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峡两岸贸易现状分析

海峡两岸贸易现状分析

海峡两岸贸易现状分析作者:郑巧渊来源:《农家科技中旬刊》2016年第10期摘要:贸易往来是海峡两岸经济交往的一种重要形式。

本文通过收集海峡两岸近15年的贸易数据来研究分析两岸贸易现状,从贸易规模、贸易结构和贸易依存度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两岸贸易呈现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多元互补,贸易依存度日益增高,贸易失衡问题日益严重等四大特点。

与此同时,本文立足海峡两岸贸易发展现状和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的大背景,为增加两岸贸易往来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贸易结构;贸易规模;贸易依存度1.引言两岸贸易发展迅猛,大陆是台湾地区最大的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市场,而台湾地区也是大陆的重要贸易伙伴。

但是两岸贸易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问题也同样突出,由于台湾地区当局的阻挠,两岸直航迟迟不能实现,极大地影响了两岸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在现有的贸易研究中,定位于两岸贸易的相对比较少,而仅有的少数成果也以定性分析为主且不够系统。

因此,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深入地分析两岸贸易的现状、发展潜力以及对台湾经济的影响,特别是直航对台湾经济的作用,既具有理论价值,更具现实意义。

本文在简要回顾两岸贸易相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简明分析两岸贸易的发展历程、现状与特点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两岸贸易的决定因素和贸易发展潜力以及对两岸贸易,特别是直航对于台湾经济的影响,最后通过以上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贸易流量2.1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流量2.1.1贸易总额逐年攀升从数据观察可见,台湾地区对大陆的贸易总额逐年攀升。

在2000年至2014年期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额、进口额和贸易总额分别增加。

在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后,进出口贸易额受挫,均有一定幅度的下降。

2010年至2014年期间,贸易额保持稳定的增长,预计在一系列刺激两岸贸易合作的政策作用下,两岸贸易额将进一步增加。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高速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两岸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对产品的需求增加,这最终会促进两岸的贸易互补。

2.1.2贸易顺差先升后降在两岸贸易额与日俱增的同时,台湾对大陆的贸易差额先后经历了贸易逆差到贸易顺差的转变。

台湾与大陆的贸易差额总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至2001年期间,台湾对大陆处于贸易逆差逐步缩小期,台湾对大陆有一定的贸易逆差,但在逐步缩小;2002至2010年期间,台湾对大陆处于贸易顺差快速增长期,在该期间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逆差快速增长,从2002年到2010年期间顺差增加了近15倍;2011年至2014年期间,台湾对大陆处于贸易顺差稳定期,该期间内台湾对大陆的顺差保持在四百亿美元,2014年出现小幅的下降,但总体保持稳定。

2.2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贸易流量2.2.1贸易总额平稳增加2000年至2014年期间,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进口额,出口额和贸易总额均有不同幅度的上升。

贸易总额的增长路径与进口额几乎保持一致,两岸贸易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2.2.2贸易逆差逐步拉大自2000年到2014年期间,大陆对台湾始终处于贸易逆差的状态。

大陆是台湾地区的第一大出口市场,两岸贸易逆差额不断扩大。

大陆对台湾贸易逆差之所以逐年扩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台湾当局对大陆实施了限制性经贸政策,即台湾当局一直实行“宽出严进”的大陆贸易政策,严格限制大陆产品的进口;大陆对台湾积极开放的经贸政策,即多种对台优惠贸易的政策,促成了对台贸易逆差的形成;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形成与发展,带动了两岸贸易强劲增长,同时使大陆对台贸易逆差持续迅速增加。

3.两岸贸易结构大陆已成为台湾最大贸易往来对象,随着两岸贸易的不断发展,两岸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也不断增加,两岸的贸易结构主要从贸易地区和贸易商品维度来考察。

3.1地区性分国别地区看,台湾出口依托大陆,进口主要来自大陆和日本。

纵观2015年台湾五大类进出口商品的国别或地区构成,大陆是台湾出口商品的主要目的地,大陆和日本是台湾进口商品的主要来源地。

但其进口来源除机电产品占有优势外,其余均低于日本。

2015年台湾对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美国和日本的出口额分别占台湾出口总额的前四,台湾贸易顺差主要来源地是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2015年顺差额321.5亿美元和230.0亿美元。

贸易逆差主要来自日本和沙特阿拉伯,逆差额分别为217.4亿美元和56.3亿美元。

3.2商品性分商品看,机电产品是台湾对大陆最主要的进出口商品。

机电产品是台湾自大陆进口最重要的商品,化工产品和贱金属及制品为第二和第三大类进口商品,进口额占自大陆进口总额的10.3%和9.6%。

光学钟表医疗设备、纺织品及原料和塑料橡胶等也是台湾自大陆进口的重要产品。

在台湾机电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及原料和家具玩具的进口市场中,大陆居台湾进口来源的首位,中国产品主要竞争对手为日本和越南等国家。

台湾对大陆出口的主要商品是机电产品、光学钟表医疗设备、化工产品和塑料橡胶,机电产品在台湾对大陆的进出口中都占较大的份额,是典型的产业内贸易。

3.3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持续性从台湾对大陆的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贸易顺差商品主要集中于大陆自台进口的前四大类产品,即机电类商品、塑料橡胶制品、纺织及其制品以及金属及其制品,该四类商品的差额基本占历年大陆对台贸易差额总额的90%左右。

