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任务书系:专业:指导教师学生姓名课题名称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内容及任务设计内容:根据所给的题目及原始数据,设计出一套注塑模。
内容包括:该塑料零件注射成型方案设计;模具结构设计;非标模具零件设计;成型零件制造工艺编制。
设计原始数据如下:1、Pro/E零件图,AUTOCAD图,实物图1在电器外壳实体图2、塑件尺寸公差按SJ1372-78,3级(参见塑料模设计资料一,表6-6),孔类尺寸为正公差,轴类尺寸为负公差3、角度公差±0.5º4、塑胶件表面光亮无划伤痕迹5、生产批量为大批大量。
设计任务:学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给定的注塑模设计任务,进行调查研究,选定合理的设计方案,进行必要的试验、测试和研究工作,正确绘制工程设计图纸,编写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翻译与题目有关的外文资料。
学生在设计工作中,应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与解决给定的工程设计问题。
要力争做到设计内容的科学性、设计思想的新颖性、设计表述的规范性和设计过程的综合性。
拟达到的要求或技术指标1.设计总要求:(1)、尽量选用标准模架。
(2)、保证规定的生产率和高质量的塑胶制品的同时,力求模具成本低、寿命长。
(3)、设计的塑料模必须保证操作维护安全、方便,与注射机能够匹配。
(4)、在能够生产出性能、特性、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制品后加工成本。
(5)、便于搬运、安装、紧固到注射机上,并且方便、可靠。
(6)、保证模具强度前提下,注意外形美观,各部分比例协调。
2、设计图纸模具总装图一张、动、定模板、凸模、凹模、定位圈、浇口套、型芯等所有非标准零件图及电子文件(即*.doc/*.dwg/*.prt/*.asm文件,其中至少要有一张1号以上计算机绘图);至少有折合1号图幅以上的图纸用手工绘制。
图幅总量不少于3张零号图纸。
3、设计说明书(要求不少于1.2万字,35页以上)(1)、资料数据充分,并标明数据出处。
(2)、计算过程详细、完全。
(3)、公式的字母含义应标明,有时还应标注公式的出处。
(4)、内容条理清楚,按步骤书写。
(5)、说明书要求用计算机打印出来。
(6)其他要求:写出不少于400字的中文摘要;至少翻译一篇本专业外文文献(10000个以上印刷符号),并附译文;查阅到10篇以上与题目相关的文献。
4、整个设计资料包括:全套图纸、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任务书、设计笔记、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体会。
5、自选两个重要模具成型零件,编制加工工艺过程卡;编制型腔的数控加工程序。
6、编制模塑成型工艺卡。
进度安排起止日期工作内容备注第1--4周第5周第6周第7周第8--11周第12周第13--14周第15--16周第17--18周1、毕业设计调研;2、熟悉设计任务书的具体内容,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3、完成塑料件的设计及绘图工作;4、确定模具的设计方案;5、绘制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6、编制模具的装配工艺及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7、编制模具成型零件加工工艺过程卡;编制型腔的数控加工程序;编制模塑成型工艺卡8、写设计说明书,翻译英文资料,做好毕业答辩的准备工作。
9、毕业答辩主要参考资料1、国家标准总局编。
《塑料模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2、陈万林编著《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3、黄健求编《模具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黄毅宏编《模具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5、王孝培编《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6、陈晓华、王秀英编《典型零件模具图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翁其金编《塑料模塑工艺与塑料模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编委会《塑料模具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9、孙凤勤编《冲压与塑压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0、黄锐编《塑料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1、屈华昌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12、甄瑞麟编《模具制造工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教研室意见年月日系主管领导意见年月日开题报告题目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学生姓名班级学号专业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塑料制品在日常社会中得到广泛利用,模具技术己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国内注塑模在质与量上都有了较快的发展。
但是与国外的先进技术相比,我国还有大部分企业仍然处于需要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现代化管理以及体制转轨的关键时期。
关于全国塑料加工业区域分布,珠三角、长三角的塑料制品加工业位居前列,浙江、江苏和广东塑料模具产值在全国模具总产值中的比例也占到70%。
现在,这3个省份的不少企业已意识到塑模业的无限商机,正积极组织模具产品的开发制造。
塑料制品在汽车、机电、仪表、航天航空等国家支柱产业及与人民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塑料制品成形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最主要的方法是注塑成形,世界塑料模具市场中塑料成形模具产量中约半数是注塑模具。
目前,我国模具生产厂点约有3万多家,从业人数80多万人。
2005年模具出口7.4亿美元,比2004年的4.9亿美元增长约50%,均居世界前列。
2006年,我国塑料模具总产值约3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出口额约58亿元人民币。
除自产自用外,市场销售方面,2006年中国塑料模具总需求约为313亿元人民币,国产模具总供给约为230亿元人民币,市场满足率为73.5%。
在我国,广东、上海、浙江、江苏、安徽是主要生产中心。
广东占我国模具总产量的四成,注塑模具比例进一步上升,热流道模具和气辅模具水平进一步提高。
注塑模具在量和质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我国最大的注塑模具单套重量己超过50吨,最精密的注塑模具精度己达到2微米。
制件精度很高的小模数齿轮模具及达到高光学要求的车灯模具等也已能生产,多腔塑料模具已能生产一模7800腔的塑封模,高速模具方面已能生产挤出速度达6m/min以上的高速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及主型材双腔共挤、双色共挤、软硬共挤、后共挤、再生料共挤出和低发泡钢塑共挤等各种模具。
在CAD/CAM技术得到普及的同时,CAE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以CAD/CAM/CAE 一体化得到发展,模具新结构、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汽车、家电等工业快速发展,使得注塑模的发展迅猛。
