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消化科常见疾病常见技术操作及检查症状的护理

消化科常见疾病常见技术操作及检查症状的护理

胃炎患者的护理胃炎是指不同病因所引起的胃黏膜炎症。

按临床发病的急缓和病程长短,一般将胃炎分为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两大类型。

第一节急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概述急性胃炎是指由多种个病因引起的急性胃黏膜炎症。

急性胃炎主要包括:①急性腐蚀性胃炎②急性化脓性胃炎③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

病因及发病机制1.药物2.急性应激3.酒精4.十二指肠反流液5.感染或病毒摄入治疗要点(1)针对原发病采取防治措施(2)药物引起的立即停药(3)口服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4)口服保护胃黏膜药物(5)如伴有出血应急进行处理,可应用止血药物主要护理问题1.舒适的改变与上腹痛有关2.知识的缺乏缺乏关于本病的病因及防治知识3.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水电解质紊乱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患者应适当休息,减少活动。

对急性应急所致或伴有消化道出血者应卧床休息,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减轻或解除其精神紧张,保证身、心两方面得以充分的休息。

2.饮食护理饮食应定时、有规律、少量多餐,避免辛辣、生硬刺激食物,忌暴饮暴食、饮酒等。

急性大出血或呕吐频繁时应暂禁食。

3.用药护理指导患者正确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等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必要时应制酸剂、胃黏膜保护剂预防本病的发生。

4.心理护理耐心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必要时按医嘱使用镇静剂。

5.健康宣教⑴生活要有规律,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避免过度劳累。

⑵注意饮食卫生,进食应有规律,避免过热、过冷、辛辣食物及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嗜酒者应戒酒,以防酒精损伤胃黏膜。

⑶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物,使用时应同时服用制酸剂。

⑷若患者出现呕血、黑便等消化道出血的征象时,及时就诊。

第二节慢性胃炎患者的护理概述慢性胃炎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

病因及病发机制1.幽门螺杆菌感染2.饮食和环境因素3.自身免疫和遗传因素4.物理及化学因素治疗要点(1)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需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对未能检出幽门螺杆菌的胃炎,应分析其病因。

(2)有胆汁反流者,可用考来烯胺或氢氧化铝凝胶吸附。

因消炎药引起,应立即停服并用抗酸药或硫糖铝等胃黏膜保护药。

(3)腹胀、恶心呕吐的病人可用胃动力药。

主要护理问题1.腹痛与胃黏膜炎性病变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能量与喂食及消化吸收不良等有关。

3.焦虑与病情反复、病程迁延有关。

4.活动无耐力与自身免疫性胃炎致恶性贫血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对慢性胃炎病因与预防知识的了解。

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指导患者急性发作时卧床休息,并注意腹部保暖。

病情缓解时,进行适当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2.饮食护理⑴饮食治疗原则:向患者说明摄取足够营养的重要性,鼓励患者少量多餐,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原则。

避免摄入生硬、过甜、过咸、过辣的刺激性食物。

⑵制定饮食计划:与患者及家庭共同制定饮食计划,指导他们改进烹饪技巧,增加食物的色、香、味,以刺激患者食欲。

胃酸低者食物应在完全煮熟后食用。

3.用药护理遵医嘱给药以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时,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⑴胶体铋剂⑵抗菌药物。

4.心理护理及时了解患者的焦虑情绪,并采用转移注意力、深呼吸等方法来减轻焦虑、缓解疼痛。

5.缓解疼痛可采用热敷、针灸。

6.健康宣教⑴休息与活动:生活应有规律,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注意劳逸结合,积极配合治疗。

⑵饮食指导:注意饮食卫生和营养,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免过热、过冷、辛辣食物及咖啡、⑶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嗜酒者应戒酒,以防酒精损伤胃黏膜。

⑷用药指导:根据患者病因、具体情况进行相关指导;介绍药物不良反应。

⑸随访指导:定期门诊复查,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护理概述消化性溃疡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些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而造成的溃疡,一般所谓的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病因及发病机制消化性溃疡是一种由多种病因所致的异质性疾病群,即者之间的病因、发病机制可能不同,而临床表现相似。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量研究充分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消化性溃疡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如下假说。

1.幽门螺杆菌-促胃液素-胃酸学说2.十二指肠胃上皮化生学说3.十二指肠碳酸氢盐分泌减少(二)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直接作用于黏膜,透过细胞弥散入黏膜上皮细胞内,细胞内高浓度的NSAID产生毒素性作用而损害胃黏膜屏障。

此外,NSAID还可抑制环氧合酶进而消弱黏膜防御作用。

(三)胃酸和胃蛋白酶胃酸和胃蛋白酶会对自身产生消化引发溃疡。

(四)其他危险因素吸烟、饮酒、遗传等。

治疗消化性溃疡病人的药物治疗(1)减低胃酸药物①碱性抗酸药物: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及其复方制剂,中和胃酸,对缓解溃疡疼痛症状有一定效果,但愈合溃疡的疗效低。

②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其选择性竞争结合H2受体,使壁细胞胃酸分泌减少,对消化性溃疡起积极治疗作用。

不良反应少。

③质子泵抑制药:包括奥拉美拉唑、兰索拉唑等,常见不良反应少、包括头痛、腹痛、腹泻。

(2)保护胃黏膜药物①硫糖铝,作用机制主要与其黏附覆盖在溃疡面上阻止胃酸、胃蛋白酶侵袭溃疡面和促进内源性前列腺合成等有关。

其不良反应小,便秘是其主要不良反应。

②胶体次枸橼酸铋,CBS除了具有与硫糖铝类似的作用机制外,尚有较强的抗HP作用,主要用于根除HP联合治疗。

常用的有枸橼酸铋钾。

胃肠动力药物:消化性溃疡病人有胃潴留、排空迟缓、胆汁反流或胃食管反流者,(3)可同时给予促胃动力药物。

(4)根除幽门螺杆菌的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采用抗酸分泌剂、抗生素或起协同作用的铋及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

