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一、名词解释1儿童2移情3意识层面的审美4儿童艺术5行为层面的道德6意识层面的道德7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性8儿童游戏的超现实性9精神层论10童年原型11贝尔定律12马修斯13童年回归14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15道德16生理水平的道德17儿童的伦理学18科尔柏格的个体道德发展阶段论19利他行为20个体精神成长的有限性21儿童认识的主客体一体化二、简答题1儿童梦想的功能2简述儿童伦理学的性质3简述儿童道德的发生机制4简述儿童的哲学的特点5简述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价值6阐述儿童梦想与儿童艺术的关系7简述人类文化与个体精神之间的关系8简述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9简述雅斯贝尔斯的儿童哲学观10简述儿童精神成长的阶段性11简述认识进化的阶段划分12简述儿童艺术的性质13审美与认识有何区分14简述学习儿童哲学的意义15从主客体关系的角度谈儿童认识的发展历程16为什么说儿童有自己的哲学17简要阐述儿童是成年人的根基18简述儿童是成人之父的内涵19为什么要研究儿童的艺术20述游戏与儿童的梦想的关系21儿童时期的科学探索对个体成长的意义22如何理解梦想把无人性的世界变成人的世界23童艺术的性质决定其迷人气质和内涵的主要表现24从人类基因开放性角度谈为什么教育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三、论述题1论述儿歌与儿童的梦想2运用工作实际谈儿童游戏是创造性的源泉3如何认识艺术与儿童梦想的关系4运用实际案例论简述童话的哲学意义及对儿童发展的价值5结合实际论述如何理解儿童的道德认识是儿童对“外部道德主体”之行为规则的建构6客体演进对儿童审美表现的影响是什么(0412)《儿童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儿童儿童概念从广义上讲其时限直抵成人期下缘,也就是说包含着青春期,而狭义的儿童概念是不包含青春期。
儿童哲学中儿童采其广义。
2移情移情是主体将自身投向外部世界,是主体将自己的感受加之于外物的审美状态,是一种即把自我移入到对象中去,使主体在肯定自我的前提下把握客体,使客体服从于自己审美行为。
3意识层面的审美意识层面的审美是超越生理与本能层面的审美,使审美达到自觉,由意识控制的审美行为。
4儿童艺术儿童艺术是儿童在整体发展过程中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儿童年心理世界的真实流露,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其从情感层面对自身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表达。
5行为层面的道德行为层面的道德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它听命于自然选择,囿于同一物种内部的个体之间本能的交往与行为规则。
6意识层面的道德意识层面的审美是超越生理与行为层面的道德,使道德进入意识层面,依托于自觉思考的道德。
这是人类独有的道德。
7儿童精神世界的丰富性从认识层面看,儿童可以作为科学家而存在;从道德角度论,儿童有自己的伦理学;从审美的角度看,儿童是艺术家。
儿童的梦想、游戏、神话、歌谣都体现出普遍的人类精神。
8儿童游戏的超现实性儿童游戏的超现实性指的是其在游戏过程中摆脱现实状态或置现实之度外的精神状态。
9精神层论精神层论是对生命演进史上精神进化三个层次的概括。
根据这种理论,最原始的生命具有生理层面的精神;比较高级的生命具有本能层面的精神;到了人类才具有了意识层面的精神。
10童年原型童年原形是荣格深层心理学所表达的概念,其含义是童年是一种原型,一束集体无意识,是一种“前生回忆”,是凝结在儿童身上人类的东西。
11贝尔定律冯-贝尔于1828年发表了胚层论的基本思想,被称之为贝尔定律。
其基本内涵包括:在胚胎发育中,一般的性状先出现,特殊的性状后出现;从一般的性状发展出比较不一般的性状,最后再发展出特殊的性状;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不同物种的胚胎发育经历了相似的阶段;高等动物的胚胎发育阶段经历着与低等动物胚胎发育相似的阶段。
这一定律是儿童哲学所倡导的儿童观的生物学前提之一。
12马修斯加雷斯皮马修斯是美国当代哲学家、麻省理工哲学教授,现已出版至少三部儿童的哲学方面的专著,《哲学与儿童》、《与儿童的对话》、《儿童时代的哲学》。
前两部书收录了大量富于哲学意趣的儿童言论。
马修斯还对这些言论中所可能寓含着的儿童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儿童有自己的哲学,他的哲学可以是严肃甚至沉重的思考也可是轻松愉快的概念游戏,儿童的哲学是他们对理解世界的最好的理性重构。
马修斯为揭示儿童哲学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作了必要的准备工作。
13童年回归童年是我们的生命富有创造力的源泉。
成人应当在自己那里重建儿童的心智,因为在这种童年心智中,我们可以回归到童年状态,使我们心中的“儿童”成为我们自己的主体。
在童年的回归里,成人可以寻回爱、天真、单纯、神圣。
童年深藏在我们心中,它是我们精神的家园和安乐所,是心灵的镇痛剂。
成人在童年的回归里可以感受到安宁与抚慰。
14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论根据皮亚杰的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需要经过以下四个阶段:感知运动智慧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或7岁);具体运算阶段(6或7—11或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或12—14或15岁)。
15道德道德是对个体行为规则的规定,这一规定使个体之间相互协调,以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16生理水平的道德生理水平的道德是生物体基因中关于机体中的细胞之间、各器官之间优化协作的信息规定。
是道德发生的最初阶段,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复杂的生物体中。
