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床学复习重点

矿床学复习重点

名词解释1、岩浆矿床:在地壳深部,经结晶分异作用和熔离作用使分散在岩浆中的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矿床。

2、结晶分异作用和岩浆分结矿床1)结晶分异作用:各种组分在岩浆熔融体中按一定顺序先后结晶析出,同时导致岩浆液相成分发生改变的作用称为结晶分异作用。

2)岩浆分结矿床:由结晶分异作用导致有用组分发生聚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分结矿床。

3)岩浆分结矿床类型:早期岩浆分结矿床、晚期岩浆分结矿床3、熔离作用和岩浆熔离矿床1)熔离作用:指在高温条件下,一种均匀的岩浆熔融体,当温度和压力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分离成两种或两种以上不混溶的熔融体的作用。

2)岩浆熔离矿床:由岩浆熔离作用导致某些有用组分发生聚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熔离矿床。

3)岩浆熔离矿床类型:深部熔离矿床、就地熔离矿床4、岩浆爆发作用和岩浆爆发矿床1)岩浆爆发作用:地下深处的岩浆,经过结晶分异作用或熔离作用后,沿着深大断裂喷发至地表或浅地表的地质作用,称为岩浆爆发作用。

2)岩浆爆发矿床:由岩浆爆发作用导致某些有用组分发生聚集而形成的矿床称为岩浆爆发矿床。

5、品位1)品位:指矿石中所含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

2)边界品位:是矿体边部所允许的最低品位,是用来划分矿体与非矿体界限的最低品位。

3)最低工业品位:是指当前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供开采和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

6、有用元素的分布1)丰度:某元素在某地质体中的平均含量。

2)克拉克值:是指某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

3)浓度克拉克值:是指一个地质体中某元素的平均含量与其在地壳中的品均含量的比值。

4)浓度系数:是指元素的工业品位与该元素克拉克值之比。

7、气水热液矿床的形成方式1)充填作用:含矿气水热液在化学性质不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基本不与围岩发生物质成分的交换,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热液中的成矿物质直接沉淀于已有的各种裂隙内和孔隙内的作用。

2)充填矿床:由充填作用形成的矿床3)交代作用:含矿气水热液在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中流动时,热液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或置换,造成成矿物质聚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

4)交代矿床:由交代作用形成的矿床5)交代作用类型:接触扩散交代作用、接触渗滤交代作用8、选择性交代当热液流经不同性质的围岩时,常会产生交代程度的明显差异,这是选择性交代的结果。

因此,交代成因的矿石严格集中在一定的接触带或岩层中。

9、围岩蚀变在气水热液矿床形成过程中,由于交代作用,使矿体的围岩发生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矿物组成的种种变化,称为围岩蚀变。

10、陆相次火山岩热液矿床在气水热液矿床形成过程中,由于交代作用,使矿体的围岩发生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矿物组成的种种变化,称为围岩蚀变。

11、中温热液矿床是指在中温、中深—浅成环境下,形成的热液矿床。

12、低温热液矿床是指在低温、一般是浅成条件下,形成的热液矿床。

13、风化壳残留在原地基岩之上的疏松表层或残积物层,称为风化壳14、沉积分异作用以各种新式搬运的沉积物质,当达到沉积环境以后往往按照一定的顺序先后沉淀下来,这种按一定顺序将物质沉淀下来的地质作用,称为沉积分异作用简述及论述1、含矿气水热液挥发组分1)H2O2)CO23)S,包括SO3和H2S4)卤化物,包括HCl和HF其中,CO2、S和卤化物可形成易溶络合物,有利于成矿物质迁移、富集。

2、含矿气水热液类型1)岩浆热液:是岩浆中所含的H2O及其他挥发组分在岩浆上侵和冷凝结晶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和成分的变化,与其所溶解的化学成分一起被析出形成的热液流体。

2)地下热水热液:是指大陆地区向下渗透的地下水及沉积物中的封存水,因地热梯度的影响或深部岩浆的烘烤,温度上升,化学活性增强,进而从所经的岩石中溶解了成矿物质而形成的含量流体。

3)海水热液:在海洋底部,海水可沿裂隙、断裂带下渗到地壳深部,受深部岩浆的烘烤和低温梯度的影响,温度上升,化学活性增强,进而从所经岩石中溶解了成矿物质而形成的含量流体。

