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热加工原理

金属热加工原理

金属材料与热加工基础试题填空题;金属中常见的晶格类型有哪三种;1、体心立方晶格2、面心立方晶格3、密排立方晶格金属有铬、钨、钼、钒、及&铁属于(体心立方晶格)金属有铜、铝、银、金、镍、y铁属于(面心立方晶格)金属有铍、镁、锌、钛等属于(密排立方晶格)金属的晶体缺陷:按照缺陷的几何特征,一般分为以下三类:1.空位和间隙原子(点缺陷)2.位错(线缺陷)3.晶界和亚晶界(面缺陷)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一般来说,在常温下细晶粒金属比粗晶粒金属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

工业中常用以下方法细化晶粒1.增加过2.变质处3.附加振动4.降低浇注速度二元合金的结晶过程二元合金相图的基本类型有匀晶相图、共晶相图、包晶相图、共析相图等。

铁碳合金在固态下的基本相分为固溶体与金属化合物两类。

属于固溶体的基本相有铁素体和奥氏体,属于金属化合物的有渗碳体。

1.铁素体(F)碳溶入&铁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铁素体,2.奥氏体(A)碳溶入y铁中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3.渗碳体(Fe3C)铁与碳组成的金属化合物称为.渗碳体,第四章铁碳合金相图根据相图中S点碳钢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共析钢(含碳量小于0.0218%)的铁碳合金,其室温组织为铁素体。

2亚共析钢(含碳量等于0.0218%到2.11%)的铁碳合金,其室温组织为珠光体+铁素体。

3过共析钢(含碳量等于0.77%到2.11%)的铁碳合金,其室温组织为+二次渗碳第五章钢的热处理一般加热时的临界点用Ac1、Ac3、Accm来表示;冷却时的临界点用Ar1、Ar3、Arcm来表示。

共析碳钢的过冷奥氏体在三个不同的温度转变,可发生三种不同的转变:珠光体型转变、贝氏体型转变、马氏体型转变。

珠光体型转变有区别起见,又分为珠光体、索氏体、和托氏体三第二节金属的塑性变形单晶体的塑性变形的方式有两种:滑移和孪生(孪晶),而滑移是单晶体塑性变形的主要方式。

多晶体的塑性变形的方式有两种:晶内变形和晶间变形。

(二部分)简答题(一)淬火方法:目前常用淬火的方法有以下几种?答:(1)单介质淬火叙述)(2)双介质淬火3)马氏体分级淬(4)贝氏体等温淬5)冷处理(二)简述合金元素在钢中的作用?答:(1)强化铁素体(叙述)(2)形成合金碳化物(3)阻碍奥氏体晶粒长大(4)提高钢的淬透性(5)提高淬火钢的耐回火性晶体:是指原子(离子、分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则地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体;晶格:是指原子(离子、分子)在空间无规则排列的物体;晶胞:通常只从晶格中选取一个能完全反应晶格特征的、最小的几何单元来分析晶体中原子的排列规律,这个最小的几何单元成为晶胞;晶粒:多晶体中每个外形不规则的小晶体;晶界:晶粒与晶粒间的界面;共晶转变:在一定温度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同时结晶出成分一定的两个固相的过程;结晶:原子从排列不规则的液态转变为排列规则的晶态的过程。

二、问答题1.金属中常见的晶体结构有哪几种?答:(1)体心立方晶格(2)面心立方晶格(3)密排六方晶格2.实际晶体的晶体缺陷有哪几种类型?答:(1)点缺陷(2)线缺陷(3)面缺陷3.固溶体的类型有哪几种?答:(1)间隙固溶体(2)置换固溶体4.纯金属的结晶是由哪两个基本过程组成的?答:(1)晶核的形成(2)晶核的长大5.何谓过冷现象和过冷度? 过冷度与冷却速度有何关系?答:(1)过冷现象: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低于理论结晶温度;过冷度: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的差;(2)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大,过冷度就越大,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就越低。

6.晶粒大小对金属的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细化晶粒的常用方法有哪几种?答:(1)一般情况下,晶粒越细,金属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就越好;(2)①增加过冷度②变质处理③振动或搅拌7.什么是共析转变?共晶转变与共析转变有何异同?答:(1)共析转变:在恒定的温度下,由一个特定成分的固相同时分解成两个成分和结构均不同的新固相的转变(2)①共晶反应母相是液相,而共析反应的是固相;②共析反应较共晶反应需要更大的过冷度:③共析反应常出现母相与子相的比容不同而产生容积的变化,从而引起大的内应力。

第3章铁碳合金状态图(重点熟悉铁碳合金状态图)一、名词解释1.同素异构转变:金属在固态下随温度的改变,由一种晶格转变为另一种晶格的现象2.铁素体(F):铁素体是碳在α-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体心立方晶格。

性能与纯铁相近,塑性、韧性好,强度、硬度低。

它在钢中一般呈块状或片状。

奥氏体(A):奥氏体是碳在γ-Fe中形成的间隙固溶体,面心立方晶格。

因其晶格间隙尺寸较大,故碳在γ-Fe中的溶解度较大,有很好的塑性。

渗碳体(Fe3C):铁和碳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复杂晶格的间隙化合物。

渗碳体具有很高的硬度,但塑性很差,延伸率接近于零。

在钢中以片状存在或网络状存在于晶界。

在莱氏体中为连续的基体,有时呈鱼骨状。

珠光体(P):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铁素体和渗碳体呈层片状。

珠光体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塑性较差。

莱氏体(Ld):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莱氏体中,渗碳体是连续分布的相,奥氏体呈颗粒状分布在渗碳体基体上。

