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教师版)理科综合含解析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教师版)理科综合含解析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模拟卷(一)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命题人:冯建国高三化学备课组刘旭华审题人:高三生物备课组高三化学备课组高三物理备课组时量:150分钟满分:300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其中第Ⅱ卷33-38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Li-7N-14O-16Cl-35.5Cr-52Ag-108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某些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A.细菌代谢旺盛,与其细胞体积较小有关B.草履虫体积相对较大,其通过增大细胞核的体积,满足细胞核对细胞质的控制C.卵细胞体积相对较大,储存了大量营养物质,减少了对外界物质的需求D.草履虫伸缩泡收集废物,连通胞外,提高了其排出废物的效率【解析】细菌代谢旺盛,与其细胞体积较小有密切关系,A正确。

草履虫有两个细胞核,大核管营养小核管生殖,草履虫通过增加细胞核的数目满足细胞核对细胞质的控制,B错。

卵细胞储存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不需要与外界进行旺盛的物质交流。

C正确。

草履虫伸缩泡收集废物,连通胞外。

提高了其排除废物的效率。

相当于增大了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D正确。

2.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C)A.在高倍镜下看不到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的双层膜结构B.在“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不能观察到分生区细胞中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过程C.将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再加入双缩脲试剂摇匀可以看到紫色反应D.进行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中,滤液颜色较淡,可能是研磨时未加SiO23.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在细胞中能有效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

当阿糖胞苷进入胃癌患者体内后,机体短期内可能发生的明显变化是(B)A.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B.淋巴细胞的生成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C.糖蛋白的合成增加,癌细胞的转移速度变慢D.抑癌基因表达加速,胃部肿瘤生长变慢【解析】阿糖胞苷是一种嘧啶类抗癌药物,在细胞中能有效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因此,抑制细胞分裂,导致胃癌患者淋巴细胞的生成减少,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

其他选项均与细胞分裂无关。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A.a、b、d过程中均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a、b、d过程中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C.a、b、c过程均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D.a、b、d过程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均遵循中心法则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内环境中含有多种成分,抗体、淋巴因子、血小板、尿素等都是内环境的成分B.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一定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功能异常有关C.传出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就是效应器D.胚胎期大脑中大量的神经细胞的凋亡与大脑功能的完善密切相关【解析】血小板是细胞,不是内环境成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被破坏,不一定与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功能异常有关,比如,饥饿时血糖含量不能维持正常值;传出神经末梢以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是效应器;胚胎期大脑中大量的神经细胞的凋亡是大脑功能的完善所必须的。

故D正确,其余错。

6.图1、图2表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两个实验,不正确的是(C)A.甲处的噬菌体一定含有放射性B.乙处的噬菌体不一定含放射性C.两个实验结合起来能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D.如果培养2代以上,乙处含放射性的噬菌体并不增多7.化学与生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A.“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B.“曾青(硫酸铜)涂铁,铁赤色如铜”,过程中发生了置换反应C.为防止中秋月饼等富脂食品因被氧化而变质,常在包装袋中放入生石灰或硅胶D.医用酒精体积分数是75%,用医用酒精灭菌消毒是使细菌、病毒蛋白质变性后死亡8.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在标准状况下,11.2L丙烷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5N AB.7g锂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 AC.1mol葡萄糖(C6H12O6)分子含有的羟基数目为6N AD.常温下,0.2L0.5mol·L-1NH4NO3溶液中含有的氮原子数小于0.2N A9.工业酸性废水中的Cr2O2-7可转化为Cr3+除去,实验室用电解法模拟该过程,结果如下表所示(实验开始时溶液的体积均为50mL,Cr2O2-7的起始浓度、电压、电解时间均相同)。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27B.实验③中,理论上电路中每通过6mol电子,就有1molCr2O2-7被还原C.实验②中,Cr2O2-7在阴极放电的电极反应式是Cr2O2-7+6e-+14H+===2Cr3++7H2O D.实验③中,Cr2O2-7去除率提高的原因是Cr2O2-7+6Fe2++14H+===2Cr3++6Fe3++7H2O,233故A正确;B.Fe(NO3)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酸化后,相当于存在硝酸,会把Fe2+氧化为Fe3+,滴加KSCN溶液后变红色不能确定Fe(NO3)2是否已变质,故B错误;C.氯乙烷与NaOH溶液共热后,发生水解反应,应在酸性条件下检验Cl-,没有加硝酸至酸性,再加AgNO3溶液,不能检验,故C错误;D.先滴入几滴0.01mol·L-1ZnSO4溶液有白色沉淀ZnS生成,因为Na2S 溶液过量,所以再滴入0.01mol·L-1CuSO4溶液,又出现黑色沉淀CuS,无法据此比较K sp(CuS)、K sp(ZnS)的大小关系,故D错误。

