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施工质量要求批准:审核:编制:11.11.2 本《实施细则》所称的钢结构均包含桥梁钢结构及建筑钢结构,凡公联公司组织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中的钢梁(组合梁)、钢梯道、钢管墩柱等桥梁钢结构及交通枢纽、房建工程等建筑钢结构加工制作安装管理均应执行本《实施细则》。
钢模板、防撞护栏及方钢等钢结构加工制作安装参照执行。
1.3 管理职责1.3.1 工程总承包商为钢结构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有连带责任。
钢结构专业施工分包应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并向建设单位备案。
工程总承包商必须安排具有钢结构施工专业知识的人员驻厂,参加工程质量管理及分部、分项工程验收。
1.3.2 钢结构工程专业施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对钢结构施工制作安装质量负主要责任,企业必须具有钢结构加工制作安装资质,有完备的质量管理自检体系,详见附件3-1《钢结构工程施工企业基本情况统计表》。
严禁钢结构工程专业施工企业将钢结构工程施工转包或再次分包给他人。
1.3.3 监理单位受公联公司委托对钢结构工程专业施工进行全过程控制。
在钢结构工程开工前应制定钢结构工程专项监理方案报公联公司地区工程指挥部审核;安排具有钢结构施工专业知识的监理人员驻厂监理。
1.3.4 公联公司地区工程指挥部不定期组织相关单位及人员检查钢结构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工作及制作加工质量,并参加钢结构重要部位的检验及出厂验收工作。
1.4 钢结构工程施工依据1.4.1 施工合同1.4.2 设计文件1.5 施工及质量验收标准1.5.1 建筑钢结构工程:钢结构工程施工执行建工行业标准《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81-2002)有关规定,质量验收执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相关规定。
1.5.2 桥梁钢结构工程:桥梁钢结构工程划分及分项工程质量验收执行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桥梁钢结构工程施工及质量检验执行铁路行业标准《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
1.5.3 桥梁钢结构构件质量检验执行北京市地方标准《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2-2004。
1.5.4 桥梁钢结构工程试拼装执行北京市地方标准《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DBJ01-12-2004;1.5.5 桥梁钢结构涂装执行交通部《公路桥梁钢结构防腐涂装技术条件》JT/T722-2008等规范要求;1.5.6 桥梁钢结构工地安装执行《北京市城市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规程》DBJ01-46-2001相关规定。
2 基本规定2.1 企业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并具有国家有关部门认定的钢结构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并在专业技术、加工及检测设备、人员组织、业绩、经验等方面具有设计、制造、质量控制及管理的相应资格和能力。
2.2 企业的名称应与营业执照、资质证书名称相一致,不得使用他人营业执照、资质证书承揽工程。
2.3 企业应具有良好的银行资信和商业信誉,没有处于被责令停业、财产被接管、冻结、亏损及破产状态。
2.4 企业应具有市政大型钢结构施工制作及安装业绩,且近五年未发生质量及安全责任事故。
2.5 企业的有关人员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2.5.1应有注册在本单位的一级建造师(一级项目经理)6人。
2.5.2焊工等特种作业人员应持有特种作业人员岗位证书。
2.5.3 无损检测(UT、RT、MT)人员应持有相应级别证书。
2.5.4质控员、资料员应经过培训后上岗。
2.6企业员工应与企业签有正式劳动合同;企业使用劳务人员,应与劳务分包企业签订劳务分包合同。
2.7 企业应具有可生产重型钢结构构件的封闭式厂房,且厂房面积>2万m2。
钢结构工程应在封闭厂房施工,如特殊情况确需露天作业时,企业应提出申请报总监理工程师批准并报公联公司总工办确认后方可施工。
2.8企业应具有满足所施工钢结构的生产设备和>1,000吨/月的生产能力。
(设备目录见附件3-2《钢结构工程施工企业必备设备、试验检测仪器一览表》)2.9 企业应具有自己的理化试验室,并具备材料复验能力,能进行钢材的化学元素分析、物理性能试验。
材料检验、质量自检所需试验检测仪器,仪器目录见附件3-2《钢结构工程施工企业必备设备、试验检测仪器一览表》。
2.10企业应根据设计文件采用钢结构设计软件(如:PKPM,3D3S等)和钢结构详图转化软件(如:Structure,Stru CAD等)编制施工详图。
施工详图应向监理工程师备案后方可施工。
当设计文件需要修改时,企业应向原设计单位申报,经同意和签署文件并另行编制施工详图经监理工程师备案后方可施工。
2.11 钢结构工程开工条件2.11.1建设、设计、监理单位进行了工程建设管理文件交底;2.11.2完成施工详图,向监理工程师备案;2.11.3 主要材料已经进场并经检验合格;2.11.4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等各种技术准备工作已经准备就绪;2.11.5各种工艺评定试验及工艺性能试验完成;2.11.6各种机械设备调试验收合格;2.11.7所有生产工人都进行了施工前培训,取得相应资格的上岗证书;2.11.8 总监理工程师签署《动工报审表》。
3 原材料管理3.1钢结构工程所使用的各种规格的板材应使用首钢、包钢、邯钢、济钢、鞍钢、安阳和舞阳钢厂生产的合格产品。