4)变质热液:在变质过程中,因矿物和岩石脱水作用而形成的含矿热液。

5)地幔热液:来自地核或下地幔的超临界流体,通过上地幔脱气作用形成的,成分以H2O和CO2为主或以CH4、H2、H2O为主,含有少量F、Cl、P、S等的含矿流体。

3、成矿物质迁移方式1)卤化物形式—只发生在高温热液阶段2)胶体溶液形式—只发生在低温热液阶段3)易溶络合物形式—有用组分搬运的主要方式4)硫化物真溶液形式—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4、气水热液运移的动力1)重力驱动:当岩石渗透率较高时,热液在重力作用驱动下,向深部渗流;2)含矿气水热液内力:含矿气水热液的内能和压力推进气液向地壳中压力较低的地段运移;3)构造应力:构造应力的驱动,使含矿热液由挤压区向压力较小的张开区流动;4)上覆岩层的静压力:引起层间水向压力小的地方转移;5)封闭体系的真空虹吸作用:隐伏于地下未与地表沟通的裂隙生成阶段,瞬间产生真空状态,气液因压力差而被吸入到裂隙中;6)局部热源引起的环流。

5、构造在热液运移过程中的作用1)导矿构造:把深部含矿热液引入矿田及矿带的构造;2)配矿构造:把热液从导矿构造引入成矿地段的构造;3)容矿构造:成矿物质沉淀时所在的构造。

6、矽卡岩矿床中,矿体与矽卡岩的关系有:1)同时矿化型:矽卡岩矿物与游泳矿物形成基本同时,矿体与矽卡岩体空间一致;2)继承矿化型:有用矿物的形成紧接矽卡岩体之后,矿体分布于矽卡岩体局部地段;3)叠加矿化型:有用矿物形成明显晚于矽卡岩矿物,矿体可分布在矽卡岩中,也可分布在围岩中。

7、矽卡岩矿床的形成过程矽卡岩矿床的形成大多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在较长时间和较大温度变化范围内,由多次含矿气液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明显多期多阶段性。

归纳起来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和五个成矿阶段。

1)矽卡岩成矿期是矽卡岩和矽卡岩矿床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产物,主要形成各种Ca、Fe、Mg、Al的硅酸盐矿物分为:①早矽卡岩阶段,又称为干矽卡岩阶段、无矿阶段温度:800~500℃矿物组成:岛状和链状无水硅酸盐矿物钙矽卡岩矿物:石榴子石、透辉石—钙铁辉石、硅灰石、方柱石等。

镁矽卡岩矿物:橄榄石、顽火辉石、紫苏辉石、尖晶石、硼镁铁矿等。

②晚矽卡岩阶段,又称为湿矽卡岩阶段、磁铁矿阶段温度:600~400℃矿物组成:含水硅酸盐矿物钙矽卡岩矿物:角闪石、符山石、绿帘石、阳起石。

镁矽卡岩矿物:蛇纹石、透闪石、硅镁石。

③氧化物阶段温度:400℃左右矿物组成:过渡型矿物硅酸盐矿物:长石类、云母类为主,少量石英、绿帘石、铍的硅酸盐矿物等。

金属氧化物和含氧盐:白钨矿、锡石、赤铁矿为主,少量磁铁矿。

2)石英—硫化物期这一期的矿物组合与矽卡岩期明显不同,这反映了物、化条件显著差别,这一期分为两个阶段:①早硫化物阶段,又称为Fe—Cu硫化物阶段矿物组成:以中—高温热液矿物为主主要矿物:绿泥石、绿帘石、绢云母、石英、萤石、碳酸盐矿物。

金属矿物:黄铜矿、磁黄铁矿、毒砂、黄铁矿、辉钼矿、辉铋矿等。

②晚硫化物阶段,又称为Pb—Zn硫化物阶段矿物组成:以中—低温热液矿物为主主要矿物:碳酸盐矿物(方解石为最多)、绿泥石、绢云母、石英。

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少量黄铜矿、黄铁矿。

8、矽卡岩矿床的形成过程矽卡岩矿床的形成大多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在较长时间和较大温度变化范围内,由多次含矿气液作用下形成的,具有明显多期多阶段性。