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腹痛与胃酸刺激溃疡面,引起化学性炎症反应有关。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能量与疼痛致摄入量减少、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3.焦虑与疾病反复发作、病程迁延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消化性溃疡病因、防治知识等。

5.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穿孔、幽门梗阻。

护理措施1.休息与活动溃疡活动期且症状较严重或者有并发症时,嘱其卧床休息。

病情较轻的患者应适当活动,以分散注意力。

生活有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劳累过度。

2.饮食护理合理有效的饮食能促进溃疡面愈合。

(1)食物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

若并发急性大出血伴恶心、呕吐者应禁食。

少量出血呕吐者,可进温凉、清淡流质。

(2)进餐方式:指导患者规律进食,以维持正常消化活动的节律。

在溃疡活动期,少食多餐。

3.用药护理根据医嘱给与相应药物治疗,并注意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

4.心理护理本病的发生和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

因此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

向患者介绍本病的规律及治疗效果,增强其信心。

5.疼痛的护理(1)帮助患者认识和去除病因: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机制,指导其尽量减少或去除加重和诱发疼痛的因素。

(2)指导缓解疼痛:密切观察及详细了解患者疼痛的规律和特点,并根据其疼痛特点指导缓解疼痛的方法。

6.消化道大出血的护理7.穿孔的护理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及时发现外科手术指征。

立即予以禁食、胃肠减压、建立静脉通路输液、备血等手术前准备。

及时手术治疗。

8.幽门梗阻护理轻者可进食流质饮食,重者需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准确记录出入液量,检测电解质结果。

9.手术患者的护理(1)缓解疼痛:遵医嘱用止痛药,指导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

(2)预防并发症和促进康复10.健康宣教(1)休息与活动:保持乐观情绪。

指导患者规律生活,避免过度紧张、劳累,选择适当的锻炼方式、提高机体抵抗力。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引起及加重溃疡病的相关因素。

(2)饮食指导:指导患者建立合理的饮食习惯与结构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戒除烟酒。

(3)用药指导:教育患者按医嘱正确服药,学会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不随便停药、减量,防止溃疡复发。

(4)随访指导:定期复诊。

若出现上腹疼痛节律发生变化或加剧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胃癌患者的护理概述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

病因与病发机制胃癌的确切病因不十分明确,但以下因素与发病有关。

1.环境及饮食因素2.胃幽门螺杆菌(Hp)感染3.癌前病变4.遗传基因治疗1.手术治疗为目前唯一有可能根除胃癌的手段。

2.内镜下治疗是与早期胃癌且不能耐受手术者。

3.化学治疗常用于辅助手术治疗。

4.其他治疗中药治疗、生物治疗、放射治疗等。

主要护理问题1.焦虑、恐惧与对疾病的发展缺乏了解,担忧癌症预后有关。

2.疼痛与胃十二指肠黏膜受损、穿孔后胃肠内容物对腹膜的刺激及手术切口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能量与摄入不足及消耗增加有关。

4.有体液不足的危险与急性穿孔后禁食、腹膜大量渗出,幽门梗阻患者呕吐导致水和电介质丢失有关。

5.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吻合口瘘、消化道梗阻、倾倒综合征和低血糖综合症等。

6.知识缺乏缺乏与胃癌综合治疗相关的知识。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关心患者,了解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告知有关疾病的手术的知识,消除患者的顾虑和消极心里,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使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疼痛的护理遵医嘱给止痛药,并观察用药后的疗效。

同时鼓励患者采用转移注意力,放松、分散疗法等非药物方法止痛。

3.饮食和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饮食,并少量多餐。

4.合并症的护理合并出血的患者应观察呕血、便血情况,定时检测生命体征、有无口渴及尿少等循环血量不足的表现,及时补充血用量;急性穿孔患者要严密观察腹膜刺激征、肠鸣音变化等,禁食及胃肠减压、补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必要时做好急诊手术的准备。

5.健康宣教(1)强调疾病的治愈需靠术后长期配合。

(2)强调保持乐观心态的重要性,指导患者自我调节情绪。

(3)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

(4)饮食宜少量多餐,进食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食腌、熏食物,避免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戒烟酒。

(5)讲解并发症的表现及紧急处理。

(6)定期门诊随访,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能等,注意预防感染。

肠结核和结核性腹膜炎患者的护理肠结核是结核杆菌侵犯肠道引起的慢性特异性感染。

病因及发病机制肠结核多由人型结核杆菌引起,少数患者可由牛型结核杆菌感染致病。

其感染途径有:1.经口感染为结核杆菌侵犯肠道的主要途径。

2.血行播散多见于粟粒型肺结核。

3.直接蔓延肠结核主要位于回盲部,其他部位按发病率高低依次为升结肠、空肠、横结肠、降结肠、阑尾、十二指肠和乙状结肠等,少数见于直肠。

治疗(1)抗结核药物治疗:短程化疗,疗程为6~9个月。

(2)对症治疗。

(3)适当休息,加强营养,适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D,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4)手术治疗:只限于合并症者。

主要护理问题1.疼痛与结核杆菌侵犯直肠黏膜后致炎性病变有关。

2.腹泻与肠结核所致肠道功能紊乱有关。

3.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能量与结核杆菌感染及病程迁延致慢性消耗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