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台背回填
平的部位人工进行找平,个别粗粒料集中处要人工加铺细料拌和均匀。整平过程中露出的超过规定的粒径石块要及时挖除,大石块挖除后留下的坑洞,要填补至略高于整平层的表面。使用压路机进行碾压,
压实机械宜选用自重20t的振动压路机,采用先静压,后振动碾压的施工方法,碾压顺序从路基两边向中间进行,行间(横向)应重叠0.4m~0.5m,碾压区段间(纵向)应重叠1.5m~2.0m。做到无漏压、无死角、压实均匀。先慢后快,逐步提高。振动压路机运行速度3.5km/h。静压开始后,如有凸凹不平现象,必须配合人工找平处理,保证压实均匀。尽量采用多遍静压至碾压密实,特殊情况或者距台背结构物较远的部位可采用微震碾压,严禁使用强震碾压。台背结构物1m范围内应使用小型夯实机具进行夯实,严禁使用压路机压实,避免对结构物造成影响。施工时应注意,涵台结构物周边范围应首先进行小型机具的夯实,然后方可进行大面积机械压实施工。使用小型夯机夯实时,其压实厚度应小于15cm,以确保其压实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使用小型机具夯实时注意要夯实均匀,密实,避免出现死角。小型夯实设备压实如下图:
5.00
1.20
8
右线K29+633.5
圈门沟大桥
9
左幅K30+004.500
毛沟湾大桥
5.00
3.10
10
右幅K30+007.500
毛沟湾大桥
5.00
3.20
11
左幅K30+109.500
毛沟湾大桥
5.00
1.30
12
右幅K30+107.500
毛沟湾大桥
5.00
1.40
13
左幅K30+230.000
3.00
3.00
8
K28+57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3.00
9
K29+80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3.00
10
K29+87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3.00
11
K31+070.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4.00
涵洞及通道台背路基加固处理合计
二、桥头台背路基加固处理
1
左线Z2K22+950.000
渝(北)广(安)高速公路(重庆段)土建二标工程
YG/TJ-2
桥(涵)台背回填
专项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校核:
编制:
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
渝广高速公路总承包部
二○一三年六月
桥(涵)台背回填专项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本方案编制依据重庆渝北至四川广安高速公路(重庆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重庆市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试行)》、《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F10-2006)、《公路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2004)、本项目的合同、招投标文件、设计图纸等。
对于涵台基础施工开挖的基坑,应使用透水性材料回填至涵台结构物基础顶面高程,其压实度不得小于96%。
(3)回填渗水性材料
桥(涵)台背过渡段回填所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所有结构物背后填筑,应与路基填土协调进行,桥(涵)台背过渡段回填时,桥(涵)台背砼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以上,并且在结构物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妥善的措施保证基底不被水浸泡。台背回填施工的范围应符合设计图纸的尺寸要求,如设计图纸没有明确要求时,则应符合技术规范的要求:过渡段填料范围顺路线方向施工长度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回填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台背回填的顺序应满足设计图纸要求,梁式桥的轻型桥台台背填土,宜在梁体安装完成后进行;柱、肋式桥台台背填土,宜在台帽施工前,柱、肋侧对称、平衡地进行。桥台背和锥坡的回填施工宜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台背回填部分的路床宜与路堤路床同步填筑。对于拱涵和盖板涵,拱圈砂浆强度或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5%时方可拆除支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回填土;在支架未拆除的情况下,拱圈砂浆强度或砼强度达设计强度的75%时,可进行拱顶回填,但必须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后方可拆除支架。涵洞应在盖板安装或浇筑后,在洞身两侧对称分层回填压实。顶面填土压实厚度大于50cm时,方可通过重型机械和汽车。台背回填分层压实厚度控制为15cm一层,结构物回填前,应在台背用油漆画好每一层的松铺厚度标志线,每层最大松铺厚度不大于20cm,使用油漆在涵洞墙面画出水平横线,每20cm一道,并在横线上标注出填筑层次。分层刻度如下图所示:
