程700 余里,促进了航运和商贸发展。
1898年3月6日,德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胶澳租借条约》, 租借环胶州湾551平方公里的胶澳地区
德占区
B
14
德国于青岛的管理层在确立了一系列法规后, 开始对青岛租界的规划和建设。
建设管理分工

当时青岛建设管理局分为三个部门


1. 建港部门

2. 道路和排水工程

3. 房屋建筑部门
B
15
德 占 领 时 期
B
11

该时期青岛区域的发展
1734至1735年,灵山卫和鳌山卫被裁撤,但诸多口岸 因海防需要,仍为清军驻泊之地。1859年,青岛口设 立厘税局分局。1865年,清政府在今青岛地区设立9 个东海关分关、分卡或代办处,监管进出港船舶和贸 易税收等事物,青岛口街市逐步繁荣起来。
清海关 遗址
B
12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法国愈占胶州湾,清政府急 令口岸戒严调兵200人驻防青岛口,事后随即撤走。 1891年,清政府决定在胶州设防,修建了供海军码头 使用的木桥,即今日前海栈桥的前身;当年6月14日, 清政府内阁颁发上谕,批准胶州设防,后被确定为青 岛城市建置的开始。
B
18
德 占 领 时 期
港口与铁路的建设
德方于青岛初期建设阶段的主要任务
一、修建一条联系内地的人工交通大道——铁路, 从青岛尽可能远通华北经济区
二、修建现代化大型港口设施, 开辟大量定期往来的海上航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