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
、揭题导入(出示:伯牙绝弦)
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一篇古文,请同学们举起右手,伸出食指,跟老师一
起写课题。
(板书课题,生书空)
写字要一笔一画,一丝不苟。
“绝”字的绞丝旁表示与丝线有关,从刀表
示人用刀断丝。
读过这个故事了吗?
这是一个关于谁和谁的故事?
没错,伯牙和钟子期就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
(出示:课文插图与人物名)故事发生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伯牙是晋国的上大夫,琴艺高超, 被人誉为“琴仙”,传说有一年的中秋节,伯牙奉晋王之命出使楚国,途经汉阳江口,一时兴起,在江边弹琴,优美的琴声吸引了打柴归来的樵夫钟子期, 两个人就这样因为音乐走到了一起,于是就有了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一一伯牙绝弦。
“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
对,是说伯牙把琴摔碎,不再弹琴。
那么被人誉为“琴仙”的伯牙为什么要绝弦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
请打开课本第137页。
在读课文之前,请同学们先观察课文,课文里有两个小老师,一个是括号里的拼音,另一个是课文下边的注释。
(出示:原文与导学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再读一读注释,把句子读通。
好,注释和拼音这两个小老师同学们都用好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
请同
学们一块儿来读读屏幕上这两个带有注音的词。
(出示“善哉” “峨峨兮”) (生齐读)
这两个字又是什么意思呢?
对,是语气词。
其实注释里已经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了。
(出示:“哉”“兮”的注释)
咱们把这两个词语放到句子中去读一读。
谁来?
(出示原文,二、三句字 体变红)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你看,注释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词语,还能帮助我们朗读呢!
这么难读的句子都读好了,谁能一口气把这篇课文读下来?(指名读)
组词语与导学提示)
这三组词语在课文里没有注释,如果你能把它们的意思也弄懂了,就能把 课文读得更
好。
下面请同桌互相交流,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先说说词语的意思, 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第一组,这一组,压力比较大。
课文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善” 字呢。
(出
示:四个“善”字)
前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后面两个“善”是一个意思,前面两个“善” 是“擅长”的意思,后面两个“善”是“好”的意思。
谁能再说说句子的意思。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说:
啊,雄伟得像泰山一样!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好啊,广大得 像江河一样!”
很好,我们再来看第二组。
(出示:念、必得之) 其实我们还可以把课文读得更好。
请看大屏幕。
(出示课文、无注释的三
“好
“伯牙所念”的“念”是“心里所想”的意思,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就是钟子期总能准确地道出伯牙心里所想的东西。
对,说的非常清楚,再来看第三组。
(出示:谓、乃)
“谓”是“认为”的意思,“乃”是“于是”的意思,伯牙认为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就摔破琴,终身不再弹琴了。
有了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相信我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
请齐读(出示全文)
三、朗读背诵
同学们读得太好了!读书是越读越有滋味的,读古文和我们读现代文不一
样,古人读书讲究吟咏,讲究节奏,讲究韵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找找古人读书的感觉。
咱们合作读一读。
(出示五句话,竖行排列)
你们来读黑色字体的句子,老师来读红色字体的句子。
就是这样,速度放慢一点儿,这古文的感觉就出来了,抓住这种感觉,咱们换过来再读一遍。
F面请一位同学来当伯牙,一位同学来当子期。
(伯牙和子期配合得是默
契啊!)
再请男生和女生也分别来读一读,抓住刚才的感觉和味道。
那么老师把每一句话的后半句给去掉了,你们还能读吗?
相信你能行!(出示半填空式,学生背诵)
四、理解故事
同学们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把一篇古文给背下来了!有句话说,书
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先自己在本子上练一练。
(出示: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个故事)
谁先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
真有故事的味道!看来同学们都把这个故事读懂了。
伯牙和子期之间到底是一份怎样的深情厚谊啊!让我们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八月十五的晚上,(出示图片)汉阳江边,皓月当空,琴声阵阵,伯牙和子
期一个鼓,一个听,当伯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不由得赞叹道子:善哉,峨峨
(出示句兮若泰山!)
当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听得如痴如醉,再一次发出由衷的赞叹
(出示句子: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子期!除了这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伯牙心里所想,钟子期真的都能从琴声里听出来吗?咱们来试一试。
老师来当伯牙,你们来当子期,请听我弹上一曲,看哪位善听的子期能听懂我的琴声,发出由衷的赞叹。
(出示填空)
我志在徐徐清风,你钟子期曰
我志在依依杨柳。
我志在皑皑白雪。
我志在茫茫大海。
无论我伯牙心里想到什么,你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我的心意,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讲就是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出示句子)
好一个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板书:所念必得)
伯牙和子期一个所念,一个必得,你觉得这时候我们可以用哪个成语来形容他们之间的情谊?——心心相印、心有灵犀。
假如你就是伯牙,得遇钟子期这样的朋友,你会发出怎样的感慨呢?拿起
你的笔,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出示)
“伯牙得遇钟子期,欣喜若狂,不由得感慨道:善哉!善哉!
是呀,正是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对伯牙来说,子期就是他的什么?
(师板书:知音)
有道是“相识满天下,知音能几人”,传说这次相遇让伯牙和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可是,万万没想到的是,当伯牙兴冲冲地
赶到汉阳江边,他见到的不是子期,而是一座冰冷的墓碑!
(出示:子期死,
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请同学们齐读)
是啊,破琴绝弦,那是绝了伯牙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啊!一起读这句话一一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古书中记载,伯牙悲痛欲绝,在子期墓前写下这样一首短歌:让我们一起来吟诵(出示:短歌)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
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
但见/一抔土, 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
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
子期/子期兮,你我/千金义;三尺瑶琴/为君死,此曲终兮/不复弹!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言!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
五、传唱知音
这就是《伯牙绝弦》的故事,这就是知音难觅的故事,这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像这样千古传唱的故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外可以再搜集一些来读。
这就是经典的魅力!让我们怀着对伯牙子期的这份敬意,怀着对知音的无限向往,
起将这个故事传诵!(请再次齐读全文)(出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