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6年西南大学教学论

2016年西南大学教学论

1学生通过自己再发现知识形成的步骤,以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性思维的一种教学方式,叫做(发现式教学)。

2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形成性目标。

3、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导生制)。

4、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这种评价称为(表现性评价)。

5、学生把自己有代表性的作品汇集起来,以展示自己的学习和进步的状况,这种评价叫做(档案袋评价)。

6、通过典型事例和教材中的关键性问题的教授和探索,促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带动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性和普遍性的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叫做(范例教学)。

7、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叫做(教学过程)。

8、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这种课程叫做(核心课程)。

9、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能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这是(行为目标)。

10、没有明确计划的、广泛存在的、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的课程叫做(隐性课程)。

11、在一定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围绕某一教学主题,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教学范型和活动程序,这叫(教学模式)。

12、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叫做(校本课程)。

13、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班级教学)。

.14、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叫做(教学)。

15、以一定的方式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或者注重传统分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叫做(综合课程)。

16、以下要点可以说明(综合课程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在知识方面,有助于融合学科领域,恢复人类知识经验的完整性;有助于教师和学生处理知识激增的问题。

在教育方面,有助于完成学校教育的整体目的;它由于比较注意按照学生的心理顺序来组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保持密切联系,考虑了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有助于学生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来学习;由于综合课程不仅包含学术性的知识,还包含着情感的、道德的以至于社会的经验,故有助于学生的智能和个性的协调发展。

在社会方面,有助于学校教育中更好地处理当代社会问题的内容;有助于沟通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17、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叫做(自学辅导模式)。

18、把“班级参与”和“课堂讨论”中表现作为学生学业成绩评定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让学生更有效地思考,并为自己的见解提出证据。

这是一种质性评价的方法,叫做(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

19、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叫做(个别化教学)。

20、教师主要运用语言方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这是(讲授式教学方法)。

21、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这叫做(教学评价)。

22、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的知识内容的过程,这叫(发现学习)。

23、一旦学生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就会大大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有利于保证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在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学生掌握了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有助于保持记忆并形成迁移能力。

以上这些是(发现式教学的主要优点)。

24、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叫做(教学设计)。

25、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组合的结构形式。

(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在人员、程序、时空关系上的组合形式,叫做(教学组织形式)。

26、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

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在幼儿园、小学和初中低年级使用,称为(开放课堂)。

27、容量较大的、常规的、一般持续较长时间(如一学期或一学年以上)的课程,叫做(长期课程)。

28、以下要点可以说明(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

第三,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29、一种学生的学习方法。

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学习,叫做(研究性学习)。

30、学校教学活动的基本功能有哪些?A.传播知识与发展能力C. 形成技能和培养能力D. 培养和发展个性31、当前教学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什么?1.A. 评价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

2.B. 以质性评价整合与取代量化评价。

3.C. 既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个性化反映方式,又倡导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合作。

4.D. 强调评定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

32、教学内容的微观组织需要处理好哪些关系?1.A. 外围组织与边缘组织的关系2.B.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关系3.C. 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关系4.D. 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33、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准则是什么?1.A.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抽象性和概括性2.B.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3.C. 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4.D. 教学内容应该符合学生实际34、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程序包括:()。

1.A. 教学设计背景分析2.B. 教学设计3.C. 教学设计的评价4.D. 教学设计的竞赛35、教学目标的表述应当包含哪些要素?1.A. 行为主体2.B. 行为动词3.C. 情境或条件4.D. 表现水平或标准36、活动课程的优势有哪些?1.A. 能够在较短时间系统掌握书本知识。

2.B. 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兴趣和学习动机。

3.C. 能够有利于将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以活动为中心整合起来。

4.D. 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认知结构。

37、运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A. 科学地组织教学内容2.B. 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清晰、精炼、准确、生动等特点3.C. 善于设问解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积极的思维活动4.D. 要在较短时间内用较快的速度讲授较多的书本知识38、教学环境的特点是什么?1.A. 具有特定的环境区域2.B. 具有特定的环境对象3.C. 具有特定的环境主体4.D. 具有特定的环境内涵39、学科课程的优势是什么?1.A. 有助于传承人类文化遗产。

2.B. 有助于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大量的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3.C. 有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和直接经验。

4.D. 有助于组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评价。

40、教师教学艺术发展的创造性阶段有哪些主要特点?1.A. 个性化2.B. 创造性3.C. 模仿性4.D. 优效性41、课堂管理的内容包括哪些?1.A. 课堂教学管理2.B. 课外活动管理3.C. 课外学习资源管理4.D. 课堂纪律管理42、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策略。

A43、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及教学活动的开展影响不大。

A44、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生成的特征,应该是现代课堂教学的本质性特征。

a45、教学过程的功能就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功能。

A46、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

B1、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又称“以学校为本位的课程”、“学校课程”,它是由实施课程的学校自己决策、自己设计的课程。

2、开放课堂在一个大教室内设计若干个功能不同的活动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不同的活动区进行相应的学习活动,形式不固定。

3.个别化教学个别化教学是为满足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而设计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4.形成性目标在教学情境中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逐渐形成的教学目标,叫做形成性目标。

5、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6.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要求,在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行为方式的总称。

7、核心课程核心课程是指那些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的共同学习内容,它被置于整个课程的核心。

1、班级教学班级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根据年龄或知识程度把学生编成固定的班级,由教师按照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2、导生制导生制的做法是,教师以教年龄大的学生为主,而后由他们中的佼佼者去教年幼的或学习差的学生。

3、自学辅导模式自学辅导模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己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

4.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指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根据教学目的的要求,运用系统方法,对参与教学活动的诸要素所进行的一种分析和策划的过程。

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运用可操作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教学的信息,对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价值上的判断,并为被评价者的自我完善和有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6、表现性评价表现性评价是对学生在实际完成某任务或一系列任务时,所表现出的在理解与技能方面的成就,以及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问题解决能力等的评定。

7、教学教学是指教师和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以教材为中介,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统一活动中,通过沟通、交流与合作,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自我发展的活动。

8.综合课程综合课程以一定的方式将两门或两门以上的传统的分科课程整合成一门课程,或者注重传统分科课程之间的相互关联。

本题参考答案:1、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常模参照评价。

不正确。

(1分)以某项测验应达到的目标为参照点的评价,是标准参照评价(2分)。

常模参照评价是指以某一团体在考试中达到的平均成绩为参照点的评价(1分)。

2、活动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课程类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