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药]急性毒性试验

[医药]急性毒性试验


怎么做?
观察期限
※一般给药后连续观察14天
※如给药第2周内发生动物死亡或出现新的 毒性反应时,应延长观察期限
怎么做?
观察终点
※死亡
※明显毒性征状
怎么做?
观察指标 ※死亡情况 ※体重等一般情况 ※征状(Sign) ※实验室等检查
症状(symptom)
怎么做?
病理指标 ※病理学检查 ●所有动物(计划处死、濒死、死亡)都 应进行大体解剖 ●大体解剖发现异常时应进行组织病理学 检查
※5000 mg/kg剂量水平限度试验 ●方法:

存活


全存活
结束
④ ⑤
非全存活
●结果判断:同2000
mg/kg
上下法—主实验
※动物数:10只左右 ※剂量序表 ● 1.75、5.5、17.5、55、175、550、 2000 mg/kg

1.75、5.5、17.5、55、175、550、 1750、5000 mg/kg
半数致死剂量法(LD50)
经典的急性毒性实验方法
※LD50值的意义 ●用于比较药物毒性大小 ●用于计算TI(治疗指数)LD50/ED50 ●为设置I期临床试验的起始剂量提供依据
LD50法
※LD50法的不足 ●动物用量大 ●观察重点—死亡 ● LD50值受较多因素的影响,差别可达 2.44∼8.38倍 ● LD50的意义不如NOAEL和MLD

