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外拓展训练试题:最后一课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外拓展训练试题: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
一、基础知识
1.都德是著名小说家,该文以为背景。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
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
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
D.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
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祈祷督学 B.思量墙璧
C.惨白阻塞 D.戒尺溜冰
4.选出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

答:()
A. 喧嚷扰乱
B. 声音大而杂
C. 喧哗沸腾
D. 喧哗热闹
2)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

答:()
A. 惊叹
B. 惊奇
C. 纳闷
D. 心里不明白
3)“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

”答:()
A. 批评指责
B. 处罚
C. 埋怨
D. 严厉地责骂
5.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

1)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2)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
(塞进、装进、送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3)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敬佩、敬仰)。

6.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
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

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附:参考答案
1.法国;普法战争
2.A
3.B
4.1)D 2.)B 3)A
5.1)喧闹 2)塞进 3)敬意
6.B
二、类文阅读
郑振铎的“最后一课”周惠斌
1941年,上海这座远东第一大城市的许多地方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了。

12月8日上午,
暨南大学的校长办公室里,老校长怀着异常沉痛的心情,主持着紧急而简短的校务会议。

他噙着眼泪,用颤抖的声音向到会的教师宣布:“据来自报社的最新消息说,今天早上,日本兵占领了租界,把英国兵缴了械,黄浦江上的一只英国炮舰被轰沉,一只美国炮舰投降了……日本兵正依照着预定的计划,开始从虹口开进租界。

”老校长低沉的语调掩抑不住心头的愤懑,“……课照常进行,但是只要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时,立刻停课,将这所大学关闭。

”校长室里一片沉寂,教师们个个神色黯然。

文学院院长、著名学者郑振铎先生更是紧蹙着浓眉,他的眼里闪射着一种异样的光芒,忧愤、悲切、伤痛、仇恨……复杂而难以言喻。

上课的铃声敲响了,郑振铎像往常一样捧着厚厚的讲义夹,走进教室,只是步履显得十分沉重。

教室里依旧挤满了听课的学生,他们仍然端坐在各自的座位上,摊开笔记本,鸦雀无声地准备聆听郑先生的讲课。

郑振铎神情肃穆地环视着教室,鼻翼不由地抽噎了一下,但还是忍住了眼泪。

“今天的事,你们大概都已经知道了。

我们已经决定,一看到一个日本兵或一面日本旗经过校门,立即停课。


郑振铎心里明白这“最后一课”的意义,他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

这一堂课,他讲得格外的亲切,学生们也心无旁骛,不停地做着笔记,即使平时最不认真的学生,这时也开始用功起来。

10点30分,不幸的时刻终于到来了,隆隆的车鸣声从远处清晰地传来,车轮沉重地滚动着,仿佛碾压在暨南大学所有师生的心头,令人沉闷得喘不过气。

不一会儿,满载着日本兵的军用卡车慢慢地逼近了校门。

从学校顶楼的窗口望去,可以清晰地看见,萧瑟的北风中,“太阳旗”鼓满着嚣张的气焰,盛气凌人地招摇而至。

郑振铎停止了讲课,镇定,安详,没有一丝紧张的神色。

他挺直了身体,做了个立正的姿势,毅然合上了讲义夹,严肃而又坚决地宣布:“现在下课!”学生们随之站了起来,没有迟疑,没有踌躇,没有伤感,没有悲哀,他们都已知道应该怎么办,应该走向哪里。

许久,教室里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几个女同学忍不住发出低低的啜泣声。

暨南大学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像这天那样坚决、统一,从校长到工役,从教师到学生,所有的人用热血铸就的身躯,迈着“可杀而不可辱”的脚步,走出教室,集合在教学大楼前,炽热的心将他们紧紧地联结在了一起……
从此,暨南大学在上海暂时结束了她的使命。

郑振铎在暨大所上的“最后一课”,也成了他教书生涯中的“最后一课”。

但郑振铎先生在这最后一课中所表现出的崇高的爱国精神、报国壮志,却深深地教育、影响着许许多多要求进步的青年学生。

鉴赏要点
课文与选文都是以外族入侵、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为背景,通过描写在最后一堂课上,学生努力地学习本国语言,老师格外珍视这一堂课,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问题探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暨.南( ) 愤懑.( ) 神色黯.然( ) 紧蹙.( )
步履.( ) 抽噎.( ) 嚣.张( ) 啜.泣( )
2.解释下列词语。

(1)踌躇:
(2)盛气凌人:
(3)鸦雀无声:
3.试比较本文中的郑振铎先生和《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有哪些相同之处?
4.本文的主题是否与《最后一课》主题相同?谈谈理由。

附:参考答案
1.jìmènàn cùlǚyēxiāo chuò
2.(1)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2)骄傲自大,气焰逼人。

(3)形容非常安静。

3.处境相同:他们都是亡国之民。

身份相同:都是教师。

他们对祖国语言的珍视相同。

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生眼中的形象也相同。

韩麦尔先生“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郑振铎“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一个超人,可以把所有的知识凝聚在一堂课中,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给学生”。

他们的爱国精神相同。

4.相同。

两篇文章都足以外族的入侵、民族处于生死存亡之际为背景,通过描写在最后一堂课上,学生努力地学习本国语言,老师格外珍视这一堂课,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中考回应
例1 (2010·温州)下列选项中,前后意思不对应的一项是( )
A.愚公移山——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
C.塞翁失马——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D.囊萤映雪——临死抱佛脚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D项中“临死抱佛脚”原意为临死信佛,以求保佑,有临渴掘井之意。

后称平时无准备而事急时仓猝张罗为“临死抱佛脚”。

与“囊萤映雪”形容刻苦攻读的典故的意思不对应。

答案D
例2 (2010·烟台)综合性学习。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开幕。

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为主题,向世界展示山东的风采。

班级开展“走进山东馆”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各题。

(1)你是怎样理解山东馆“齐鲁青未了”这一主题的?
(2)右图为山东馆。

场馆设计体现“海岱(指泰山)交融”的理念。

请你写一段文字,说说场馆外形设计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

(3)完成下面的对联,展示山东的人文底蕴和自然风光。

上联:儒家仁,墨家爱,人文精华
下联: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句、图片的理解和对联的知识。

平时要多阅读,多积累,夯实基础。

仔细观察画面,抓住特征突出山东特色,对联要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要求。

示例(1)“齐鲁青未了”喻指山东自然风光秀美,社会经济发达,人文精神绵延不绝,未来发展会更美好。

(2)中间凸起部分代表泰山,周围的波浪代表海洋,山海相融,突出了山东特色。

(3)下联:泰山雄,黄河壮,自然奇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