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施工方案

郑州至西峡高速公路尧栾段YLTJ-5标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施工方案编制人:技术负责人:批准人: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郑西高速尧栾段YL TJ-5项目经理部2017年06月11日15目录1、工程概况 (1)2、编制依据 (1)3、首件工程选择 (2)4、施工资源配置 (2)4.1组织机构 (2)4.2人员配置 (2)4.3机械设备配置 (3)4.4测量及试验设备配置 (3)5、台背回填技术标准 (4)6、施工工艺 (5)6.1施工工艺流程 (5)6.2测量放样 (5)6.3路基接茬开挖台阶 (5)6.4防水涂层施工 (6)6.5基底碾压 (6)6.6画压实分层厚度线 (6)6.7分层填筑、碾压 (7)6.8压实度检测 (7)6.9施工过程中影像资料收集 (7)7、质量控制 (7)7.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7)7.2创优措施 (8)7.3质量保证体系 (9)7.4质量控制措施 (11)8、安全保障技术措施 (11)8.1建立安全管理体系 (11)8.2施工机械的安全技术措施 (13)9、文明施工 (13)10、环保管理 (14)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郑西高速尧栾段YLTJ-5标段起点桩号为K58+300,终点桩号为K69+900,全长11.6km。

线路自东向西布线,起点接YLTJ-4标段,位于嵩县车村镇孟家庄西南侧,沿天铜路西行,绕东沟村南,下院南,于K59+700附近设置白云山互通和服务区(合并设置),路线继续沿天铜路南侧西行,绕石窑沟南,明白川南,栗园南,于白云漂流处K63+150上跨天铜线,之后路线设置铜河隧道,路线从K64+700处北沟口北侧上跨白云山景区,后设置白云山隧道至本标段终点。

本标段正线路基(含互通正线)共计15段,长2.83km(双幅)。

路基挖土石方138.77万m3,路基填土石方120.62万m3。

路基填筑均利用沿线挖方或隧道弃渣填土,无借土。

本标段涵洞台背回填共20处,桥台台背回填14处,台背回填22.5万方。

2、编制依据1、《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4、《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 E40-2007);5、《公路工程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JTG E60-2008);6、郑州至西峡高速公路施工图设计;7、河南省郑州至西峡高速公路工程施工标准化技术指南。

3、首件工程选择台背回填首件工程选择K59+919涵洞,台背回填采用开山石渣、碎砾石土等透水性材料,回填方量11986.26m3。

4、施工资源配置4.1组织机构项目部成立以常务副经理为组长、副经理、总工、工程技术、质检、测量人员组成的施工工艺试验小组。

总体负责人(组长):技术负责人:施工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安全负责人:测量负责人:试验负责人:物资设备负责人:现场协调:4.2人员配置台背回填首件工程施工主要负责人一览表4.3机械设备配置根据台背回填施工与合同要求,组织进场相应的机械设备。

各台设备已经过精心维修保养,能够保证施工的需要。

进场设备报验单上的各设备经检验机况良好,维修班配件齐全人员到位。

机械设备配置一览表4.4测量及试验设备配置根据路基工程的具体要求,项目部试验室和测量队配备了成套的路基检测设备。

主要测量、检测仪器设备见下表:5、台背回填技术标准为减少跳车现象,提高车辆行驶的舒适感,桥梁、涵洞通道等结构物两侧台背采用以下措施:1、台背设置填料过渡段,过渡段路基采用开山石渣、碎砾石土等材料填筑。

台背回填沿路线方向宽度为2.5H+5米,H为台背填土高度;2、要求基底至路床顶范围压实度不小于96%;3、进行台背填方碾压施工时,应尽可能扩大施工场地,以便充分发挥大型压实机械的使用效率,当受到场地限制时,可采用横向碾压法。

涵洞两侧靠近涵台2m范围内回填不宜采用大型机械进行压实,宜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填密实。

桥台背和锥坡的回填施工宜同步进行,一次填足并保证压实整修后能达到设计宽度要求,对于桥头锥坡也必须采用小型机械人工夯实;4、涵洞台背填土必须在盖板浇筑完毕,且盖板、台身、台帽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5%以上,方可进行涵洞洞身两侧的回填,填筑应在两侧同时对称、均衡地分层进行,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 ,填料粒径宜小于50mm 。

涵洞顶部的填土厚度必须大于0.5m 后方可通行车辆和筑路机械。

6、施工工艺 6.1施工工艺流程6.2测量放样测量人员按设计图纸放出台背底宽、锥坡位置、放出路基中线及边坡线。

6.3路基接茬开挖台阶按测量放样结果,按设计图纸要求,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将与路基接茬处依次逐层开挖台阶,台阶宽1.5m,高1.0m,台背回填构造图见下图:台背回填构造图6.4防水涂层施工根据设计图纸要求,洞身及端墙、基础顶面以上等部位,凡是与填土接触部分的表面涂热沥青两道防水层,每道厚1.5mm。

