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二《归园田居》(其一) 课件
2、彻底悔悟。“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 人事,皆口腹自役。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彻底悔悟:“守拙归园田”
明确:守拙,即守住“正直善良”的本性。东晋末年 权力之争剧烈,官员皆是尔虞我诈左右逢源,没有这 种本领就无法得意于仕途。所以,正直良善之辈就会 感到压抑束缚,为了守住自己的本心,归园田是他最 好的归宿。
五、课后练习
1、背诵本诗。 2、诵读陶渊明的其他四首《归园田居》。 3、以《我看陶渊明》为题写一段话。
再读品味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四、拓展阅读
诵读陶渊明的其他四首《归园田居》。
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 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 很短。几度出仕,四十一岁还家归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明确: 1、矛盾心态
家庭:“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 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
儒家思想的影:有“大济苍生”的抱负。
现实:官场黑暗,政治腐败,仕途不得志, 难以施展抱负。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 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 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 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 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 天命复奚疑!”
《归园田居》其一
二、初步感知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有人说,陶渊明用他的 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 个人一定要选择一种不 违背本心的,能更好地 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健 康、快乐的生活方式。 不管你居高位,还是处 低位都要活得真实,能 让自己的心灵找到一块 净土,让自己的心态非 常的健康!
这就是陶渊明,他的归来,他的选择,在 我们心中留下了许多:“不为五斗米折腰”的 傲骨,厌弃官场的高洁,他不仅创作了最美丽 的诗文,且塑造了最完美的人格。它的独特艺 术个性及高尚品格深刻影响着并将继续影响一 代又一代的后来人!
《归园田居》五首
写于陶渊明辞去彭泽令后次年
展开想象还原诗人创作时情景: 何时 何地 何景 何境 何情
三、深度探究
既然“性本爱丘山”“复得返自然”,为何
还要出仕? (原文诗句回答)
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 性使然,而是失误。
陶渊明一生做官辞官多次,难道仅仅用一个 “误”字就能解释吗?
小结:“归园田”是为了保持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 正如苏轼的评价“欲仕则仕,不以求之 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陶 渊明一旦发现自己的本性不能适应污浊 的官场时,便立即抽身泥淖回归田园, 追寻心灵自由和精神独立。
陶渊明,后人称“靖节先生”。 四十一岁 还家归隐。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 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 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时年六十三岁。
ji zhuō yìn
ài
fán
最能体现诗人情感的句诗是?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欣慰 欢悦
•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
已过“不惑之年”的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 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浔阳郡派遣督邮来检查公务,浔 阳郡的督邮刘云,以凶狠贪婪闻名远近,每年两次以巡视 为名向辖县索要贿赂,否则栽赃陷害。县吏说:“当束带 迎之。”就是应当穿戴整齐、备好礼品、恭恭敬敬地去迎 接。陶渊明叹道:“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意思是我怎能为了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 小人贿赂献殷勤。说完,挂冠而去,辞职归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