使用其他厂家生产的板材,应按产品标准规定的技术条件进行化学成分、拉伸、弯曲、常温冲击、低温冲击试验并报总监理工程师和公联公司总工办批准。
3.2钢结构工程所使用的钢材、焊接材料、涂装材料、联接紧固件和剪力钉等材料的品种、规格、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应符合设计和相关标准规定,进厂材料必须有生产厂家的出厂质量证明材料。
签订的材料采购合同中所规定的材料规格、数量、品种及材料生产厂家与进厂材料一致。
3.3 所有进场材料必须进行进场检验(含见证试验,见证试验检测单位的选择原则上与工程总承包单位相同)。
进场检验应由钢结构施工单位按相关产品标准的规定进行。
3.3.1 钢材检验项目: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
检验频率:每批同牌号、同一质量等级、同一炉号、同一规格、同一轧制制度或同一热处理制度的钢材组成,每批质量不大于60t。
3.3.2 焊接材料检验项目:化学成分、熔敷金属的力学性能。
检验按《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1995、《碳钢焊条》GB/T5117-1995、《气体保护电弧焊用碳钢、低合金钢焊丝》GB/T8110-1995、《熔化焊用钢丝》GB/T 14957执行。
3.3.3 涂料(底、中、面层材料及涂层(装)体系)检验项目:附着力、耐水性、耐化学品、耐盐雾性、耐盐水性、人工加速老化及不挥发份中的金属锌含量(非富锌漆为不挥发物含量)7项试验内容(除耐化学品、耐盐水性两项指标按照C5-M-15~25年(长效型)性能要求外,其他项目按照C3-15~25年(长效型)性能要求试验)。
3.3.4 涂料进场检验频率为每单位工程进行一次复验。
3.4 钢材(碳素结构钢、低合金结构钢)、焊接材料(焊条、焊丝)、高强度螺栓以及摩擦面抗滑移系数等见证取样和送检试件应在监理单位人员的见证下封样,并送到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3.5 对标识不清的钢材、混批的钢材以及质量有疑义的钢材,应在现场监理人员的旁站监理下进行全数见证检验,其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产品标准和设计要求:3.6 钢结构加工制作过程中的材料替代、重大方案调整必须经设计单位、总承包单位以及监理单位同意。
钢结构工程的材料代用原则,应以高强度材料代替低强度材料,以厚规格材料代替薄规格材料。
4 施工组织设计4.1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参照执行北京市地方标准《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规程》DB11/T363-2006。
4.2 施工组织设计中应依照国家标准《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中的规定,将钢结构工程作为分部(子分部)工程,在其下划分零部件加工、钢构件组装、焊接、涂装、紧固连接、试拼装以及工地安装等分项工程。
4.3 施工组织设计中应明确做出焊缝排位图,并标明各条焊缝的焊缝长度、质量等级、焊缝尺寸。
4.4 施工组织设计中应依照相关标准的规定,制定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方案,质量检验方案中应包括:原材料进厂检验方案、见证取样送检方案、分项工程(检验批)检验方案、无损探伤检验方案以及无损探伤(第三方)检验方案。
5 焊接工艺评定5.1 钢结构工程在构件制作前,企业应按施工图纸及规范的要求进行焊接工艺评定试验。
生产制造过程应严格按工艺评定的有关参数和要求进行,通过跟踪检测如发现按照工艺评定规范生产质量不稳定,应重做工艺评定,以达到质量稳定。
5.2 焊接工艺评定规则5.2.1 首次采用的钢材和焊接材料必须进行评定,已评定并批准的工艺,可不再进行评定;遇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重新进行评定:--钢种改变;--焊接材料改变;--焊接方法或焊接位置改变;--衬垫改变;--焊接电流、电压、速度改变±10%以上;--坡口形状和尺寸改变超过规定;--预热温度低于规定值下限温度20℃;--电流种类及极性改变或金属过渡方式改变;--加入或取消粉状或颗粒状填充金属或切断的金属丝;--母材焊接部位涂车间防锈漆时。
5.2.2凡“评定”均应进行对接接头试验和T型接头试验。
5.2.3 企业在不同工程项目中使用同等条件焊接工艺评定资料时,应履行焊接工艺评定资料代用审批手续。
5.2.4 焊接工艺评定结果不合格时,应分析原因,制定新的评定方案,按原步骤重新评定,直到合格为止。
6 钢结构施工工艺要求6.1 一般规定桥梁钢结构焊接应按施工图的要求进行,并遵守《铁路钢桥制造规范》TB-10212-2009的规定。
建筑钢结构焊接执行《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1—2002的规定。
6.1.1 钢结构的焊接工作,必须遵守国家现行的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
6.1.2 钢结构工程的焊接,除应执行上述标准外,尚应符合本办法的工艺要求。
6.2 零件及部件加工6.2.1 一次切割下料后的剩余材料应进行余料标识,包括余料编号、规格、材质及炉批号等,以便于余料的再次使用。
6.2.2 焊接坡口加工应采用自动切割或半自动切割方法进行,严禁手工切割坡口。
6.2.3 螺栓孔孔距的偏差超过规范允许偏差时,应更换钢板、连接板。
6.3 钢结构焊接工程6.3.1 作业环境6.3.1.1 焊接作业区风速,当手工电弧焊超过8m/s、气体保护电弧焊及药芯焊丝电弧焊超过2m /s时,应设防风棚或采取其他防风措施。
制作车间内焊接作业区有穿堂风或鼓风机时,也应按以上规定设挡风装置。
6.3.1.2 焊接环境温度,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不应低于5℃,普通碳素结构钢不得低于0℃。
如焊接环境温度低于上述要求时,应将构件焊接区各方向大于或等于两倍钢板厚度且≮100mm范围内的母材,加热到20℃以上后方可施焊,且在焊接过程中均不应低于这一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