由于渗碳体很脆,所以莱氏体是塑性很差的组织。

二、填空题1.珠光体是由铁素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共析组织)。

2.莱氏体是由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机械混合物(共晶组织)。

3.奥氏体在1148℃时碳的质量分数可达2.11%,在727℃时碳的质量分数为0.77%。

4. 根据室温组织的不同,钢可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和过共析钢。

.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珠光体;亚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过共析钢的室温组织为珠光体+Fe3CⅡ。

6.碳的质量分数为0.77%的铁碳合金称为共析钢,其奥氏体冷却到S点(727℃)时会发生共析转变,从奥氏体中同时析出铁素体和渗碳体的混合物,称为珠光体。

7.奥氏体和渗碳体组成的共晶产物称为莱氏体,其碳的质量分数为6.69%。

8.亚共晶白口铸铁碳的质量分数为2.11%~4.3%,其室温组织为P+Fe3CⅡ+Ld‘。

9.过共晶白口铸铁碳的质量分数为4.3%~6.69%,其室温组织为Ld’+Fe3CⅠ。

10.过共析钢碳的质量分数为0.77%~2.11%,其室温组织为P+Fe3CⅡ。

11.亚共析钢碳的质量分数为0.0218%~0.77%,其室温组织为F+P。

三、选择题1.铁素体为____A____晶格,奥氏体为__B_____晶格。

A. 体心立方B. 面心立方C. 密排六方D. 复杂的2.Fe-Fe3C状态图上的ES线,用代号__B____表示,PSK线用代号__A___表示。

A. A1B. A cmC. A33.Fe-Fe3C状态图上的共析线是____C______,共晶线是____A_____。

A. ECF线B. ACD线C. PSK线四、判断题1.金属化合物的特性是硬而脆,莱氏体的性能也是硬而脆,故莱氏体属于金属化合物。

( ×) 2.渗碳体中碳的质量分数为6.69%。

( √)3.Fe-Fe3C状态图中,A3温度是随碳的质量分数增加而上升的。

( ×)4.碳溶于α-Fe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称为奥氏体。

( ×)第4章钢的热处理(重点掌握C曲线中各区域和温度点的意义)1.何谓钢的热处理?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哪些?答:(1)将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与性能的工艺。

(2)①整体热处理: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②表面热处理: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和激光加热表面淬火;③化学热处理:渗碳、渗氮、碳氮共渗等2.简述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形成的过程。

答:共析钢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以下4个阶段:①奥氏体晶核的形成②奥氏体的长大③残余渗碳体的溶解④奥氏体成分的均匀化3.为什么要控制奥氏体晶粒大小?如何控制奥氏体晶粒的大小?答:(1)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将影响冷却形成后钢的组织和性能(2)①钢在加热过程中,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获得更细小而均匀的奥氏体晶粒;②快速加热和短时间保温4.解释下列名词:•(1) 索氏体、托氏体、贝氏体、马氏体;索氏体:在650~600℃温度范围内形成层片较细的珠光体。

托氏体:在600~550℃温度范围内形成片层极细的珠光体。

贝氏体:在含碳量过饱和的α相基体上弥散分布的细小的碳化物亚稳组织;马氏体:奥氏体以大于νc 的冷却速度冷却时,过冷奥氏体直接冷却到Ms线以下,奥氏体就转变为了马氏体。

•(2) 过冷奥氏体、残余奥氏体;过冷奥氏体:当温度降到A1以下的时候,处于过冷状态的奥氏体残余奥氏体:Mf转变结束后剩余的奥氏体。

••(3) 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淬火;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后,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似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正火:将工件加热到ACc3或ACcm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后从炉中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的热处理工艺。

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的适当温度,经保温后,以大于该钢的淬火临界冷却速度进行冷却,以获得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回火:将淬火钢重新加热到A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后冷却到室温的热处理工艺。

表面淬火:通过对零件表面的快速加热,使其很快达到淬火温度,在热量尚未充分传到心部时立即进行淬火。

•(4)淬透性、淬硬性;淬透性:钢在淬火后获得淬硬层深度大小的能力。

淬硬性:钢在淬火后获得最高硬度的能力。

•5.珠光体类型组织有哪几种?它们的形成条件和性能方面有何特点?答:(1)三种。

分别是珠光体、索氏体和屈氏体。

(2)珠光体:是A1至650℃之间范围内等温转变所获得的粗层片状的渗碳体和铁素体构成的共析体;索氏体:是在650~600℃温度之间等温转变所得的层片较细的珠光体。

屈氏体:是在600~550℃温度范围内形等温转变所获得的更细的层片状珠光体。

珠光体片间距越小,相界面积越多,塑性变形的抗力越大,即强度、硬度越高,同时,塑性和韧性也有所改善。

6.简述贝氏体的性能特点。

答:上贝氏体:强度、硬度较高,较易引起脆断;下贝氏体:强度、硬度、塑性和韧性均高于上贝氏体,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7.生产中常用的退火方法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场合?答:(1)生产上常用的退火操作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扩散退火和去应力退火。

(2)①完全退火和等温退火用于亚共析钢成分的碳钢和合金钢的铸件、锻件及热轧型材;有时也用于焊接结构。

②球化退火主要用于共析或过共析成分的碳钢及合金钢。

③扩散退火主要用于合金钢铸锭和铸件;④去应力退火主要用于消除铸件、锻件、焊接件、冷冲压件(或冷拔件)及机加工的残余内应力。

8.举例说明钢的淬透性、淬硬深度和淬硬性三者之间的区别。

9.回火的目的是什么?淬火钢在回火过程中显微组织发生哪些变化?答:(1)回火的目的是降低淬火钢的脆性,减少或消除内应力,使组织趋于稳定并获得所需要的性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