大陆方面贸易逆差产生及增长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台湾方面实施限制性大陆经贸政策所导致大陆对台出口未能正常增长。

在两岸经贸交流中,台湾方面一直实行“宽出严进”的大陆贸易政策,严格限制大陆产品进口。

虽然台湾方面对此政策曾进行多次调整,但到目前为止,台湾的进口产品中,仍有2000多项产品未对大陆实施开放措施;二是大陆对台湾积极开放的经贸政策使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持续增长。

在两岸贸易间接、单向开放的局面下,大陆对台多种优惠贸易政策的制定及实施,对台湾贸易顺差的形成及发展起了较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三是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格局的影响。

目前两岸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及生产技术水平仍存在着一定落差。

在两岸产业分工与合作中,台湾比较优势主要集中于产品与技术研发、中高端产品制造及上游原料与零组件生产;大陆承接了台湾及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的传统产业,成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从而带动了从台湾的进口。

4.海峡两岸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为对外贸易系数,是指一国的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对外贸易依存度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是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进一步表示两岸贸易的紧密程度,相互依存度可表示为一国对另一国的进口(或出口)占总进口(或总出口)的比例,即所占份额的大小。

大陆与台湾之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地区之间的对外贸易依存度。

份额越高,即两岸贸易越紧密;份额越低,则两岸贸易越不紧密。

观察两岸的贸易依存度可知,台湾地区贸易依存度高达110.55%,即台湾的进出口总额占地区内生产总值的占比额,这反映了台湾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高,对外开放程度强,台湾的经济模式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系。

相对于台湾地区,大陆的贸易依存度则在一个相对较为合理的区间。

在2008年前,大陆的贸易依存度一度走强,随着金融危机的暴发,大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方式转变,大陆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路下降,至2014年,大陆对外依存度下降为41.55%,与2000年几乎持平。

4.1台湾地区对大陆的依存度逐步上升2000-2014年期间,台湾地区对大陆的进出口整体上逐步上升,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从2000年的2.89%上升到2014年的26.18%,涨幅接近8倍。

2000年到2003年期间,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存度呈高速增长。

2004到2010年期间,出口依存度平稳上升,其中,在2010年台湾对大陆的进口依存度达到近年最高值。

随后,进口依存度趋于平稳,稳定在27%左右。

相对于出口依存度,台湾地区对大陆的进口依存度增长较为缓慢,台湾对大陆的进口依存度涨幅接近3倍。

相对于出口依存度的波段性增长,台湾对大陆的进口增长较为平缓有规律,且有进一步上涨趋势。

4.2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贸易依存度先升后降2000年到2014年期间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进口依存度逐步下降。

2001年至2003年时间,进口依存度略有上升达到最高值12.9%,随后逐步下降,至2011年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进口依存度仅为7.16%。

相对于进口依存度,大陆对台湾的出口依存度表现得较为稳定,维持在2%左右上下浮动。

总体而言,海峡两岸贸易日益频繁,祖国大陆对两岸贸易依存度相比台湾对两岸贸易依存度要小得多,大陆经济的发展对两岸贸易的依赖程度小于台湾。

台湾地区对大陆的依赖,尤其是出口依赖程度相当高,而大陆对于台湾的进出口依存度则基本维持在一定水平。

这表明大陆在台湾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持续上升,而台湾在大陆的经济地位则相对稳定。

5.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巩固两岸之间的经贸关系,促进两岸增加贸易往来,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加强两岸的政治互信,有效促进两岸的经贸合作与发展。

大陆和台湾的政治问题由来已久,这极大地影响了双方经贸关系的稳定性,并且也严重影响着台湾对大陆进口贸易和直接投资等政策制定,制约台湾对大陆的经济开放度。

大陆为实现与台湾关系的融洽,不断推行积极开放的政策,甚至允许对台湾有一定的贸易逆差。

此外,台湾地区应该正视对大陆贸易依存度过高的问题,作为外向型经济体,台湾对部分出口市场的外贸依存度高是必然现象,不应因此而过分担心台湾的政治和经济安全。

因此,台湾当局应积极促进两岸贸易关系的正常化,台湾方面应减少对大陆产品的限制与歧视性做法,减少两岸不合理的贸易失衡现象。

建立相应机制或进行制度性安排,促使两岸投资贸易规范有序进行。

加速大陆产业升级,提高大陆出口商品附加值。

两岸双边贸易的产品虽有较大重合性,但是其技术含量差异显着,大陆对台湾的出口制成品中,中等、高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所占比重较进口同类产品所占比重要小很多,由此,大陆与台湾地区的产业结构的差异是造成两岸出口产品附加值差异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大陆地区应继续推进产业升级进程,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力求提高出口商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从质量上提高对台湾地区的出口层次,改善大陆对台湾地区的贸易逆差现状,将逆差保持在合理、可控的范围内。

促进两岸双向直接投资。

加强双向投资对促进两岸产业升级,进而扩大两岸双边贸易的规模、改善进出口贸易层次意义非凡。

尽管吸收台资对于贸易逆差的扩大有较强的互动关系,但仍应坚持并提升利用台资的水平,为配合大陆产业升级提供有利条件。

同时,台湾方面还应减少和取消对台商赴大陆投资的政策限制,使两岸投资在互惠互利原则下,按照市场法则开展经营活动,从而有利于两岸分工体系的深化和贸易逆差问题的改善。

加强两岸现代服务业的合作,是拓宽两岸贸易发展空间的关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