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教育PPT课件
归纳: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呵护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 前呈现出他的无限生机,我们才会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高贵与美 丽,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 的顿悟与喜悦。
2、每个同学都可以上台发言,谈谈怎样让珍贵 的生命过得有意义,怎样利益社会,利益他人。
案例:柯维教授的实验 柯维曾在大学课堂上作过一个“震撼人心”的实验,即要求学生假定只剩一学期的生命,该如何 好好把握这最后的学习机会。经过省思,学生有了不少新的感受和发现。 然后把时间缩短为一周,从这个角度来检讨自己,并逐日记下心得。
7、与人坦率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与痛苦。
五、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
从生命的死亡开始,使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建 立正确面对死亡的态度,降低对死亡的恐惧和焦 虑,理性分析对死亡的看法和情感。
死亡教育可以增加个人觉醒到死亡在个人生命 中所扮演的角色,帮助以虔诚、理解及庄严的态 度面对生命。
3、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 谈,不如起而实行。
4、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後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不能期望未来 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
5、对是非之争辩,只要自己认清真理正义之所在,纵使违反众议,也应挺身而 出,站在正义的一边,坚持到底。
6、莫使自己的生活僵化,为自己在思想与行动上留一点弹性空间,偶尔放松一 下身心,将有助於自己潜力的发挥。
我的诞生——认识生命,了解生命诞生的艰辛
每个人不论性别、种族、血统、国别,他们都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体,都是父母爱。 一个生命的诞生不仅仅是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这么 简单。
他(她)是妈妈七百万卵原细胞。中杀将出来的前500强(女人 一生排出400~500个成熟卵子),——必须排在第100-249 之间;4-16亿的精子中只有他成功了——当年他是上亿中最杰出的 一个;
2、有谁知道林肯的失败次数,他在21岁时做生 意失败,22岁是角逐州议员落选,24岁是做生 意再次失败,26岁时爱侣去世,27岁时一度精 神崩溃,曾想到自杀,34岁是,角逐联邦众议员 落选,36岁时再次落选,45岁时角逐联邦参议 员落选,47岁是提名副总统落选,49岁是角逐 联邦参议员再次落选,52岁时当选为美国第16 届总统
六、珍爱生命
撒哈拉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 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们为了是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 接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 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一条蟮鱼在油锅中被煎时却始终弓 起中间的身子是为了保护腹中的鱼卵;一只母狼望着在猎人的陷阱 中死去的小狼,而在凄冷的月夜下呜呜嚎叫。 其实,不仅仅只有人类才拥有生命神性的光辉。
生命需要用真心演绎,需要尽全力走好每一步, 那生命的道路就是美的极致,如果能够体会乘兴 而行是一种奔放的生活情趣,那么尽兴而归就体 现了果敢、利落、勇于取舍的生活态度,蕴藏着 处世济身的大智慧。
四、自我与他我,自我实现
了解个体与他人、社会的共存关系,发现并会欣赏他 人的优点,了解尊重别人及彼此互助的重要性,认识群 体的力量,发展人际交往技巧,关心爱护他人。
1、主持人组织全班做人际沟通团体活动
2、活动后每个同学谈体会
使学生认识到自我的独特性与优点,自尊自信,了解自我潜能, 自我生涯规划,在工作中实现自我理想。
五、对希望自己的人生能臻于自我实现的人,马斯洛有以下建议:
1、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宽,莫使心胸像个瓶颈。
2、在任何情境中,都尝试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做决定。
最后,死亡的存在使我们能时刻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人虽然是万物 之灵,但生命自身却相当的脆弱,十分容易受到外在的和自我的伤 害。人的此在生命只有一次,死亡意味着人们此生的完全结束,这 就时刻提醒我们要保护自己脆弱的生命,不要使之受到损伤,更不 要沦入非正常的死亡。我们不仅要细心地保护自我的生命,还要通 过各种锻炼和养生努力地活够大自然赋于我们的自然寿命,而且在 任何的情况下,都不要采取自杀的过激行为。人生中的挫折固然很 多,人生中的痛苦虽然强烈,但我们出于对生命的珍惜态度咬咬牙 也就会过去的。自杀不仅是人生中的怯弱行为,更是对神圣生命的 亵渎,它也是一种最不好的解决生死问题的方式。对自杀者而言, 人生的所有问题似乎都得到了解决,但对社会和死者的亲人来说, 令人痛心的一大堆问题才刚刚开始,这如何是解决生死问题的良方 呢?