17儿童的伦理学儿童的伦理学为儿童所具有的一整套道德认识,也可以把它当作研究儿童道德的一门学科。
儿童伦理学是一个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的能动的体系,它由一系列道德概念、范畴和规则为基本材料和内容,以一定的道德思维的倾向、思维推理形式为框架构成。
18科尔柏格的个体道德发展阶段论美国教育家科尔柏格把个体道德分为三个水平六人阶段:第一,前习俗水平,包括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的阶段、朴素的快乐主义阶段;第二,习俗水平:包括以人际关系和谐为定向的阶段、以法律秩序为定向的阶段;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包括维护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坚持普遍的道德定向阶段。
19利他行为当一个体对其他个体有利而对发出此行为的个体显然不利时,这一行为被称为利他行为20个体精神成长的有限性个人精神成长的有限性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个体精神成长受时空的限制、基因编码程序的开放是有限度的、个体精神成长受神经机能的限制。
21儿童认识的主客体一体化这是儿童认识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儿童最初的世界是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的,他处于“自我中心主义”的状态,他完全没有意识,作为一个自在的主体而存在。
二、简答题1儿童梦想的功能第一,儿童梦想是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第二,儿童梦想是其形式思维的启蒙者和培育者;第三,儿童梦想把无人性的世界变成有的世界;第四,梦想使儿童进入到一个比现实世界更为宏大的诗意世界。
第五,儿童的梦想有助于儿童人格的成长;第六,儿童生活在梦想的世界里,是儿童生活的永恒主题。
2简述儿童伦理学的性质儿童的伦理学是一个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的能动的体系,是儿童的道德范畴编织的体系。
儿童在一定的年龄期具有相对稳定的伦理学;儿童伦理学与其所处的道德泽被范围和道德境界相互规定;儿童的伦理学是以其整体的认知发展为基础系统演进的,是对其外部规则的建构;儿童的伦理学是从无意识的自在状态稳步走向意识水平的自觉状态。
3简述儿童道德的发生机制可以从四个方面认识儿童道德发生的机制:第一,儿童道德认识是儿童对“外部道德主题”之行为规则的构建;第二,角色的承担促进道德认识与判断的发展;第三,观察学习促进儿童道德认识的生成;第四,儿童主客体关系的演进对儿童主体与外部道德主体交往关系具有重要影响4简述儿童的哲学的特点第一,“儿童的哲学”是流动地,动态地运动发展于儿童主体身上;第二,儿童的发育程度影响首儿童哲学的运动与变化;第三,儿童的哲学具有浓厚的生命色彩;第四,教育对儿童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第五,儿童哲学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六,环境刺激对儿童哲学的发展是有益的。
5简述童话对儿童发展的价值第一,童话可以使凝结在儿童精神世界中负面的情感得到渲泻;第二,童话可以使儿童理解的方式解释社会的习俗,具有重要的使人社会化的功能;第三,童话对于教师与父母而言具有重要的教育学的意义。
6阐述儿童梦想与儿童艺术的关系儿童的精神世界具有许多先验的内容,这些内容是历代祖先生命活动的积淀,具有一种带有梦幻般的美的力量。
因此,儿童的艺术依托梦想而展开。
另一方面,儿童的梦想是一个充满真趣的世界,也是一个艺术的世界。
从这一点上而论,两者之间是同一的。
7简述人类文化与个体精神之间的关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人类文化是客观化了的个体精神,人类文化的任何演进都使人类个体的发育水平相应提高,人类在实践中不仅改造了外部世界,也改造了人自身。
另一方面,个体精神的发育批判地重演了浓缩了的人类精神,通过个体的扬弃,作为人类整体的文化则会进一步丰富与发展。
8简述马修斯的儿童哲学观美国当代哲学家马修斯出有《哲学与幼童》、《与儿童的对话》、《儿童时代的哲学》等著作,表达了其儿童哲学观。
第一,儿童有自己的哲学;第二,儿童对哲学的思考可以是沉重的主题,也可以是轻松的主题;第三,儿童哲学是我童对现实世界的最好方式的理性重构。
马修斯以严肃的态度对待儿童的言论与思想,承认其中存在的哲学意味,这对我们正确的认识儿童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9简述雅斯贝尔斯的儿童哲学观根据雅斯贝尔斯的观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哲学,包括儿童在内的每个人都必须完成自己的哲学创造。
儿童的诸多话语可以表达出深刻的思想。
存在于儿童身上的哲学思想不是偶然显现,而是普遍存在的。
10简述儿童精神成长的阶段性第一,儿童精神成长存在阶段性;第二,儿童精神成长的每一阶段都以前一阶段为前提并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第三,阶段的连续性是先天与后天相互作用的结果;第四,外部条件不能影响发展阶段连续的次序、时间和速率。
第五,儿童精神成长或心理发展的一系列阶段是对人类精神发展诸多环节的辩证复演;第六,儿童精神成长的不同阶段具有不同的精神状态。
11简述认识进化的阶段划分根据认识的进化史,可以把认识的进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生物感应的认识阶段:微生物的认识;第二阶段,生物感应——行为适应的认识阶段:植物和一般动物的认识;第三阶段,生物感应——行为适应——运算系统的认识阶段。
12简述儿童艺术的性质(1)儿童的艺术是儿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2)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
(3)儿童的艺术是儿童从情感侧面对自己精神生活的一种生动的表达。
(4)儿童的艺术发展是与儿童的整体发展密不可分的。
13审美与认识有何区分审美和认识都是把握世界的形式,二者的区别在于(1)审美趋向于消弥主客体之间的对立,而认识中只有主客体对立时才可能有认识的主体和认识的对象,认识过程或认识活动才能建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