怎么做?
动物选择 种类
※对受试物敏感的动物 ※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各一种 ※非啮齿类动物种类应与长期毒性试验一 致
怎么做?
动物选择 年龄 ※通常选用健康成年动物 小鼠 5-6周龄 大鼠 6-8周龄 犬 6-8月龄 猴 3-4岁 ※拟用于儿童的药物可选用幼年动物
怎么做?
给药途径
※如临床拟用静脉给药则可仅此一种途径 ※一般采用临床给药途径加上静脉给药两 个途径 ※如不能静脉给药可改为其它途径
500 mg/kg
存活 死亡
2000 mg/kg 存活 50 mg/kg 50和500的中间剂量
死亡
5 mg/kg
固定剂量法
※预试
●两剂量间隔至少24小时
●观察期至少7天
固定剂量法
※正式实验
●动物:至少10只,雌、雄各半
●剂量:根据预试,选择可产生明显毒性
但不引起死亡的剂量
固定剂量法
※正式实验 ●结果判断
LD50法
※观察—观察期14天 ●观察重点:死亡 ●体重 ●征状 ※结果:分性别根据各剂量组的死亡率用 Bliss法计算LD50
固定计量法
●动物:首选大鼠 ●剂量:5、50、500和2000
mg/kg ●观察终点:明显的毒性反应 ●实验: 预试 正式实验
固定剂量法
※预试 ●动物:雌性,每次1只 ●剂量:根据资料选择初试剂量或
最大给药量法(限度试验)
※适用条件 ●在合理的最大给药浓度和合理的最大给 药容量的条件下仍达不到上述剂量要求 ●更高的剂量所产生的信息不具有更进一 步的价值
最大给药量法
※方法 ●一般使用10-20只动物 ●连续观察14天 ※结果 ●无动物死亡—MLD大于限度剂量 ●动物死亡<50%--LD50>限度剂量 ●动物死亡>50%需要重新设置限度剂量或改用其 他方法
怎么做?
剂量 ※化学药物最高剂量 静脉给药:2 g/kg 口服给药:2-5 g/kg ※临床拟用剂量的100-300倍
怎么做?
给药容量:各剂量组应按等容量,不等浓 度的给药原则 最大给药容量:可参考相关的文献
怎么做?
口服(包括灌胃)给药前通常禁食过夜 (至少小鼠3-4 h),但不禁水,给药后 仍需禁食2-4 h(小鼠1-2 h) 原因: ※胃内容影响给药容积 ※胃内容可能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发现毒理学研究)
怎么做?
急性毒性试验的基本要求
※两种动物 ※两种性别 ※两种给药途径
啮齿类 非啮齿类
两种动物:充分暴露受试物毒性, 若未采 用非啮齿类动物进行急性毒性试验,应 阐明其合理性。 两种给药途径:通常,给药途径应至少 包括临床拟用途径和一种能使原形药物 较完全进入循环的途径(如静脉注射)。 如果临床拟用途径为静脉给药,则仅此 一种途径即可。
累积剂量法
※结果 ●无动物死亡:MLD(minimum lethal dose 最小致死剂量)和LD50大于最高剂量 ●某一剂量动物全部死亡:MLD和LD50在该 剂量和前一剂量间 ●某一剂量动物部分死亡,MLD在该剂量和 前一剂量间,LD50位于首次出现死亡和全 部动物死亡的剂量间
累积剂量法
※结果 ●如无动物死亡,常以最高剂量给予动物 5-7天,以确定后续的重复给药试验中高 剂量的选择
上下法—主实验
※给药,每次一只动物给药
※起始剂量:序表中低于但接近LD50估计 值的剂量,或从175 mg/kg开始 ※剂量变化:动物存活,下一动物给予高 一档的剂量,反之,给药低一档的剂量, 给予低一档的剂量
上下法—主实验
※停止实验标准 满足以下标准之一可停止实验 ●连续3只动物存活 ●任意6只动物中有5只连续发生存活/死亡, 轮换
用2000 mg实 验
上下法(阶梯法)
※主要用于: ●口服化学药物的急性毒性试验 ●动物死亡发生于给药后1~2天内的药物 ※优点:节省动物
上下法
※动物 ●种类:啮齿类,一般选用大鼠 ●性别:单一性别,一般选用雌性 ●周龄:实验时8~12周 ※实验 ●限度实验:适用于毒性可能较小的受试物 ●主实验:适用于估计有明显毒性的受试物
LD50法
※动物 ●种类:小鼠 ●体重:18∼22 g/只 ●分组:一般6组 ●每组动物数:10∼20只(每组动物数相等) ●性别:雌、雄各半
LD50法
※剂量组 ●最高剂量:达到或接近使动物100%死亡 ●最低剂量:达到或接近动物0%死亡 ●中间设3个剂量组 ●另设对照组
LD50法
※剂距:0.60∼0.90,常用0.70 ∼0.8 各组间成等比级数 ※给药容量:0.2 mL/10gBW 灌胃最大容量可达0.8 mL/只
上下法—主实验
※结果: 用该方法的LD50计算软件计算LD50
累积剂量法(金字塔法)
※动物 ●种类:非啮齿类 ●数量:8只 ●性别:雌、雄各半 ●分组:分对照、给药2组 ※观察终点:死亡
累积剂量法
※剂量: 1、3、10、30、100、300、1000、 3000 mg/kg 或10、20、40、80、160、320、640、 1280 mg/kg ※方法: 从低剂量开始,隔日给予下一剂量, 直至动物死亡
上下法—限度实验
※2000 mg/kg剂量水平限度试验
●动物数:最多5只
●方法:每次1只动物给药,量动物间隔
48h,给药后观察14d
上下法—限度试验
※2000 mg/kg试验 ●结果 X OOO OXOXX OOXO OXXX OXXOO : : 进入主实验 LD50>2000 mg/kg
上下法—限度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 (单次给药毒性试验)


研究动物一次或在24小时内多次 给予受试物后,一定时间内所产 生的毒性反应。


※观察药物毒性及其毒性靶器官 ※为其它安全性试验的剂量和观察项目的 设计提供信息 ※为I期临床起始剂量的设计提供信息
什么时候进行?
※药物安全性研究中首先进行的试验 ※啮齿类 非啮齿类
剂量 存活<100% 存活100%毒 性明显 存活100%无 明显毒性 5 50 500 2000 用500 mg实 验 无严重急性 毒性危险性 高毒 有毒或高毒用 有毒或有毒 (LD50≤ 25) 5 mg实验 用50 mg实验 有毒(LD50 25~ 200) 用50 mg实验 有害 (LD50 200~ 2000) 用于500 mg 实验 LD50 >2000
近似致死剂量法
※动物 ●种类:非啮齿类 ●数量:一般6只 ※观察终点:死亡
近似致死剂量法
※剂量: 根据文献和啮齿类动物急性毒性试验结 果,估计可能出现明显毒性反应到发生 死亡的剂量范围,按50%递增法列出剂量 序列表
近似致死计量法
※※结果: 近似致死剂量范围—最高非致死剂量与 最低致死剂量间的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