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燃烧与汽油机对比
2020/4/23
5
一 燃烧过程
从喷油开始到燃烧结束(注意与汽油机燃烧的区别)
活塞
接近上止点
T=450~550℃ p=3~4MPa
喷油器高压高速喷油
压力20~150MPa 雾状油束结构
油束由百万计的细微油滴组成
油滴d=5~150μm
雾化、蒸发 扩散、混合
物理准备
先期氧化、局部火核 化学准备
2020/4/23
Δp/Δφ<0.4~0.6MPa/oCA
(汽油机Δp/Δφ< 0.175 ~0.25 MPa/oCA;放热量>80%)
C D
2020/4/23
11
3 缓燃期
放热量70 ~ 80%; 经济性、 效率 。Tzmax上止点后20 ~ 35oCA;1600 ~2000oC。温度急 剧升高,混合燃烧重新加剧,出 现第二个峰值。
2. 掌握供油、供气(缸内气流)、燃烧室(相关 结构)与内燃机工况的匹配关系;
3. 清楚柴油机、汽油机燃烧过程及其燃烧特性的 差别。
4. 会针对不同的油品、燃烧组织方式进行分析。
2020/4/23
3
第一节 柴油机燃烧过程
一. 燃烧过程 二. 燃烧阶段划分 三. 影响着火延迟期的因素
目的与要求:
1 着火延迟
6
2 预混合燃烧阶段
预先混合好的可燃混合气(上阶段喷入的一部分)<20%总量
在空燃比、压力、温度 以及流速等条件合适处 瞬间、多点迅速燃烧, 压力(温度)迅速上升
量=预混合量=f(着火延迟期、……) 瞬时燃烧速度(放热率)远高于汽油机
影响pzmax 、Δp/Δφ高最高燃烧速度
本阶段结束处,燃烧速 度突然下降(上止点后 6~10℃A),p趋于最大, 但温度依然在迅速上升 ,未达到最高。
峰值点。
活塞开始快速下移,缸内压力开始下降。
该阶段结束在上止点后20~35℃A ~Tzmax。此时总放热量已 达80%~90%。
燃烧速度(放热率)取决于燃料蒸发、混合及扩散找气的
速度(物理过程)相对缓慢的扩散燃烧
2020/4/23
8
4 后燃
后期不完全氧化燃烧
喷油后期喷入的油。雾化差;缸内空气已 少、并在外围;活塞已经下移,T、P下降, 也不利于雾化、混合。 部分燃烧阶段形成的碳烟未能及时氧化 喷到燃烧室壁面上的油 部分高温热分解的燃料重新合成放热
2)着火延迟期对燃烧速度(放热规律)影响小
• 汽油机性能主要取决于何时着火而不是何时点火,容易控制。对汽 油机着火延迟期的要求主要是要稳定并尽可能短,使汽油机的循环 波动较小。
3)汽油机:主燃烧期只有一段(急燃期),放热量占~80%
• 柴油机:速燃期放热量不足20%, 缓燃期:~70~80%
2020/4/23
14
汽油机燃烧的特点
(点燃式预混合燃烧)
4)预混合燃烧。
• 燃烧速度不受供油系统的影响,对燃料供给系的供油 质量(雾化)要求低,仅仅对数量的控制精度要求高; 燃烧速度会受燃烧室形状、缸内流动的影响。
5)单点点燃。 6)对速燃期,初期燃烧速度慢,后期快。
• 如果不受燃烧室形状、缸内流动影响,火焰前锋面面 积相对时间将成 ~ 平方规律增长
汽油机Tzmax=1700 ~2500oC ; Pmax上止点后10 ~15oCA
一般要求:
缩短缓燃期增加等容度、减小 初始膨胀比(等压加热) 提高 循环热效率。即缓燃期不要缓燃。
加快缓燃期燃烧速度的关键 是202加0/4/快23 混合气形成速率。
C D
12
2020/4/23
4 后燃期
不完全燃烧
排放、经济性、热负 荷、可靠性。
第八章 柴油机燃烧
与汽油机燃烧 对比
2020/4/23
1
本章内容(重点章节)
第一节 柴油机燃烧过程 第二节 放热规律 第三节 燃油喷雾 第四节 柴油机混合气形成 第五节 柴油机燃烧室
2020/4/23
2
本章要求
目的与要求:
1. 要求全面掌握柴油机燃烧过程、燃烧特点、放 热规律分析、混合气的形成、燃烧室特点等有 关问题;
柴油机燃烧时,空气是过量的,
只是混合不匀造成局部缺氧。
解决措施:
(1)加强缸内气体运动,可以加速
后燃期的混合气形成和燃烧速度,
而且会使碳烟及不完全燃烧成分加
速氧化。
(2)减少湿壁(6区)油量
(3)提高雾化质量
13
汽油机燃烧的特点(对比)
(点燃式预混合燃烧)
1)燃烧过程分成三段
• 着火阶段、、排温、传热、排放
放热量占总量的10 ~20%
2020/4/23
9
二 燃烧阶段划分
1.着火延迟期:影响整
C
个燃烧情况。
从效率与经济的角度看,
燃烧起点应在上止点前5 ~ 10oCA (汽油机12 ~15oCA ,因 为初燃慢),以保证pzmax在上止 点后~ 10 oCA
直接影响:pzmax、 Δp/Δφ
、噪声、经济性
2020/4/23
7
3 扩散燃烧阶段
在着火延迟期 预混合的混合 气迅速燃烧结 束~10 ℃A
燃烧速度 突然变慢
喷射 雾化 蒸发
油找气 气找油 油气混合
燃 烧
燃烧特征:该段放热量~70% 。由于温度迅速提高,燃烧 速度加快,有可能局部燃烧速度会再度回升,形成第二个
2020/4/23
15
汽油机燃烧的特点
(点燃式预混合燃烧)
7)最高温度点主要取决于最大(放)热量的时刻 速燃期结束点(工质能量的涨消)
从降低排放的角度燃烧起 点已经在上止点后。
柴油机着火延迟期(4.2 ~ 18)*n/1000,一般θi=8 ° ~12°, 滞后时间τi=0.7~3ms (汽油机n高, θi= 10~20oCA)
i i
2020/4/23
n 60
360
i
6n
D
10
2 速燃期
放 热 量 只 占 不 足 20% ; 粗暴性、经济性。 C 点在 上 止 点 后 6~10℃A ) ( 从 经济性考虑) (汽油机: 10~15℃A 。
1. 对柴油机从燃料起喷到燃烧结束整个燃烧过程 有一个很清晰的构图,对燃烧阶段划分、各阶段 对性能的影响、影响各阶段的因素有明确的认识
2. 掌握影响着火延迟期的因素
2020/4/23
4
汽油机燃烧复习
1)混合气准备 2)起燃 3)燃烧速度的规律 4)定容燃烧比例 5)循环稳定性与单点起燃 6)爆燃与预混合 7)预混合--定容燃烧--经济性?爆燃--压缩比 8)解决:预混合又不爆燃其它燃烧组织方式?