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膜缺陷的原因和处理
原因
环境方面 ● 低温下喷涂。 油漆、材料方面 ● 使用了溶解力强的稀释剂进行喷涂。 ● 刷光稀释剂添加过多。 作业方面
● 干燥不足漆膜上进行了喷涂。
● 进行厚涂。
● 在耐溶剂性差的油漆(氧化干燥型的瓷漆、 劣化变性了的丙烯酸硝基)上进行了涂装。
● 耐溶剂性差的油漆(变性丙烯酸硝基漆) 上被覆聚氨酯腻子,在此之上进行了涂装。
22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9.金属斑点
对策
● 用最合适的喷涂条件来喷漆。(喷房环境的确认、喷枪的设定和运行的确认、 安排间隔、设置时间。) ● 不进行厚涂、适当的量分数次进行喷涂。 ● 实施喷枪的点检、清洁、调整。 ● 选择适当的稀释剂和稀释比率来进行。
处置
● 清漆喷涂前,留出充分的闪干时间,再次,进行底色漆的斑点去除作业。 ● 清漆喷涂后,干燥后,研磨至色漆层后再开始喷涂。
处置
● 轻度缩皱,在上面薄薄地涂上溶剂一边抑制其浸透,一边喷涂。 ● 缩皱比较严重,将其完全剥离后再涂装。
21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9.金属斑点
■ 底色漆(金属漆系)涂装时,铝颜料的排列方式不均一,局部变得太湿、太干燥, 看起来部分性发色不同(变成斑点)。【喷射斑点】
■ 在进行清漆喷涂时,溶剂溶解下层颜色涂料,颜料在清漆内流动形成斑点的现象。 【回枪斑点】
• 环境
– 洁净程度、温度、湿度、风速
• 设备、工具
– 喷枪口径 – 喷枪气压 – 空压机情况
• 油漆和辅料
– 固化剂:种类和温度 – 稀释剂:温度 – 调配比例:粘度 – 添加剂用量
• 喷涂方法
– 干喷、湿喷 – 闪干时间
• 干燥
– 烘烤温度 – 烘烤时间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2.麻点
■ 漆膜内部或者是表面有异物附着,成突起状。(涂装中的气压卷入,喷涂之后的附着.) 异物
23
3.干燥之后产生的不良
1.腻子痕迹
■ 面漆油漆(或者是中涂底漆)的溶剂渗透到腻子及旧漆膜,使之膨胀,腻 子的痕迹就浮现在面漆上的现象。
原因
环境方面 ● 低温下进行了喷涂。 ● 喷房内风速慢时进行了涂装。 油漆、材料方面 ● 腻子吸收。 ● 腻子固化剂的比率错误。 ● 使用了的溶解力强的面漆油漆。 ● 因为加入了过多的不用刷光稀释剂?
作业方面
● 被涂物的温度太高。 ● 漆膜比较薄。
● 喷射压力较低。
● 吐出量比较少。
● 枪速太快。
● 距离拉开比较远。
16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6.橘皮
对策
● 选择适合喷涂环境条件的稀释剂,降低粘度等,把握有流平性的稀释比例。 ● 选用适当的喷枪且正确地调节,喷涂过度是流痕(垂痕)的原因所以要注意。
15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6.橘皮
原因
● 漆膜从湿到干过程中溶剂过快蒸发(气化),
漆膜内流平现象过早停止。
环境方面
● 高温下进行喷涂。
● 喷房内的风速太快。
设备・机器・用具方面
● 喷枪口径太大。
● 喷枪洗浄不良。 油漆、材料方面
● 稀释剂蒸发太快。 ● 粘度太高的(稀释剂稀释比例少)。 ● 油漆自体的流平性不佳。
原因
环境方面 ● 喷房内的温度比较低。 ● 喷房内的风速比较慢。 设备・机器・用具方面 ● 喷枪的喷嘴口径比较大。
● 喷枪的清洁不良(样式不均一)。
喷射斑点
清漆 彩色底漆
回枪斑点
油漆、材料方面
● 油漆的搅拌不充分。
● 稀释剂的稀释比率不恰当(粘度低、或者是太高)。
● 稀释剂的种类不恰当(蒸发速度慢、或者太快)。
7.白化
原因
环境方面 ● 高温、多湿的地方进行喷涂。 设备・机器・用具方面 ● 地底下有水封的喷房。 油漆、材料方面 ● 使用了干燥比较快的稀释剂。 ● 亲水性溶剂多。 作业方面 ● 喷枪气压高。 ● 被涂物被极端地冷却。
18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7.白化
对策
● 选择适合喷涂环境条件的蒸发比较慢的稀释剂。(抑制急速蒸发不让水分凝结, 还有,添加使用缓速装置(剂)也是很有效果的。) ● 正确地调节喷枪。(不要使气压太高)。 ● 在被涂物的温度比较低将其加热到常温(约20℃)。 ● 避开高温、多湿时期的干燥。
处置
● 轻度的时候也有把喷涂面加热就消失。 或者,在稀释的油漆里添加缓速剂后再喷涂 ,用抛光剂精修完工。
● 极严重时,在充分干燥后,用砂纸 (按P800~P1500的顺序)研磨后,再喷涂。
19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8.龟裂
■ 旧漆膜或前处理被后来涂装的面涂中的溶剂侵蚀,表面龟裂,缩小产生皱纹模样。
26
3.干燥之后产生的不良
2.砂纸痕
原因
环境方面 ● 低温下进行了涂装。 ● 喷房内风速慢时进行了涂装。 设备・机器・用具方面 ● 喷枪的喷嘴口径过大。
油漆、材料方面 ● 面漆油漆的溶解力比较强。 ● 面漆油漆的稀释剂稀释比率过高。
作业方面 ● 底漆处理时使用的砂纸牌号过粗。 ● 底漆处理的干燥不充分时就进行研磨 ● 面漆油漆进行了一次厚涂。 ● 面漆油漆膜厚太薄。
10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4.鱼眼
■ 喷涂后,油漆不能均匀附着,在漆膜的各个地方产生凹陷,如喷火口似的产生孔穴的状态.
