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几点思考

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几点思考

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传统教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笔者通过参加学院组织开展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专题网络培训班的学习,结合自身的教1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1.要更新教学观念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我们需要用全新的观念和理论去重新审视和指导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

改变以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

要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信息的融合,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与技术的融合,教学评价,教学反馈与信息技术的融合。

从过去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堂课”的教学向“翻转课堂”教学转变。

更新教学观念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前提。

2.要掌握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

信息技术是信息化教学的技术支撑和基础,信息化教学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教师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在实践中掀起学电脑、用电脑、通网络、精通讯等学习热潮,提升自身的信息
素养。

它包括使用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课程融合,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主要是指信息技术支持的教与学,而不只是教案、文本以及各种教学资源的电子化。

按照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说法,在信息化教学中,“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这就是说,教师不仅要知道如何应用技术,而且更要知道什么时候、怎样有效地将技术整合到学科课程教学中去。

熟练运用信息工具(手机、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和应用,掌握信息技术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

3.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学科课程有机结合,构建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将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环境和资源融入到具体的学科教学和学习的各个层面中,包括教学准备,课堂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最终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强调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和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就
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创建新型的,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核心。

4.参加各种培训,自主研发设计和综合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交流
基本信息和教育技术能力普及培训,其具体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知识、办公软件等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对教师进行岗前多媒体培训,为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制作应用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课程能力培训。

教学资源设计开发能力培训内容繁多,具体体现为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能力培训、信息网络资源设计与利用、利用信息化手段展现课堂教学设计等培训。

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带动的教师对教学资源和课程教学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综合利用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互动能力培训。

作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综合应用阶段,具体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与课程设计、进行网络课程与精品课程建设、利用多媒体技术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学生自主化不断线学习。

教師通过这一阶段的学习培训后,可以构建课程网站,进行师生网上互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总而言之,
参加各种培训,自主研发设计和综合利用教学平台进行生互动,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