涂刷前将混凝土面上的杂物,灰尘清扫干净,并保证混凝土面处于干燥状态,利于沥青与混凝土面结合。

6.5基底碾压回填前将基坑底杂物和积水清除干净,清理的杂物、浮土用自卸车运至指定的弃土场。

基底清理到位和干净后,对基底进行碾压,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0%。

6.6画压实分层厚度线基底验收合格后,台背回填前,在台身上分左、中、右把每层填筑的压实厚度(15cm)、松铺厚度(通过第一层填筑确定)分别标示出来,以便每层填筑控制。

6.7分层填筑、碾压台背回填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压实厚度不大于15cm,路基两侧超宽50cm。

填料采用挖机配合自卸车运输到位,推土机粗平,人工配合平地机精平,施工过程中将填料中的杂物安排工人清除,超粒径的填料破碎或剔除,填料粒径小于50mm。

根据墙身上画出的松铺厚度线控制填筑厚度,确保压实厚度控制在15cm以内。

碾压遵循先轻后重、先静压后振压的原则进行,碾压时重叠1/3~1/2轮宽碾压。

先静压一遍,再弱振碾压一遍,然后开始强振碾压,每强振一遍,通过灌砂法进行压实度检测,直到压实度≥96%,确定碾压遍数和松铺厚度。

对于压路机不能碾压的部位,采用人工配合小型机械的方法夯实。

6.8压实度检测台背回填压实度采用灌砂法检测,要求压实度不小于96%。

检验频率为每50m2每压实层至少检验1点。

6.9施工过程中影像资料收集台背回填属于隐蔽工程,应在路基监理工程师及现场监理共同见证下留下施工影像资料。

影像资料包括基底开挖、碾压、压实度检测,台阶开挖,防水涂层施工,台背分层厚度线(红色油漆标示),每层填筑、摊铺、碾压、压实度检测,以及最后回填完成照片,影像资料进行整理,作为质量评定资料归档。

7、质量控制7.1质量管理组织机构7.2创优措施(1)创优目标本工程是河南省的重点工程,本工程的创优目标为:创建河南省交通运输厅“品质工程”;创国家优质工程。

(2)创优组织项目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施工队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负责人为副组长的创优管理小组,系统地落实创优工作。

深化职工创优意识,开展质量教育,增强质量意识。

针对本工程特点,我项目部制定了各项工程的创优计划、措施,给全体施工人员明确创优目标。

在施工过程中,接受监理工程师监督,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质量检查,制定奖罚措施。

(3)创优方案针对本工程,我项目部将采用先进技术、工艺、设备,从组织机构、管理手段、监测设施抓起,确保本合同段创公路优质工程。

为确保达到优良标准,从施工生产和施工管理两方面着手,制定严密的质量和安全保证体系,采取有效的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使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作面都处于受控状态,以达到控制整个合同工程的目的。

7.3质量保证体系我项目部对本合同段的工程质量管理准备实行项目经理部直接负责,质量检验处监督,工地自检组控制相结合的管理体制,严格进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坚决杜绝不合格工序或有质量隐患的工序被放行。

落实工程施工的三级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

(1)保证工程质量的制度措施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实施项目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

以质量责任的可追溯性明确质量责任和工作分工,确保全体质量相关人员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对待质量工作,实现以人员素质保证工作质量,以工作质量保证各项制度和现场操作到位的良性工作循环。

建立健全质量检查评审制度,项目部根据本试验路工程特点和有效控制工程质量的需要,建立健全现场工程质量的检查与评审制度。

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将根据工程内容,实施技术培训,作好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参建职工对质量工作的重视,强化质量意识。

建立“三自”管理制度和事故申报制度,在施工中对施工的全过程实行自控、发现问题及时自纠,对质量问题采取逐级上报制度。

质量自检完后,及时上报监理,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和监理师的沟通,特别对监理工程师提出的改进意见、措施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进行落实。

项目部质量评审会议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将本项目的质量管理体系与监理制度接轨。

(2)落实质量保证体系的具体措施我项目部将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保证手段,狠抓一线质量控制,确保本标段质量目标的实现。

1)加强质量宣传教育,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2)制定创优规划,完善保证体系。

3)健全职能机构,加强组织领导。

4)做好技术质量交底,严格质量审核制度5)严格规章制度,狠抓目标落实。

6)强化标准化作业,抓好QC攻关活动7)强化计量工作,完善检测手段。

8)与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真诚合作共同把好质量关,是我们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

9)突出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开展“创优质、树样板、争贡献”为内容的质量流动红旗竞赛活动,设立内部质量奖励基金,每月开展一次质量分析总结和质量评比,把施工质量同每个人的收入相挂钩,确保各项施工质量达到优良工程标准。

7.4质量控制措施(1)加强全员质量意识教育。

项目质量副经理组织工程、质检部协同各专业工程师,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教育,认真学习工程技术规范和质量检验标准,熟悉掌握招标文件、技术规范、施工图纸、施工工艺,使每个施工人员做到心中有数。

(2)实行技术交底制,对施工中的各个技术要点、施工程序、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

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工作和技术考核工作,实行关键技术工种持证上岗,并选派经验丰富、年富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工人技师任班组长。

(3)施工前将各工序进行细化,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好技术准备工作和机械检测、调试工作。

针对施工重点、关键工序进行分析,制定重点、关键工程施工措施。

(4)机械设备配置应做到性能优良、状况良好、效能匹配,确保施工均衡连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