原因
环境方面 ● 在附近工位实施打蜡,硅酸系涂装作业造成的干扰。 ● 使用离形剂或防水剂的工位在附近,空气被硅酸等污染。 ● 打磨时空气中浮遊的研磨粉等附着在漆膜上。 ● 异种油漆的喷雾和粉尘附着。 设备・机器・用具方面 ● 喷房内除尘不好。 ● 气管配管内含有的水分及机油未经过滤。
24
3.干燥之后产生的不良
1.腻子痕迹
原因
作业方面
● 腻子的干燥不足时,进行了面漆喷涂腻子发生了软化。
● 腻子研磨不足。
● 旧漆膜露出的状态下,在耐溶剂性差的旧漆膜上打上 了聚氨酯腻子,再进行了面涂。(如图) ● 聚氨酯腻子和硝基漆膜间的三文治夹心。
● 硝基腻子(填眼灰)打厚了。
● 干燥太快。
乐卡系涂膜
8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3.流泪
原因
作业方面 ● 温度低使干燥迟缓。(被涂物的温度也低。) ● 一次喷涂漆膜太厚。 ● 气压低。 ● 吐出量过多。 ● 喷枪速度慢。 ● 喷枪距离太近。 ● 喷涂模式的调节不当,偏向单边;喷辐重叠宽度(层叠宽度)不好。
9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3.流泪
对策
● 使用合适的稀释剂,调节稀释比率和喷射粘度。 ● 不要一次把漆膜涂厚,分几次进行喷涂。 ● 喷枪在喷涂前调节好,进行试喷、使喷枪的运行均匀。 ● 尽可能快地进行干燥,阻止油漆的流动。
涂装
6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3.流泪
■ 漆膜薄厚不均匀,从部分极厚的地方流下来。 ■ 因为干燥得太慢,不能停止流动形成了流痕(垂痕)。
原因
环境方面 ● 低温下的喷涂。 ● 干燥迟缓,或风速较低。
设备・机器・用具方面 ● 喷枪口径过大。 ● 喷枪的清洗不充分。
油漆、材料方面 ● 稀释剂的蒸发迟缓。 ● 粘度低(过度稀释)
原因
油漆、材料方面 ● 在旧漆膜上使用了渗出来的原色。
● 底漆层除油不足。
31
3.干燥之后产生的不良
4.漆膜随胶带剥离
对策
● 确保底漆的正确处理。 ● 除油要充分地进行。 ● 在剥离遮蔽胶带时,要进行指触干燥状态确认。
处置
● 对剥离了的部分,打磨羽状边后再涂装。
32
3.干燥之后产生的不良
5.返色
■ 旧漆膜颜色,或者是底漆颜色从新涂装的面漆油漆(漆膜)里渗出来的现象。
(排污不充分。) 油漆、材料方面
● 停止排斥防止剂用得多。
11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4.鱼眼
原因
作业方面 ● 除油不良(在被硅、蜡、油脂、润滑油等污染的表面上喷涂。) ● 没有完全脱水。 ● 一次性涂得太厚。 ● 遮蔽纸粘胶层的溶剂残留在漆膜上。
*与弧坑(下缺陷的原因和处理
1.涂料使用注意事项
• 选用品质良好的油漆产品。
– 耐久性、储存稳定性、配套固化剂和稀释剂
• 油漆保存时盖子要完全密闭
– 蒸发干燥、水分和杂质混入。
• 要在阴凉场所(20℃以下)存放。
– 避免阳光直射
• 已经稀释过的油漆不能再倒回罐里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1.可能产生问题的原因
■ 喷涂后,指触干燥前有与油漆不同的 异物附着,产生如同排斥那样的凹陷的 状态。
原因
● 在研磨气体可以飞散过来的场所进行喷涂。 环境方面
● 异种油漆在附近喷涂。
● 喷涂室内的清洁不良或过滤不良。
设备・机器・用具方面 ● 喷涂机器的防尘对策不良。 (气管、喷枪台等的清洁。)
作业方面 ● 喷房内的灰尘、不纯物质附着。
28
3.干燥之后产生的不良
3.干燥不良
原因
环境方面 ● 低温下进行了喷涂。
设备・机器・用具方面 ● 空气中有油分混入
油漆、材料方面 ● 稀释剂蒸发得慢。 ● 固化剂的过度添加,或者不足。
作业方面 ● 车身上附着的蜡没有充分除去。
29
3.干燥之后产生的不良
3.干燥不良
对策
● 执行温度管理。 ● 实施空气设备的确认和点检。 ● 使用合适的稀释稀释剂。 ● 固化剂的使用,正确地进行管理。 ● 除油要彻底。
蒸发型 反应型 蒸发型
● 没有实施中涂底漆喷涂。
● 进行了“三文治” 类型(硝基漆 → 反应型 → 硝基漆涂装。
● 双组分型油漆的干燥时间段里进行了再喷涂。
20
2.涂装作业时产生的问题
8.龟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