有生必有死,每个人从出生那一刻便一步步 迈向死亡,但什么时间死,以何种方式死,以何 种姻缘死,谁都无法确定。
人生难得,寿命无常,坦然面对这一伟大的 生死法则,珍爱生命,珍爱自然, 让难得的生命 过得有意义、有价值,才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做的。
死亡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 理解生与死是人类自然生命历程的必然组成部分,从而 树立科学、合理、健康的死亡观;可以消除人们对死亡 的恐惧、焦虑等心理现象,教育人们坦然面对死亡;使 人们思索各种死亡问题,学习和探讨死亡的心理过程以 及死亡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为处理自我之死、亲人之死 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可以勇敢地正视生老病死的问题, 加深人们对死亡的深刻认识,并将这种认识转化为珍惜 生命、珍爱健康的强大动力,进而提高自己的生命和生 活质量;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人生包括优生、优活、优死 三大阶段,以便使人们能客观地面对死亡,有意识地提 高生命质量。
3、韩信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在自己的家 乡时没人理解他,只是靠一个洗衣妇才能有饭吃。 而且经常被家乡人凌辱,有一次一个无赖要让他 受胯下之辱。为了今后的成功,韩信默默地承受 着一切耻辱。最后才能功成名就。成为一代王侯。
桑兰,人们不会陌生,她的微笑曾经征服了大洋彼岸, 也感动了全中国。一位5岁起就驰骋体坛并曾辉煌过的中 国体操著名运动员,8年前,因意外失手于纽约赛场而高 位截瘫后,她从未抱怨,却表现出异常的坚毅和勇敢。 “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这是她的 座右铭,她用行动实现着自己的诺言,入学北大、加盟 星空卫视主持体育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 北京接力、还准备2008年伤残奥运会乒乓球赛……她不 仅奇迹般地“站”了起来,而且关注社会,关心公益, 不断用她个人的力量帮助别人,甚至将社会各界赠给她 的价值百万元的各种康复器械和残疾人生活用品全部转 赠给北京博爱医院。26岁的桑兰自信而灿烂的笑容时刻 感染着她的亲人和4;死"可以反观出"生"的真正的意义所在。任何人在"生"的阶段 时都应该生机勃勃,奋发努力;而到了死时,则应该心安坦然,无 所牵挂。其次,死亡的存在使我们能够拥有更健康的人生观。在现 实生活中,常可看见许多人埋首于求这求那,总以为拥有得越多就 越好;在为人处世时,刻薄、吝啬、毫无怜悯心,无所不为。也许 他的确成功了,拥有了很多很多,可是他在这个世界上不爱别人, 不帮助别人;当然别人也就不会爱他,也就不会帮助他。因此,他 在现世的生活就肯定相当的孤独;而当他面对死亡时,他会因为所 拥有的一切都将永久地丧失而痛苦万分。人之生死的吊诡性就在于: 人们生前拥有的少,死时就丧失的少,其痛苦也就相对要小;人们 生前拥有的越多,死时就丧失的越多,按一般的逻辑,痛苦就必然 会大。对于那些在人世间一心只知攫取者而言,这一生死的规律实 在是太不利了。
(二)六个阶段
1.生命的历程; 2.生命的乐章; 3.生命的挑战; 4. 自我实现自我与他我; 5. 揭开死亡的神秘面纱; 6.珍爱生命
一、生命的历程
包括生命的起源、个体的诞生、人的身体结构 与功能、人的生理发展、衰老与死亡过程,使学 生认识到生命是一个自然客观的产生、消亡过程, 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和必须面对的事实。
结果,有人开始给父母写信,表达对父母的爱;有人则与感情不睦的手足和好,实在 发人深省。 案例:诺贝尔奖阿弗列德的故事
诺贝尔,一个瑞典的化学家,发明了很具有威力的炸药,并且把他的公式卖给政府 做武器,因此发了大财。
一天,诺贝尔的弟弟死了,一家报纸不慎登成阿弗列德死了,报纸上他是炸药的发 明人,提升了军队大量的摧残力而致富。诺贝尔就这样获得一个罕见的机会:在生前 读到自己的死亡的报道,看到自己在哪一个方面,受到人的纪念————这个就是他 什么的总价值!他十分的惊骇!他是人们记忆中永远的死亡与摧毁力量的贩子。 案例:诺贝尔奖阿弗烈德的故事
他(她)不是每两个受精卵中胎死腹中的那个——他(她)逃过 了生命中的重大劫难;他(她)不是每二十五个中先天残疾的那 个——他(她)经受住了病毒、辐射等的考验;他(她)不是遇到 如难产、急产、窒息等出生困难的十五分之一——他顺利降生了; 他(她)不是每四十个中5岁前就夭折了的那个——胜利渡过生命磨 合期。
二、生命的乐章
使学生认识到人生来之不易,体验生命的可贵, 珍惜与尊重生命,肯定自己的生命价值,承担责 任,并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
1、主持人先谈对生命的看法
如:生命是一个立体诗篇,每个人的一生,都是 这诗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一个标点。你可 能没有成为一个美丽的词,一个引人注目的句子, 一个惊叹号,但你依然是这生命的立体诗篇中的 一个音节、一个停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这足以使你放弃前嫌,萌生为人类孕育新的歌声 的兴致,为世界带来更多的诗意。(诺贝尔的故事)
生命教育
(一)含义及目的
生命教育就是让人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难得性,从 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 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 命价值。是要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 义, 尊重与 珍惜生命的价值, 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 并将 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 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 正确的生命观。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才可能培养起坚 定的理想 信念,才可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坚韧的毅力去实 现幸福。
他捐出他的财产,设奖奖励在各个方面有成就而造福人类的人,今天人们因为这个 奖而纪念他,而不是他的炸药。
当诺贝尔在他最“成功”的时候,他的工作危害人命,危害人与人之间的信心与情 谊,他意识到他一生只做这些事情会给世界留下什么,于是他奉贤他以后的所有的生 命在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