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 古诗二首(精品教案)

第一单元春天春天里,春风暖暖拂大地,草芽染新绿,柳叶弯如眉;春天里,春雨细细落大地,远山蒙水汽,大泽蓄春潮;春天里,春花朵朵竞吐艳,梨花白胜雪,桃花抹胭脂;春天里,春鸣声声唱春光,麻雀叽喳叫,燕子啁啾吟……。

春天,充满生机,充满活力,让人不禁迈开双脚,张开双臂,用满怀热情去拥抱她。

走进本单元,我们挽臂共赏春之美景:二月仲春时节,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散学归来放纸鸢;柳条轻垂,春风似剪,裁出细叶妆饰高树;奔向田野,寻找春天,万物焕生机,春情满大地……。

看完春景,我们还可以听听春的故事:鼹鼠先生无意间漏掉花籽,来年小路上开满鲜花,给小动物们带来美好;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植树,挖坑、选苗、填土,亲力亲为毫不含糊……本单元既有经典古诗、写景散文,还有童话故事、名人故事,风格或典雅庄重,或活泼生动,或朴实无华,朗读时要注意语气和重音。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课文古诗二首课文安排了两首古诗,这两首古诗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图文对照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的美景;背诵古诗。

2课时找春天课文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儿童情趣的散文,通过对“我们”寻找春天的过程的描述,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光的美好。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注意语气和重音;能说出文中孩子们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2课时快乐读书吧读读儿童故事包括内容导读目录和推荐书目等,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乐于和大家分享阅读成果。

产生阅读儿童故事的兴趣,能自主阅读喜欢的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看书的目录。

1课时1 古诗二首文本分析《村居》是清代诗人高鼎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前两句写景,再现了江南仲春二月明媚的“春景图”;后两句写人,刻画了儿童放学归来放风筝的“乐春图”,景人合一,相映成趣。

轻快明丽的景,兴致勃勃的人,饶有乐趣的事,绘出了春天生机勃勃的图画,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写的一首咏物诗。

咏柳,即歌咏柳树。

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诗的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春风比作剪刀,赋予巧妙的想象,生动地刻画出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

古诗教学应该将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手段。

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受古诗的情感与意境。

在读通古诗的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对照插图,联系生活,理解古诗的大意,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目标1.认识“莺、拂”等11个生字,会写“诗、村”等8个字,积累“堤、柳”等生字拓展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教学重点朗读并背诵古诗;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课时安排2课时1.认识“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村居》。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识字写字;朗读并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春天美景的图片)教师看图引说。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季节?图片上有哪些美丽的景色?用你喜欢的词语来描述一下吧。

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你最想干什么呢?(学生自由交流)2.引出诗题。

过渡:春天来了,我们脱掉厚厚的棉衣,迎着和暖的春风,和小伙伴们在原野上奔跑,在小河边折下柳条编花环……。

多么快乐呀!古时候,春天来时,小孩子又会干些什么呢?(1)(出示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景物、人物,并说说自己看图后的感受。

(2)教师引说:清朝诗人高鼎也看到了这样一个画面,于是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古诗——《村居》(3)简介诗人。

高鼎字象一,又字拙吾,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

清代后期诗人。

他善于描写自然景物,主要作品有《拙吾诗稿》。

(4)教师板书诗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乡村居住之意。

)二、识记生字,把握节奏过渡:现在,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去欣赏草长莺飞、杨柳拂堤的美景,乘着和煦的春风,去和乡间的小伙伴一起放飞纸鸢吧。

1.学生观看插图,教师范读古诗,学生一边看一边听。

2.学生自由读古诗,读准带拼音的生字,读通诗句;然后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3.指名读,教师正音。

“莺”是后鼻音;“堤”的声母是“d”,不要读成“提”;“醉”是平舌音。

“柳”的声母是“l”不是“n”,注意“柳——牛”的读音区别。

教师借助图片解释“纸鸢”就是风筝。

4.教师指导识记字形。

(1)分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识记字形的方法。

①猜字谜识记:◇草下鸟戴帽——莺。

②加一加识记:◇扌+弗=拂◇土+是=堤◇木+卯=柳◇酉+卒=醉(2)教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重点字的含义。

•醉“醉”是一个会意字,左边“酉”表示酒,右边“卒”表示极点、极端,指喝酒过度,失去正常神志。

•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想象:长长的柳条随风摆动,它是怎样“拂”着堤岸的?学生通过想象,再结合插图中柳条与堤岸的状态,感知“拂”的意思,即轻轻擦过。

5.指导朗读。

(1)(课件播放朗读音频)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听古诗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意:教师范读时,发音饱满,轻重分明,速度较慢,每句有较明显的停顿,带给学生美的享受,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独特韵味。