基于现状并结合本学校教学特色,选用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作为我这次毕业设计的题目。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注塑模具在量和质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我国最大的注塑模具单套重量己超过50吨,最精密的注塑模具精度己达到2微米。
制件精度很高的小模数齿轮模具及达到高光学要求的车灯模具等也已能生产,多腔塑料模具已能生产一模7800腔的塑封模,高速模具方面已能生产挤出速度达6m/min以上的高速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具及主型材双腔共挤、双色共挤、软硬共挤、后共挤、再生料共挤出和低发泡钢塑共挤等各种模具。
在CAD/CAM技术得到普及的同时,CAE技术应用越来越广,以CAD/CAM/CAE一体化得到发展,模具新结构、新品种、新工艺、新材料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汽车、家电等工业快速发展,使得注塑模的发展迅猛。
整体来看我国塑料模具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技术和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进步,但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仍很大。
一些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中高档塑料模具每年仍需大量进口。
在总量供不应求的同时,一些低档塑料模具却供过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还有一些技术含量不太高的中档塑料模具也有供过于求的趋势。
分析:未来我国注塑模行业的发展趋势据业内人士分析,未来国内外注塑模发展趋势包括4个方面:1、大力提高注塑模开发能力。
将开发工作尽量往前推,直至介入到模具用户的产品开发中去,甚至在尚无明确用户对象之前进行开发,变被动为主动。
目前,电视机和显示器外壳、空调器外壳、摩托车塑件等已采用这种方法,手机和电话机模具开发也已开始尝试。
这种做法打破了长期以来模具厂只能等有了合同,才能根据用户要求进行模具设计的被动局面。
2、注塑模具从依靠钳工技艺转变为依靠现代技术。
随着模具企业设计和加工水平的提高,注塑模具的制造正在从过去主要依靠钳工的技艺转变为主要依靠技术。
这不仅是生产手段的转变,也是生产方式的转变和观念的上升。
这一趋势使得模具的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模具精度越来越高,生产周期越来越短,钳工比例越来越低,最终促进了模具工业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目前我国已有10多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约200个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
与此趋势相适应,生产模具的主要骨干力量从技艺型人才逐渐转变为技术型人才是必然要求。
3、模具生产正在向信息化迅速发展。
在信息社会中,作为一个高水平的现代模具企业,单单只是CAD/CAM的应用已远远不够。
目前许多企业已经采用了CAE、CAT、PDM、CAPP、KBE、KBS、RE、CIMS、ERP等技术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和虚拟网络技术等,这些都是信息化的表现。
向信息化方向发展这一趋向已成为行业共识。
4、注塑模向更广的范围发展。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模具必然会向更广泛的领域和更高水平发展。
现在,能把握机遇、开拓市场,不断发现新的增长点的模具企业和能生产高技术含量模具企业的业务很是红火,利润水平和职工收入都很好。
因此,模具企业应把握这个趋向,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随着市场的发展,塑料新材料及多样化成型方式今后必然会不断发展,因此对模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市场需要,未来的塑料模具无论是品种、结构、性能还是加工都必将有较快发展。
超大型、超精密、长寿命、高效模具;多种材质、多种颜色、多层多腔、多种成型方法一体化的模具将得到发展。
更高性能及满足特殊用途的模具新材料将会不断发展,随之将产生一些特殊的、更为先进的加工方法。
各种模具型腔表面处理技术,如涂覆、修补、研磨和抛光等新工艺也会不断得到发展。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注塑模的设计方法已经由传统的手工绘图设计逐步向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向发展,给注塑模生产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此次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是基于AutoCAD的技术与方法进行设计。
1、调研电器外壳注塑模的造型结构特征及对注塑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2、注塑工艺的总体方案的分析和确定,然后进行排样设计和工艺计算。
3、进行模具关键结构的方案设计,制定初步模具关键结构设计方案,绘制产品草图。
4、进行电器外壳注塑模结构设计,绘制正规电器外壳注塑模零件设计图纸。
5、选择合理的注塑设备,并对设备进行校核。
6、编制模具中主要零件的制造工艺方案和加工方法。
7、撰写设计说明书,所有设计文档、资料的整理、收尾、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获得情况1、国家标准总局编。
《塑料模国家标准》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2、陈万林编著《塑料模具设计与制作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03、黄健求编《模具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4、黄毅宏编《模具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19965、王孝培编《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简明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6、陈晓华、王秀英编《典型零件模具图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翁其金编《塑料模塑工艺与塑料模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8、塑料模具技术手册编委会《塑料模具技术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9、孙凤勤编《冲压与塑压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10、黄锐编《塑料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11、屈华昌编《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199512、甄瑞麟编《模具制造工艺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五、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第5-6周收集并整理相关资料第7-8周研究资料、编写开题报告第9-10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初稿第11-12周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和完善论文第13-14周进一步完善论文,定稿并装订成册第15-17周准备毕业答辩,提交论文指导教师批阅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答辩资格审查表题目电器外壳注塑模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内容综述:本次毕业设计,是我进大学以来花费我时间最多的设计,也是我收获最多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