马家沟大桥
5.00
7.60
20
右幅K32+120.500
马家沟大桥
5.00
7.57
21
左幅K32+842.000
铺家林大桥
22
右幅K32+842.000
铺家林大桥
23
左幅K32+991.000
铺家林大桥
5.00
3.84
24
右幅K32+991.000
铺家林大桥
5.00
3.85
25
左幅K33+255.500
福林村大桥
26
右幅K33+255.500
福林村大桥
27
左幅K33+381.650
福林村大桥
5.00
3.40
28
右幅K33+383.500
福林村大桥
5.00
2.10
29
左幅K33+950.000
黄家湾大桥
5.00
3.10
30
右幅K33+948.000
黄家湾大桥
5.00
2.90
31
左幅K34+170.000
2.2主要工程量
本段路线有多处桥台、涵背等结构物,为控制桥(涵)台背两侧填土的不均匀沉降,路堤与桥(涵)台背连接处设置过渡段,进行路基加固措施。涵台背路基处理详见下表。
序号
桥涵中心桩号
桥涵名称
处理长度
(m)
处理高度
(m)
1
2
3
4
5
一、涵洞及通道台背路基加固处理
1
K28+675.0
钢筋混凝土盖板涵
3.00
龙家沟大桥
14
右幅K30+225.000
龙家沟大桥
5.00
3.40
15
左幅K30+756.500
龙家沟大桥
5.00
4.40
16
右幅K30+736.500
龙家沟大桥
5.00
3.60
17
左幅K31+937.000
马家沟大桥
5.00
9.60
18
右幅K31+939.000
马家沟大桥
5.00
9.50
19
左幅K32+121.000
五、桥(涵)台背路基施工
5.1施工方案
桥(涵)台背过渡段的范围进行路基加固处理,涵洞台背回填过渡段顺路线方向施工长度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回填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且开挖宽度大于2m的台阶确保路基填筑与台背回填有效搭接。回填材料采用碎石类土或砂类土等透水性材料。台背回填按分层对称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厚度不宜大于50mm,在涵洞墙身上用红油漆标识出每层的填筑位置,并写上层数。路基压实度检测实行“一层一检制”,每填筑一层后进行压实度检查,压实度从基底至路床顶面台背回填及过渡段应不小于96%。
3.2施工布置
(1)生产、生活房屋
生活办公房屋统一采用彩钢板房,生产房屋采用砖混、砖瓦结构。生活区统一规划、集中布置,营区周围设围护,围护采用专用塑料挡板及砖砌围墙,涂以明显色彩及标志。各作业队租用当地民房或新建彩钢板房作为办公生活驻地。
(2)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由既有乡村水泥道路引入施工区域,便道结构为:原地面排水挖淤后进行片石换填50cm和10cm厚泥结碎石路面。
(2)测量放样
开工前,测量人员按设计图纸进行现场测量放线,放出路基填筑坡脚线,并洒灰线。
(3)原地面处理
根据回填范围进行开挖,开挖采用挖掘机配合人工的方式,结构物50cm范围内使用人工进行开挖,避免机械对结构物造成破坏。将台背回填施工范围内的杂物及地表有机土等非适用性材料清理干净。并开挖好临时排水沟,将地表水引至施工范围外。场地清理完后,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压实度要求为不小于93%。当地形坡率陡于1:5时,清除原地面植被后,用推土机或人工挖台阶,顺路线方向施工长度为距翼墙尾端不小于台高加2m,底部距基础内缘不小于2m,拱桥台背回填长度不应小于台高的3-4倍,涵洞填土长度每侧不小于2倍孔径长台阶宽度不小于2m,并能给机械作业提供充分工作面,做成2%~4%的向内倾斜坡,且开挖台阶、压实与路堤填筑应同步进行,以确保台阶稳定。台阶开挖如下图:
结构物台背回填应采用有级配的透水性材料分层填筑并夯压密实。台背回填采用透水性较好的碎石类碎石土(粒径大于6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且细颗粒〈粒径小于0.075mm〉的质量不得大于总质量的15%,包含碎石和含土碎石)、砾石土类粗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且细颗粒〈粒径小于0.075mm〉的质量不得大于总质量的15%,包含粗角砾土和含土粗角砾)、砾石土类细角砾土(粒径大于20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尖棱状为主〉,且细颗粒〈粒径小于0.075mm〉的质量不得大于总质量的15%,砾石土类细角砾土),本标段台背回填所需填料为隧道洞渣中选取,母岩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不得小于15Mpa。所有材料使用前应进行严格的检验,不合格的填料坚决不予使用,严禁使用风化岩、软岩、或者水溶性岩作为填料。涵洞缺口填土,应在两侧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如使用机械回填,则涵、台胸腔部分及检查井周围应先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后,方可用机械进行大面积回填。在填土过程中,应防止水的浸害。回填结束后,顶部应及时封闭。在涵洞两侧缺口填土未完成前,不得进行涵顶高程以上的填方施工。构造物基坑回填,地质良好地段回填时,可采用小型振动机械达到要求的压实度,软土地基段,应将基地积水排出,并将松软土清理干净,铺筑砂砾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