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讲课后作业答案

第四讲课后作业答案

第四讲课后作业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企业外购存货发生的下列支出中,通常不应计入采购成本的是( D )A. 运输途中的保险费B.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C. 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D. 市内零星货物运杂费2、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购货时取得的现金折扣,应当( C )A. 冲减购货成本B. 冲减管理费用C. 冲减财务费用D. 冲减资产减值损失3、企业购进存货发生短缺,经查,属于意外事故造成的存货毁损,扣除保险公司及相关责任人赔款后的净损失应计入( C )A. 制造费用B. 管理费用C. 营业外支出D. 存货成本4、企业委托加工存货所支付的下列款项中,不可能计入委托加工存货成本的是( C )A. 支付的加工费B. 支付的往返运杂费C. 支付的增值税D. 支付的消费税5、需要缴纳消费税的委托加工存货,收回后用于继续加工应税消费品,由受托加工方代收代缴的消费税应当( C )A. 借记“委托加工物资”科目B. 借记“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C. 借记“应交税费”科目D. 借记“其他业务成本”科目6、企业接受捐赠一批存货,该项接受捐赠的利得应当计入( B )A. 其他业务收入B. 营业外收入C. 资本公积D. 盈余公积7、接受投资者投资取得的存货,其入账价值应当是( C )A. 投出存货的原账面余额B. 投出存货的原账面价值C. 投资各方协商确认的价值D. 该存货的可变现净值8、存货计价采用先进先出法,在存货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将会使企业( B )A. 期末存货成本升高、当期利润减少B. 期末存货成本升高、当期利润增加C. 期末存货成本降低、当期利润减少D. 期末存货成本降低、当期利润增加9、随同商品出售并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成本计入( D )A. 生产成本B. 制造费用C. 销售费用D. 其他业务成本10、随同商品出售但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其成本计入( C )A. 生产成本B. 制造费用C. 销售费用D. 其他业务成本11、企业摊销的出租包装物成本,其成本计入( D )A. 生产成本B. 制造费用C. 销售费用D. 其他业务成本二、多项选择题1、企业支付的下列款项中,应计入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原材料采购成本的有( BCE )A. 采购人员的差旅费B. 运杂费C.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D. 增值税E. 入库前挑选整理费2、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发出存货的计价应当采用( ABCD )A. 个别计价法B. 先进先出法C. 加权平均法D. 移动平均法E. 后进先出法3、计划成本法下,“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的贷方登记的内容有( BCD )A. 入库材料的成本超支差B. 入库材料的成本节约差C. 出库材料的成本超支差D. 出库材料的成本节约差E. 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解析】“材料成本差异”科目,登记存货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

取得存货并形成差异时,实际成本高于计划成本的超支差异,在该科目的借方登记,实际成本低于计划成本的节约差异,在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发出存货并分摊差异时,超支差异从该科目的贷方用蓝字转出,节约差异从该科目的贷方用红字转出。

4、企业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加工完成后直接用于销售,下列项目中应计入该委托加工物资成本的有( ABCD )A. 发出原材料的成本B. 支付的运杂费C. 支付的加工费D. 支付的消费税E. 支付的增值税三、账务处理题1、2009年4月份,甲公司的甲材料购进、发出和结存情况见下表:原材料明细账原材料名称及规格:甲材料单位:元/千克月发出和期末结存的实际成本。

答案:(1)先进先出法。

4月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1 000×50+500×55=77 500(元) 4月1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700×55+300×54=54 700(元) 4月2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1 200×54=64 800(元)4月份发出甲材料成本合计=77 500+54 700+64 800=197 000(元)4月末结存甲材料成本=50 000+197 200-197 000=100×54+800×56=50 200(元) (2)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单位成本=50 000197 2001 000 3 600++=53.74(元)4月末结存甲材料成本=900×53.74=48 366(元)4月份发出甲材料成本=(50 000+197 200)-48 366=198 834(元) (3)移动加权平均法。

4月5日购进后移动平均单位成本=50 00066 0001 000 1 200++=52.73(元)4月8日结存甲材料成本=700×52.73=36 911(元)4月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50 000+66 000)-36 911=79 089(元) 4月15日购进后移动平均单位成本=36 91186 4007 000 1 600++=53.61(元)4月18日结存甲材料成本=1 300×53.61=69 693(元)4月1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36 911+86 400)-69 693=53 618(元) 4月25日购进后移动平均单位成本=69 69344 8001 300800++=54.52(元)4月28日结存甲材料成本=900×54.52=49 068(元)4月28日发出甲材料成本=(69 693+44 800)-49 068=65 425(元) 4月末结存甲材料成本=900×54.52=49 068(元)2、甲公司4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50000元,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差异的3000元。

4月份,购进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247000元,计划成本为230000元;本月领用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50000元,其中,生产领用材料235000元,车间一般消耗12000元,管理部门耗用3000元。

要求:作出甲公司发出原材料的下列会计处理: (1) 按计划成本领用原材料 (2) 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3) 分摊材料成本差异(4) 计算月末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答案:(1)按计划成本领用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 235 000 制造费用 12 000 管理费用 3 000 贷:原材料 250 000 (2)计算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

材料成本差异率=3 00017 00050 000230 000-++×100%=5%(3)分摊材料成本差异。

生产成本=235 000×5%=11 750(元) 制造费用=12 000×5%=600(元) 管理费用=3 000×5%=150(元)借:生产成本 11 750 制造费用 600 管理费用 150贷:材料成本差异 12 500 (4)计算月末结存原材料的实际成本。

原材料科目期末余额=(50 000+230 000)-250 000=30 000(元)材料成本差异科目期末余额=(-3 000+17 000)-12 500=1 500(元) 结存原材料实际成本=30 000+1 500=31 500(元)3、甲公司的主要产品是A 产品和B 产品。

2008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A 产品和B 产品的账面价值,见下表:库存商品账面价值明细表2008年12月31日 金额单位:元(1) A 产品每台的市场售价为7600元,每台平均销售费用及税金为600元。

(2) 2008年12月15日,甲公司与M 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合同约定,2009年1月10日,甲公司按每台7500元的价格向M 公司提供A 产品8台。

(3) B 产品每台的市场售价为2800元,每台平均销售费用及税金为400元。

(4) 2008年12月20日,甲公司与M 公司签订了一份销售合同,合同约定,2009年1月5日,甲公司按每台2850元的价格向M 公司提供B 产品5台。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进行下列会计处理:(1) 分别计算A 产品和B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据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减值。

(2) 如果产品发生了减值,确定当期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并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3) 分别说明A 产品和B 产品在20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应列示的金额。

答案:(1)分别计算A 产品和B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据以判断是否发生了减值。

A 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7 500-600)=41 400(元)判断:由于A产品的账面成本为39 000元,因此,A产品没有发生减值。

B产品的可变现净值=5×(2 850-400)+4×(2 800-400)=21 850(元)判断:由于B产品的账面成本为22 500元,此前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500元,其账面价值为22 000元,因此,B产品进一步发生了减值。

(2)B产品发生了减值,确定当期应当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并编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会计分录。

B产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22 500-21 850-500=150(元)借:资产减值损失 150 贷:存货跌价准备——B产品 150 (3)分别说明A产品和B产品在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应列示的金额。

在20×8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中,A产品应按其账面成本39 000元列示,B产品应按其可变现净值21 850元列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