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药学通讯2009. Mar. V ol. 6 No.1目录·药事信息·2009年1月9日药品、治疗品管理委员会纪要 (1)“邵逸夫医院2008年度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总结会”会议纪要…………………赵蕊(2)·药物不良反应·邵逸夫医院2009年01-03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赵蕊(4)常用抗病毒药用说明………………………………………………………………朱剑萍(7)浅谈胰岛素类似物…………………………………………………俞忻璐周丽娟(8)信息技术在全胃肠外营养临床使用管理中的应用…………………华旭东朱小宾(9)·药物与临床·怎样预防和处理化疗药的外渗…………………………………………周晗瑛沈惠琴(12)对门诊药房工作的控讨…………………………………………………………孙晓文(16)肿瘤内科药历1例……………………………………………………………李静(17)·论文与综述·我院安全用药管理的措旋和实践体会…………………………………………沈丽蓉(22)药刘师在选择非处方镇痛药中的作用………………………………汪佳、阮芳(翻译)(26)·活动与交流·记一次支部活动…………………………………………………………………方滢芝(34)1医院药学通讯2009. Mar. V ol. 6 No.1·药事信息·2009年1月9日药品、治疗品管理委员会纪要一、上次纪要回顾:会议回顾了2008年7月30日会议纪要,并重点回顾了以下事项:1、《医院内注射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皮试原则》于9月16日完成计算机程序改进并在全院实施。
2、限量控制药品使用情况汇报头孢替安1g、泮托拉唑(进口)已到限量,11月已停;会议要求药剂科核实两种药物是否已多次限量使用,并根据医院《关于加强医院药品监督管理的实施办法》,进行处理。
其中泮托拉唑仅限于上消道大出血的病人。
头孢米诺(进口)、康莱特使用量已得到控制,还未到限量。
会议同意继续限量使用。
依替米星使用增幅得到控制,环丙沙星0.2使用量有所降低。
丙泊酚(得普利麻)50ml规格使用量继续增长,20ml规格使用量有所下降。
阿斯利康报告已送目标靶控输注泵(TCI)5台,计划09年再赠泵5-10台(作为全国的TCI培训中心)。
会议要求麻醉科提交TCI培训的相关文件,并确保输注泵的正常使用。
3、药剂科对9月份处方点评、医嘱审核情况回顾总结,应院长在11.18周会后对临床医生进行了教育。
药剂科将近期常见问题在院内网公布。
4、《新药使用反馈表》已重新设计并已挂院内网。
二、治疗性材料讨论:应院长重申了治疗性材料的购置原则,即缺货替代的产品、临床急需或抢救性产品。
依照此原则,本次会议共讨论19个产品,通过了9个。
详见附件。
三、2008年8-11月药品使用情况回顾会议回顾并通过了2008年全院抗生素消耗金额排序及全院药品消耗金额排序。
其中拉氧头孢针用量增幅过大,要求药剂科对厂家提出警告。
四、药剂科报告1、我院在2008`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质量控制评审中荣获“浙江省医院药事管理优胜奖”。
2、2008年1-11月病区药房临床干预(医嘱审核)情况、退药情况总结。
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会议建议取消病房口服药退药系统。
对于某些特殊或价格昂贵的药物,建议药剂科列出特殊处理药品清单。
此事由药剂科、IT中心许美芳、质量管理办及部分医生代表共同讨论,提出具体操作2医院药学通讯2009. Mar. V ol. 6 No.1流程。
3、门诊药房处方点评情况、退药情况、即时干预情况总结。
针对诊断与用药不相符的问题,会议建议由各专科对目前门诊处方系统中涉及本专科的诊断进行核对、补充,并上报IT中心录入修改。
此项工作由药剂科、IT中心共同落实。
4、《邵逸夫医院住院病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标准》会议讨论并通过了该标准,并作出如下修改:术前初次给药时间明确为0.5-1小时。
妇产科经尿道手术增加环丙沙星类药物。
会议指出如医生在具体使用时超出该标准限定,必须按要求在病程录中记录具体原因。
5、08年不良反应情况汇报会议回顾了该报告。
五、药库报告1、黄杨宁片等四种药品因未中标、长期不用或厂家停止供货,按照医院有关规定,同意停用。
2、柳氮磺吡啶片等16个药品由于厂家停止供货、供货不及时等原因,无法正供应临床的需求,会议同意调整生产厂家、包装或剂型。
3、会议同意临床急需用药在两次药事会之间打临时用药报告3次及以上,并且用量达到一定数量的品种视为正式新药申请报告。
4、眼科引进人才开展新项目申请使用本院药品目录以外药品,现按临时用药程序采购的药品,会议讨论同意纳入医院药品目录。
六、其它事项:根据部分临床医生对该药滥用情况的反馈,会议建议暂停使用“血必净”一药。
并请危重医学科讨论合理用药指征,再报药事委员会讨论是否继续使用。
“邵逸夫医院2008年度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总结会”会议纪要赵蕊(一)2008年ADR工作总结2008年药剂科共上报不良反应234例。
其中ADR发生率较高的药物有以下几类:1. 喹诺酮类抗菌药发生ADR的该类药物包括:环丙沙星,莫西沙星,氟罗沙星,及左氧氟沙星等,共计44例,占总ADR发生率的18.8%。
该类药物的ADR表现主要集中在皮疹,消化道反应及注射部位静脉炎。
其中注射部位静脉炎可以通过减慢滴注速度等方法降低其发生率。
3医院药学通讯2009. Mar. V ol. 6 No.12. 造影剂类发生ADR的该类药物主要有碘普罗胺及碘帕醇,共计20例,占总ADR发生率的8.5%。
其中在08年10月连续发生了7起碘普罗胺注射液(商品名:优维显)的药物不良反应,属于短时间内群发不良反应,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故发现不良反应后,我们采取了积极的处理措施,先通知全院停止使用该药,随后迅速和厂家取得联系,要求厂家立即对碘普罗胺注射液进行质量检测。
厂家检验结果药品合格,经放射科要求已经恢复使用。
3. 硫普罗宁2008年9月8日至10月10日我院发生6起硫普罗宁粉针剂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