11.体育竞技中服用兴奋剂既有失公平,也败坏了体育道德。

某种兴奋剂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D)CH3CCH2OHHOCH3HOA.该物质与苯酚属于同系物,遇FeCl3溶液呈紫色B.滴入酸性KMnO4溶液振荡,紫色褪去,能证明其结构中存在碳碳双键C.该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共平面D.1mol此物质分别与浓溴水和H2反应时最多消耗Br2和H2分别为4mol和7mol12.短周期主族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已知A、C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A、B、C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5,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A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简单离子的半径:B>C>D>AB.B与C形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能稳定存在C.C与D都可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且漂白原理相同D.B与D形成的化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显酸性【解析】由题意可知,A、B、C、D四种元素位于第二周期或第三周期,由A、C的原子序数之差为8可知,A、C在同一主族,令B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A、C的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x,则x+2x+2x=15,解得x=3,再根据短周期元素A、B、C、D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则A为O,B为Al,C为S,D为Cl。

A项,O2-和Al3+外层电子结构相同,有2个电子层,Al 3+原子序数大于O 2-,离子半径O 2-较大,S 2-和Cl -外层电子结构相同,有3个电子层,离子半径均较大,且Cl -原子序数大于S 2-,离子半径S 2-较大,所以C>D>A>B ,故A 项错误;B 项,B 与C 形成的化合物Al 2S 3在水溶液中不能稳定存在,会发生完全双水解生成Al(OH)3和H 2S ,故B 项错误;C 项,S 与Cl 分别可以形成具有漂白性的化合物SO 2、HClO ,二者漂白原理不同,故C 项错误;D 项,B 与D 形成的化合物AlCl 3溶于水会发生水解生成HCl ,所得溶液显酸性,故D 项正确。

13.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C)A .图1表示同温度下,等体积的pH =1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 的变化曲线,其中曲线Ⅱ为盐酸,且b 点溶液的导电性比a 点强B .图2中纯水仅升高温度,就可以从a 点变到c 点C .图2中在b 点对应温度下,将pH =2的H 2SO 4溶液与pH =10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D .用0.0100mol/L 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1000mol/LCl -、Br -及I -的混合溶液,由图3曲线,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Cl -【解析】图1中等体积相同pH 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加水稀释后,盐酸的pH 变化较大,故曲线Ⅰ为盐酸,A 项错误;图2中,纯水仅升高温度,c (H +)和c (OH -)都增大,但两者仍然相等,c 点c (H +)和c (OH -)不相等,B 项错误;在b 点对应温度下K w =10-12,将pH =2的H 2SO 4溶液与pH =10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C 项正确;D 项,-lg c (X -)的值越大,代表该离子的浓度越小,由图3可以知道,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标准溶液后,I -的浓度最小,则I -首先沉淀,故D 错误。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A .某种放射性元素X 的半衰期为T ,现有50个这种原子核,经历一个半衰期T 后,一定有25个X 原子核发生了衰变B .中子星的密度高达1016~1019kg/m 3,像这样的天体表面的引力,牛顿的引力定律仍然适用C .加速度的定义式是a =F mD .电子是最早发现的轻子【解析】半衰期是一个统计规律,对大量的原子核才成立,所以A 错;在中子星如此高密度的天体表面,牛顿引力定律并不适用,所以B 错;加速度的定义式是a =Δv Δt,所以C 错,D 正确。

15.2018年1月31号晚上,月亮女神上演152年一次的“月全食血月+超级月亮+蓝月”三景合一的天文奇观。

超级月亮的首要条件是月亮距地球最近,月亮绕地球运动实际是椭圆轨道,距离地球的距离在近地点时为36.3万千米,而位于远地点时,距离为40.6万千米,两者相差达到10.41%,运行周期为27.3天。

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C)A .月球在远地点时绕行的线速度最大B .每次月球在近地点时,地球上同一位置的人都将看到月食C .有一种说法,月球的近地点越来离地球越远,如果一旦变成半径大小等于远地点距离40.6万千米的圆轨道时,那么月球绕地球的周期将变大D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远地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在近地点的机械能【解析】月球在远地点线速度最小;由于地球的自转,那么地球同一位臵的人不一定都能看到月食;近地点变远,远地点不变,长半轴变大,根据开普勒定律可知周期变大,所以C 正确;而卫星在同一轨道上(不论是圆轨道还是椭圆轨道)机械能守恒。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