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项目的经济性
2.出发点:(1)从企业或投资者的角度以市场价格为参照系的财务评价(2)从地区或国家的角度综合考虑资源配置效率的国民经济评价(3)考虑就业率分配公平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社会评价
3.建设项目周期是指一个建设项目从提出投资意向开始直到竣工验收投产和总结评价的投资权过程。
分四个阶段: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总结评价阶段
4.机会成本:在互斥方案中选择其中一个而非另一个,所放弃的最佳效益
5.沉没成本:过去已经发生的一种成本,已经花费的金钱和资源,沉没成本属于过去,是不可改变的
6.基准贴现率的确定: 资金成本,机会成本,投资风险,通货膨胀
7.内部收益率的优缺点:优点是不需要事先确定基准收益率,用百分比表示较形象直观;缺点是计算较复杂
8.IRR是寿命期末全部恢复占用资金的利率,表明资金的恢复能力或收益能力。
越大表明项目的恢复能力越强,这个能力取决于项目内部的生产经营状况
9.研究期法:一般取方案中寿命短的那个寿命期为研究期,仅考虑这一研究期内两个方案的效果比较,而把研究期后的效果影响以残值的形式放在研究期末
10.最小公倍数法:两个方案服务寿命的最小公倍数作为一个共同的期限,并假定各方案均在这一共同计算期内重复进行,求共同计算期的NPV,大者为优
11.价值工程是以提高实用价值为目的,以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的必要功能的有组织的活动
12.货币等值三要素:金额,金额发生的时间,利率
13.备选方案关系:互斥方案,独立方案,依存方案
14.经济寿命:技术寿命,物理寿命,经济寿命
15.固定资产折旧额三要素:原值,残值,折旧年限
16.现金流量图三要素:方向,大小,时点
17.审批程序: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审批,投资计划下达
18.功能分类:(1)按重要性程度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2)按性质分为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3)按需求分必要功能和不必要功能(4)从数量是否恰当分过剩功能和不足功能
19.提出改进方案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哥顿法,德尔菲法
20.评价改进选择:从技术,经济,社会三方面评价
1.运用利息公式需要注意的问题:(1)实施方案所需的初始投资假定发生在方案寿命初期,即0点处(2)方案实施过程的支付都发生在计息期末(3)本年年木是下一年年初(4)p是折算到初期的现金流量,F是折算到期末的现金流量(5)A是在考察期间各年末发生,当现金流量系列包括P和A时系列的第一个A是P发生的一年后。
当现金流量系列包括F和A时系列的最后一个A和F同时发生
2.对投资回收期的评价:优点(1)简单清晰(2)反映投资风险和一定程度上的经济性;缺点是没有考虑整个寿命期,而只是前n年的经济性
3.常规投资项目:(1)初始净现金流量为负(2)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优数和大于0(3)净现金流量符号按时间序列之变化一次
4.评价多方案优先次序:(1)若资金无限量,只按净现值的大小排列优先(2)若资金有限量,要评价限量内的方案并确定优先,这时采用净现值率法较好,但须与净现值发联合使用,反复试算确定优先
5.互斥方案的比较原则(1)可比性原则:具有相同寿命计算期,现金流量时间单位相同,相同经济参数(2)增量分析原则对现金流量差额考察,考察追加投资在经济上是否合算(3)选择正确的评价指标
6.折旧与折耗的区别:(1)折耗只是在采掘采伐等工作进行时才发生,而折旧不一定只是在固定资产使用时才发生(2)折耗是自然资源实体上的直接耗减,而折旧时固定资产使用价值上的减小,不是固定资产实际上的耗减(3)递耗资产除森林资产可以造林补植外,大多数不能重置,而折旧固定资产大多数可以重置
7.为什么要进行不确定性分析?主观原因:采用的预测评价方法由一定的局限性;客观原因:市场变化,通货膨胀
8.不确定性分析的方法:盈亏平衡法,敏感性分析,概率分析
9.敏感性分析用于研究不确定性因素的变动对技术方案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及其程度。
其步骤:(1)确定分析指标(2)设定不确定因素(3)找出敏感因素(4)结合确定分析进行综合评价选择
10.价值工程的特点:(1)价值工程的核心是功能分析(2)价值工程的目标是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是产品具备它所必须具备的功能
(3)价值工程将产品的价值、功能、成本作为一个整体同时来考虑
(4)价值工程强调改革和创新(5)价值工程要求将功能定量化(6)价值工程是以集体的智慧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
11.价值工程提升途径:(1)功能提高,成本不变(2)功能不变,成本降低(3)成本小幅提升,功能大幅提升(4)功能小幅下降,成本大幅下降(5)功能提升,成本下降
12.若价值系数<1,功能不重要,成本高,应设法降低成本。
价值系数>1,功能重要,成本分摊少。
原因:费用投入少,必要功能得不到实现;存在富余功能,应设法砍掉功能。
价值系数=1,功能成本匹配合理,不作为价值功能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