表现:全脸发红,结膜充血,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双手瘙痒,寒战头痛,恶心,下肢麻木基本符合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4. 中成药制剂发生ADR的该类药物主要有参脉注射液及银杏达莫注射液,共计14例,占总6%。
参麦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气急,经咨询厂家,减慢输注速度可以降低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一般20-100ml药物以250-500ml5%GS稀释,每分钟滴速应不超过40滴。
银杏达莫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胸闷,气急,头痛及消化道症状,可能与该药的扩张血管作用相关。
(二)医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小组成员调整不良反应监测小组名单:组长:应可净副组长:马珂联络员:赵蕊小组成员:朱志俊叶志弘王先法何红程浩潘宏铭吴晓虹方红梅楼伟建盛洁华顾跃英潘红英庄一渝赵彩莲同时,各临床科室指定监控医生、护士各一名参与的全院监控网络,负责本部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
(三)药品不良反应处理制度修订修订后的“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处理制度”将公布在药剂科及院内网上。
(四)不良反应监测工作表彰全院不良反应工作先进集体是 1-5F、 2-8F、 2-9F、临床药学室。
2008年1-5F共报ADR 42例,2-8F报ADR 25例,2-9F报ADR 17例。
同时,由江干药监局和医院共同出资,对先进单位及呈报ADR的其他楼层给与了一定的奖励。
2009.3.194医院药学通讯2009. Mar. V ol. 6 No.1 ·药物不良反应·现代药物治疗学的发展要求合理、安全、有效的用药,因此必须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明确的认识。
这里我们除了对发生在我院的典型不良反应予以报道外,还摘录了来自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不良反应报导,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重视ADR,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邵逸夫医院2009年01-03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赵蕊5医院药学通讯2009. Mar. V ol. 6 No.16医院药学通讯2009. Mar. V ol. 6 No.1以上是我院2009年01-03月ADR报告汇总,共53例。
感谢各个楼层的大力支持,还望各位医生对ADR工作给予密切的关注!网上呈报可直接从医院工作网首页的“医院药物不良反应呈报”中点击进入。
电话报告:6809(临床药学室),6802(门诊药房),6805(病区药房)。
·合理用药·浅谈胰岛素类似物俞忻璐周丽娟作为胰岛素家族新成员,胰岛素类似物具有普通胰岛素不可比拟的诸多优势。
传统的2型糖尿病治疗方案一般遵循“阶梯式”治疗,患者血糖长期控制不满意,当不得不采用胰岛素治疗时,胰岛β细胞功能已严重衰退。
因此,目前多项国际性、区域性指南都推荐尽早使用胰岛素。
研究证实,除降低血糖作用外,胰岛素还具有调节代谢、抗凋亡、抗炎、改善β细胞功能的作用。
因此,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武器之一。
最初的动物胰岛素与人胰岛素的氨基酸不同,因此具有较高的抗原性。
人胰岛素尽管抗原性较低,但起效缓慢、作用时间长。
另外,传统的中长效胰岛素作用时间不足24 h,存在明显峰效应,吸收不稳定,个体差异大,不利于血糖的平稳控制,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
之后应运而生的胰岛素类似物更好地模拟了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更好地实现了可靠的降糖疗效与良好的安全、耐受性之间的平衡,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可溶性短效胰岛素在皮下以六聚体的形式存在,其必须解聚为二聚体和单体的形式才能7医院药学通讯2009. Mar. V ol. 6 No.1被吸收入血发挥作用。
门冬胰岛素分子结构的变化降低了胰岛素单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使之不易形成稳定的六聚体,皮下注射后可快速解离为单体而迅速发挥作用。
因此与人胰岛素相比,其吸收快、达峰时间短、峰值更高并迅速回落到基线水平,可餐前或餐后立即注射,更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降低夜间低血糖发生率。
研究表明,门冬胰岛素长期治疗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下降达 2.6%。
与人胰岛素相比,门冬胰岛素治疗可使餐后血糖增幅更低(P<0.001),严重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下降72%,在可靠降糖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且使用方便,患者依从性好,满意度更高。
长效胰岛素类似物通过每天1次注射,实现24 h血糖控制。
目前的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包括地特胰岛素和甘精胰岛素。
地特胰岛素可在皮下扩散,吸收缓慢。
因其含有十四碳的脂肪酸链又会与白蛋白可逆地结合,吸收入血液循环的速度进一步减慢。
研究显示,地特胰岛素能更好地控制空腹血糖,降低低血糖发生风险。
另外,地特胰岛素注射到皮下后仍以溶液形式存在,吸收速率恒定,个体变异度低,临床应用时血糖波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