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既然是主体,学生在学习中就应该真正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才能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改变那种消极的、被动的学习状态和方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

如在学习“对称图形”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情节,每组小朋友的学具袋里都有一些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

当我讲完什么是对称图形时,请小朋友拿出图形去判断,哪些图形是对称的,哪些是不对称的。

小朋友们一下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及探索的欲望,其中有一个组小朋友把图形对折起来,“发现”如果两边完全重合起来,这个图形便是对称图形。

还有一组小朋友把图形从中间剪开,然后去比一比两边是否完全重合。

我紧接着问“你们对折起来的的折痕谁知道叫什么?”有的说叫“对折线”,有的说叫“中间线”,有的说叫“分开线”,我告诉他们这条折痕其实就是“对称轴”这样,学生很轻松地学会了什么是对称略称,也学会了怎么去画对称轴。

然后,我又让学生用折、画、剪等方法进一步认识对称图形,从而也发现了对称图形很美。

尽管这节课我没强调什么是对称图形,但他们能在较充足的时间内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进行了实验和探索,经历了发现、概括、得出结论的全过程,且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观察、验证、思考、操作及与小伙伴合作,难道这不比多做几道题目更有价值吗?
一是结束老师占领讲台的时代,让学生走上讲台
过去的讲台似乎是老师在一统天下,今天的孩子们也可以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演讲或展示伙伴们的学习成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如果走上讲台,不是被抽查上讲台“演板”做习题,便是受批评作检讨。

事实上,学生是可以走上讲台表现自己的。

例如,我们在做启发式教学时,有的学生受到启发而产生了新的“灵感”,有一种迫切表达观点的强烈欲望,那么,我们就可以允许他们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进行演讲,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方面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是巧用学生名提高学生兴趣
学生大多有一种“虚荣感”,更具有探索欲。

课堂上学生经过艰苦的探索,“发现”了一些做题的捷径或公式,并通过讲台演讲展现给大家,让同学们一起分享,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我们便可以通过将这个结论命名为“xx发现”,将这个算式命名为“xx算法”。

事实上,他们“发现”的东西早已是学界公认的,已经是成功的经验,但他们经过了探索,比同班同学先认识到,在一个班级来说,便是先知先觉。

在小范围内命名,也是会得到同学们的认可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大家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从而全面提高学习成绩。

三是把选择权交给学生
我们应该承认个性差异,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学习数学的天才,
有的学生对数学“敏感”,有的则相反。

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学生在学习中一定要有选择权。

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学数学。

在课堂练习的设计中,我常常设计两套练习题目,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实际进行选择,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比较自由的空间按照自己的实际去发展,去进步。

当然,我们在给学生选择权的同时,并不能摒弃共同性。

如果一味地满足孩子们的“选择权”而失去共性,那么,我们的教学仍然会失败。

四是允许学生挑战老师
多年来,学生早已习惯了老师讲的是对的,课本上写的都是真理,教材上怎么写,老师就怎么教,学生就怎么记,这些都习以为常了。

今天的课堂教学正在改变被动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学生开始用自己的脑子想问题了。

课堂上,我有时有意识地制造一些错误,请小朋友们来判断是非,向学生发起挑战。

开始很多同学不敢相信“老师会出错”,毫不犹豫地和老师站在了一起。

经过几个回合,学生终于酌情,原来这是老师故意设置的一些小错误。

学生可以大胆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毫无顾忌地提出质疑,在平等、民主、友好的课堂气氛中,大胆地挑战老师,完善自我。

五是把学生从“题海战术”中解放出来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些老师大量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做试题,形成低效率的劳动,他们认为“题海战术”永远不过时,只有练得多。

才会少出错。

事实上,这些低效率的劳动,只会
增加学生的厌倦感,很多都是无用功,并不能产生一点效果。

作业,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解题思路,强化他们的合规意识,用试题进行检验,是无须做那么多试题的。

我们应该在教给孩子学习方法上下工夫,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六是允许学生犯错。

错误在所难免。

只是多少而已
低年级学生,尤其是男孩子,容易马虎大意,明明题目上写的是18,他演算时就可能当作15,心不在焉,粗心大意,并不是不会做,然而却做错了。

对这类学生,我们要持宽容的态度,允许他们犯错。

这个容许,是有限度的,而不是无限制的。

发现问题为为了改正问题,关键是怎样引导学生改掉这些毛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或用故事激励,或用现实经验,让学生自己看到问题所在,从而提高对问题的认识,进而改掉同类毛病。

我们会发现,高年级的学生犯同类毛病的机会很少,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许多经验与教训,在处理其些问题时,会不自觉地进行自我修正,从而做到准确合规。

其实,在孩子们的心中有一片超越时间的思维空间,那是一片纯真的天地。

面对着一个个有血有肉、有丰富感情的充满个性的孩子,都必须彻底更新观念,丢下所谓的权威,充分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学好数学,都能学会数学,相信孩子们身上这种巨大的学习潜力一旦被挖掘出来,可以转化为巨大的学习力量。

所以,老师应把
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并真诚地和孩子们牵手一起迎接新的挑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