归纳起来可划分为两个成矿期和五个成矿阶段。

1)矽卡岩成矿期是矽卡岩和矽卡岩矿床形成过程中的早期产物,主要形成各种Ca、Fe、Mg、Al的硅酸盐矿物分为:9 陆相次火山岩热液矿床的类型与陆相次火山有成因联系的热液矿床称为陆相-次火山热液矿床。

主要有两种类型:1)斑岩型矿床:是指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与中-酸性斑岩体有关,成因上与火山侵入活动有一定内在联系,具有一定蚀变和矿化分带性,矿石呈细脉浸染状的热液矿床。

2)玢岩型矿床:在陆相安山质火山岩分布地区,与辉石闪长玢岩次火山或火山侵入体有成因及时、空联系的一组以铁为主的矿床。

10 岩浆高温热液充填矿床成矿机理含矿热液在岩体内部的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岩石裂隙中,在高温和深成条件下,由充填作用形成的热液矿床称为岩浆高温热液充填矿床。

1)岩浆侵入以后随温度下降,首先从岩体顶部及边部开始冷凝结晶,形成岩浆岩壳。

2)先结晶的岩浆岩壳对岩浆热液起到了屏蔽的作用,使壳下以H2O为主的含矿挥发组分不断聚集,H2O分压不断升高,岩浆结晶温度降低,结晶作用中断。

3)当断裂构造切穿上部岩壳时,含矿热液上升并且经充填作用成矿,同时也可能有部分岩浆上升形成岩脉。

4)由于挥发分被释放,H2O分压降低,岩浆结晶温度升高,于是开始了第二次岩浆结晶成壳—含矿挥发组分聚集—构造破裂—充填成矿的过程。

如此往复形成多期多阶段成矿作用。

11 岩浆高温热液交代矿床成矿机理高温热液交代矿床是指在岩浆期后气水热液作用下,侵入体本身遭受蚀变作用或交代作用,使成矿物质富集而形成的矿床。

共分原岩带、钾长石化带、钠长石化带和云英岩化带4个带:1)钾长石化带:由于K的活动性受温度影响比较敏感,因此热液上升过程中随温度降低首先形成钾长石化带。

斜长石和暗色矿物被交代释放出晶格中的稀有元素和稀土元素(W、Sn)。

2)钠长石化带:随着温度逐渐降低,开始形成钠长石化带。

随着钾长石化和钠长石化作用的进行,热液中碱金属含量降低,pH下降,稀有元素和稀土元素的络合物逐渐失去稳定性,最终析出沉淀成矿。

3)云英岩化带:随着温度继续降低,pH逐渐降低,溶液酸度增加,发生云英岩化形成云英岩化带。

12 风化壳类型1)水云母型:硅酸盐基本无很大迁移,Si、Al饱和。

标型矿物以水绿泥石为主;2)粘土型:SiO2不足,被较多的迁移出风化壳,Si、Al不饱和。

标型矿物以高岭石、多水高岭石为主;3)红土型:SiO2从风化壳中大量迁出,铝硅酸盐完全分解,SiO2和Al2O3的联系完全破坏。

标型矿物以Al的氢氧化物、Fe的氢氧化物为主。

13 风化成矿作用类型1)物理风化作用:一种以崩解方式把岩石和矿物机械的破坏成碎屑的作用,一般无化学成分变化。

2)化学风化作用:原岩由于化学作用,使组成岩石的矿物分解,即富含O2、CO2的H2O与矿物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3)生物化学风化作用:实质上是指由生物生活或者死亡过程中引起的化学风化作用。

14 风化矿床类型1)残-坡积矿床残积矿床:指地表岩石、矿床在风化作用下发生破碎和溶解,在其表部可溶性物质以及较轻的微粒,被地表水、地下水或风带走;较重的、难溶的矿物、岩块或矿块残留在原地形成的矿床坡积矿床:当残积的有用碎屑物质由于剥蚀作用和重力作用沿山坡移动,并在山坡上停积富集形成的矿床2)残余矿床原生矿床或岩石经过化学风化作用和生物风化作用后,形成的一些难溶的表生矿物残留在原地,其中的有用组分达到工业要求时,即为残余矿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