(2)学生自由读古诗,同时圈出句末韵母是“ɑn”的字,注意把这些字读得响亮些,防止唱读。

(3)师生合作读:教师读一句,学生读一句,注意教师朗读的节奏。

(4)男女生合作读,同桌合作读。

三、明确要点,指导书写1.出示“诗、村、童”的生字卡,指名读并用该生字口头组词。

诗:古诗、诗歌、诗人、诗词村:山村、村庄、村口、农村童:儿童、童话、童年、童心2.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生字的动漫笔顺)学生整体观察生字的结构、笔顺及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桌相互说。

(2)教师逐一示范,讲解书写要领,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讠”短提写得小一些,为旁边的“寺”让出空间;右边“寺”上半部分为“土”,第二横最长,覆盖下面的“寸”字。

木字旁的第四笔是点,不要写成捺;右边为“寸”,要注意木字旁的点和“寸”字的点相互避让。

上扁、宽,下长;第九笔为横,第十笔为竖;“里”中间的竖在竖中线上。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

(4)反馈评价:使用投影仪展示优秀作品,出示问题范例,予以纠正。

(5)学生将自己写得不规范的生字在田字格里重写一遍。

四、想象画面,感悟美好过渡:同学们彼此合作,扫清了字词障碍,读出了古诗的节奏,接下来可以和诗人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好啦!1.学习第一、二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想:作者在这两句诗中抓住了哪些景物来进行描写?(2)同桌相互交流。

(草、莺、杨柳、春烟。

)(3)指导观察插图,启发想象:诗句中的小草长什么样?黄莺在干什么?杨柳长什么样?杨柳的状态是怎样的?这样的环境给你怎样的感受?①学生自由发言。

生1:小草都长出来了,绿绿的。

黄莺在空中自由地飞来飞去。

生2:柳枝长长的、绿绿的,轻轻地抚摸着堤岸。

②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相机指导理解下列词语。

【草长莺飞】指小草吐绿,莺儿飞翔,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二月天】指春天。

【拂】掸去,轻轻擦过。

【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醉】沉迷,过分地爱好。

(4)师生合作读古诗,老师读前4个字,学生读后3个字,多读几遍。

(5)教师朗读诗句,学生闭上眼睛听,边听边想象: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情境?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6)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的画面,还可以加入更多的景物与细节,如燕子、鲜花、天空等。

(7)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仲春二月,小草的嫩芽从土里钻出,自由地生长,黄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欢快地鸣叫。

杨柳长出了嫩叶,柔软而细长的枝条在春风中摇摆,轻轻地拂扫着堤岸,仿佛在春天的雾气里醉得直摇晃。

(8)重点探究。

①“拂”“醉”二字有何表达效果?(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和神韵。

)②这两句写的是什么?(春天所见之景。

)2.学习第三、四句: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过渡:在这样醉人的春光里,小孩子们会做些什么呢?(1)指名读,其他同学认真听,边听边思考。

①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

②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述的情景,四人一组相互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交流中遇到的问题。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指导。

①字词释义。

【散学】放学。

【东风】春风。

②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和小伙伴一起放风筝的情景,或春天里喜欢参加的其他活动,想一想“忙趁东风放纸鸢”会是怎样的情景,然后调动学生的情感想象画面,如放风筝的场地,小孩子放风筝的动作、欢声笑语及心情。

③【诗意】傍晚,乡间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放风筝呢!(3)重点探究。

①“忙”字表现了儿童怎样的心情?(迫不及待放纸鸢的心情。

)②这两句诗写的是什么?(春风所见之人。

)③如何理解这两句诗?(诗句由物及人,将明媚醉人的春景与生动活泼的孩童相互渲染,相互映衬,生机勃勃又充满希望的春天尽现眼前。

)五、朗读成诵,巩固练习1.朗读展示,升华情感。

学生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后,要读出古诗的韵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展示,如个别读、小组比赛读、男女生接读、师生对读。

“忙趁东风放纸鸢”要读得欢快活泼,突出儿童的生活情趣。

还可以提醒学生带上一定的表情、动作,如“飞、拂、放纸鸢”;教师也可以用手势引导诗句的起伏、节奏,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2.指导背诵。

(1)师生互动:教师描述画面,学生认真倾听,说出对应诗句;让学生来描述画面,教师说出对应诗句。

(2)以补白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古诗。

(课件出示)①草长莺飞__________,拂堤杨柳__________。

儿童散学__________,忙趁东风__________。

②草长__________,拂堤__________。

儿童__________,忙趁__________。

(3)去掉文字,边看图边背古诗。

(4)练习背诵:自由背诵、同桌互相检查、教师抽查。

六、拓展延伸,作业设计1.拓展延伸。

(1)积累关于春天的诗句。

(2)搜集其他关于春天的诗句,全班交流。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认识“咏、妆、丝、绦、裁、剪”等6个生字,会写“碧、妆、绿、丝、剪”等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咏柳》,并能背诵积累。

3.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述的春天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背诵古诗。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词语卡片,学生认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